作者:马斌,江珉,韩天民,黄洪清,杨昕
【摘要】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调查部队士官选升体检智齿位置及引发相关疾病的情况。方法 对2001年8月~2006年8月到我院口腔科进行体检士兵选升士官人员进行调查评价。结果与结论 部队官兵的主要年龄段正是智齿萌出的时期,士兵选升士官人员更是智齿萌出的高峰期,应对部队官兵建立合理的口腔普查机制,对不正常及有隐患的智齿尽早进行预防性或治疗性拔除。
【关键词】 士官 体检 智齿 调查分析
智齿,在口腔临床学被称为第三磨牙,是口腔中最后萌出的牙齿,上下左右各一颗(存在先天缺失的情况),萌出年龄大约18~25岁,常常引起冠周炎及间隙感染而需要拔除,临床上有许多没有症状的智齿还能引起相邻的第二磨牙的龋齿、牙列拥挤错乱及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部队官兵的主要年龄段正是智齿萌出的时期,特别是士兵选拔为士官主要为20岁及其以上人员,为智齿萌出的高峰,现就我院一段时期内对士兵选升为士官人员进行口腔体检时观察到的智齿情况作以下调查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为2001年8月~2006年8月在平常条件下到我院体检的士兵选升为士官人员,总数687例,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0.5岁,男676例,女11例,有智齿萌出情况者682例(占99.27%),萌出智齿下颌1473颗(左708颗,右765颗),上颌641颗(左301颗,右340颗),共2114颗(其中包括曾萌出,但已拔除的智齿37颗)。
1.2 智齿萌出指标 口腔内的任何位置的一颗以上的智齿肉眼可见牙冠出龈便认可智齿萌出;智齿危害指标:口腔内任何位置的一颗以上的智齿发生过急慢性冠周炎、导致相关间隙感染、龋坏及引起相邻齿龋坏、导致牙列拥挤错乱、导致颞颌关节紊乱、造成食物嵌塞、其他(引起囊肿、神经痛等)。
1.3 调查方法与结果 根据其萌出智齿位置等情况进行统计,并将其智齿危害情况分类统计,智齿萌出情况结果见表1;智齿危害性情况结果见表2。
表1 682例2114颗智齿萌出情况(略)
表2 682例士兵选升士官人员智齿萌出后发生过危害性的情况(略)
2 讨论
由于部队士兵大部分人员(特别是士兵选升士官的20岁偏上年龄段)正处于智齿萌出的高峰期,且又存在高强度的训练、工作任务繁重、生活紧张、驻地分散偏僻、对口腔疾病防治的观念淡薄及团连医疗所的医疗条件简陋、缺少专业的口腔科医生等多种因素,常常造成与智齿相关的疾病成为军队人员的多发病及常见病,特别是在战争或野战条件下,生存环境恶劣、卫生及医疗条件困难,更易引发而造成非战斗减员,给我军的战斗力带来损失,并由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特别是智齿引起并发症治疗费用)。
其大部分最终治疗都需将智齿拔除,其拔除分为预防性拔除和治疗性拔除两类,据文献统计预防性拔除率可达到62.2%[1];智齿拔除后的并发症(干槽症、继发感染、神经损伤等)与年龄有密切关系[2],年龄大者并发症发生高,20岁以前拔除下颌智齿,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智齿拔除后对口腔功能几乎没有损失。
因此我们建议应对部队官兵的智齿情况建立“防治程序[3]”,把其纳入基层部队整个卫生保健和疾病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由中心级以上医院进行1或2次的健康普查(特别是士兵选升士官人员,他们还要继续在部队服役三年以上),行口腔全景片等检查,结合临床检查及病人年龄,综合判断其是否可正常萌出,若估计不能正常萌出,则应考虑进行预防性拔除;对已萌出的智齿如位置异常、引起相邻的第二磨牙的龋齿、牙列拥挤错乱及颞颌关节紊乱等,也应尽早进行预防性或治疗性拔除。
参考文献
[1] Alling CC,Catine GA.Management of impacted teeth[J].J Oral Maxillofac Surg,1993,51(Suppl):3.
[2] Osborn TP,Frederickson G,Small TA,et al.A prospective study of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mandibular third molar surgery[J].J Oral Maxillofac Surg,1985,43:767 .
[3] 李 刚,郭志远,余 涛,等.1269名官兵口腔医疗需要情况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5,23(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