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的CT影象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196 日期:2025-09-13 来源:论文网

      作者:白小红,宋立江,陈章,李琴,耿延东

【摘要】   目的 分析胆囊癌的CT影象表现,探讨CT检查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以提高胆囊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胆囊癌病人的CT资料,归纳总结患者CT检查的特征性表现。结果 胆囊癌患者的CT检查均有明显改变,以胆囊区肿块、胆囊壁增厚、胆囊内软组织块影、肝内外胆管扩张、肝脏和以十二指肠受侵犯等表现多见。结论 CT检查对胆囊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诊断正确率高于B超,有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关键词】 胆囊癌;体层摄影;影象诊断

  胆囊癌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发病率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5%~5%左右.临床上常需要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进行鉴别。胆囊癌在手术前作出正确诊断较为困难,目前临床上对胆囊癌的诊断多采用综合诊断方法。B超探查、CT检查等技术手段综合采用,提高了胆囊癌诊断的准确率。本文分析我院经病理学证实的胆囊癌病例的CT表现,总结较为特征性的影象学改变,分析探讨CT检测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胆囊癌诊断提供有效的影象学资料。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行CT检查并经病理学证实的胆囊癌病人25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为28~75岁,平均年龄为55.8岁。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痛、放射性痛、黄疸、腹部肿块等,见表1。

  表1 胆囊癌病人的临床表现(略)

  1.2 全部病例均做CT检查 采用日立W4型和岛津5000TX型CT机检查。扫描前常规禁食,保持空腹4~6小时以上。上机后先行上腹部平扫,层厚和间距均为10cm,对病变感兴趣区加薄层高分辨率扫描。25例中有11例行增强扫描。

  2 结果

  2.1 胆囊癌病人的CT直接征象 患者胆囊区呈低等混杂密度肿块,肿块边缘较模糊,略呈分叶状。对肿块增强扫描时,增强后肿块不均匀强化,仍以低密度为主,伴有斑片状强化。而胆囊腔消失或不规则缩小,胆囊壁增厚,增厚程度3.5mm。多为不规则增厚内缘不平整。部分胆囊边缘模糊不清,有的还出现肝内的侵润性阴影,增强后病变区强化明显。可高于正常胆囊壁及肝脏。而胆囊腔内肿块多呈覃伞状或结节状,有胆囊壁突向胆囊腔内的均匀密度软组织肿块,局部胆囊壁增厚、僵硬。

  2.2 胆囊癌病人的CT间接征象 本组26例胆囊癌病人的CT间接征象表现多样化,主要有合并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扩张、直接侵犯肝脏、肝脏转移、胆囊周围胰十二指肠受累、淋巴结转移等等,见表2。

  表2 胆囊癌病人间接征象(略)

  3 讨论
  
  胆囊癌在临床上一般分为三型:腔内型、厚壁型和肿块型。腔内型属于胆囊癌的早期表现,及时手术预后较好。厚壁型和肿块型属于中晚期改变,厚壁型以局部或邻近组织器官浸润为主;肿块型以肝和肝门的血行转移和淋巴播散为主,预后较差[1]。胆囊癌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十分明了,一般认为与胆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有较密切的关系。胆囊结石和胆囊炎对胆囊粘膜长期持续的慢性刺激,导致胆囊粘膜上皮细胞突变,从而诱发胆囊癌[2]。胆囊癌与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的关系密切而往往又并存。欧美国家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的比例约为54.3%~100%,而国内约为60%[3]。因此术前诊断胆囊癌较为困难,能及早作出正确诊断对于早期手术和改善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B超检查对胆囊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能提醒临床及早警惕胆囊癌的发生。文献报告,B超对胆囊癌的敏感性略低于CT,在诊断中CT有较高的定位、定性正确诊断率,在显示肿瘤涉及范围方面优于B超[4]。故单纯依赖B超探查又可能造成误诊。而CT检查不仅可对胆囊癌的直接征象肿块进行细致扫描,而且对本病的间接征象,如合并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扩张、肝脏被侵犯、胰十二指肠受累以及肝脏和淋巴结转移等,均能做全面扫描检查,从而为胆囊癌的诊断提供更多的影像学资料。本组分析表明,CT扫描对胆囊癌的敏感性均在50%以上,25例病人均进行CT扫描,术前作出明确诊断者18例,正确率达70%。有7例为能在术前作出准确诊断,而考虑为肝癌(3例)、胰头癌肝门转移(3例)、慢性胆囊炎(1例)。
  
  分析胆囊癌病人的CT影象表现,不难看出CT检查对本病诊断有重要意义。一是CT的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够清楚显示胆囊癌的原发病变及肿瘤扩散范围,对癌肿的发现、分期及治疗和判断预后均有重要意义。二是增强扫瞄特别是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显示胆囊壁真正的厚度及肿瘤在胆囊壁的侵润深度。其特征改变,即增厚的胆囊壁密度高于正常胆囊壁和肝脏的密度,有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三是CT检查不仅对胆囊癌的诊断提供丰富的影像学资料,而且对肿瘤周围侵犯和转移情况也提供详细资料。这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手术能否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曾有报道,CT对手术可切除肿瘤的预测率为80%,对不可切除的预测率达89%,可见CT检查在选择治疗方案中的价值。还尤须指出,胆囊癌的三个类型是动态变化的,是病变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性改变。厚壁型与腔内型为早期表现,病变发展,在胆囊区形成巨大肿块型,以直接侵犯、肝内转移、淋巴播散等不同方式进展[5]。
  
  在胆囊癌的鉴别诊断中,CT检查也具有重要作用。Thorsen报告,正常胆囊壁厚1mm~2mm,如果3mm则为异常。厚壁型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均可导致胆囊壁增厚,均匀呈双边或多边征[5]。若超过3mm以上,且胆囊壁显影不清或不规则增厚者,或有肝转移征象者,应考虑胆囊癌的可能。在腔内型胆囊癌与胆囊息肉、腺瘤的鉴别诊断中,当发现肿块呈结节状突入囊腔内,结节的基底部与囊腔壁呈钝角,并有囊壁增生,增强时结节影明显强化或不均匀强化,此时应考虑胆囊癌的可能性大。鉴于胆囊癌在临床上早期诊断的难度大,因此更应重视早期诊断。CT有较高的定位、定性正确诊断率,在显示肿瘤涉及范围上优于B超[4]。对于年龄较大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及早进行CT检查,有助于临床对本病的早期发现。

参考文献


  [1] 刘军波,崔爱环.胆囊癌的CT影象特征及分期[J].肿瘤防治研究,1997,(6):178~179.

  [2] Kumer A, Aggarwal S. 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CT Finding in 50 case[J]. Abdom Image,1994,19(4):304.

  [3] 顾晓兰,王乃庆,桑雅荣等.胆囊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J]. 放射学实践,2007,(6):574~576.

  [4] 朱 松,邵康为,吉新华.原发性胆囊癌的CT诊断[J].实用肿瘤学杂志.1998,12(1):49~50.

  [5] 卢 延,孔庆文,田宗皎等.胆囊癌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4,28(2):97~9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