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的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188 日期:2025-09-13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5年来48例(52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施行改良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干耳及听力提高46耳,4耳听力无明显提高,术后复发2耳,治愈率为 88.5%,复发率为 0.39%。结论 改良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治愈率高,疗效满意。该术式为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理想术式,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及有适应症的患者,应提倡此方法治疗。

【关键词】 鼓室成形术;乳突根治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和就医环境的改善,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提高,使许多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得到很好的救治。中耳乳突巨大胆脂瘤及破坏较严重的情况已较为少见,传统的乳突根治已不适应疾病的变化。随着耳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手术已不局限于乳突根治,在清除病变的同时如何保留和提高患者的听力,提高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已忧为耳科医师研究的重点。在这方面我们作出了较大的努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了一些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我院自1998年至2006年住院病人,共为48例(52耳)其中男性35例,女性13例,年龄在12岁~56岁,病程半年至25年不等,术前常规行硬性耳内镜检查及螺旋CT扫描,其中胆脂瘤型中耳炎40耳,骨疡肉芽型中耳炎12耳,鼓膜松驰部边缘性穿孔35耳,鼓膜中央性穿孔17耳,重建听骨链采用自体听骨、乳突皮质骨、颞肌筋膜。全部病例均采用改良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

  1.2 手术方法 常规采用强化局麻,不能配合者采用全麻,取耳内或耳后切口入路,并根据术前检查情况取相应大小的颞筋膜备用,分离外耳道后壁乳突区骨膜,暴露乳突区在显微镜下用电钻钻磨低外耳道后壁、面神经嵴,保留骨桥,清除上中下鼓室、鼓窦、乳突腔内胆脂瘤及炎性肉芽组织,根据听骨链的破坏情况采取不同的鼓室成形方式,中耳腔内置入少许抗生素明胶海绵,再以骨桥为支撑,用颞肌筋膜覆盖鼓窦、面神经嵴、部分乳突腔,扩大中耳容积,修复鼓膜,建立传音系统,抗生素明胶海绵及碘纺纱条轻压塞外耳道。

  2 结果
  
  病例随访3月~5年,46耳获得了干耳及听力提高,4耳听力无明显提高,术后2耳复发。
  
  52耳术后听力情况见表1。

  表1 52例改良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术后听力改善情况(略)

  3 讨论
  
  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抗生素的早期应用使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定义得到了延伸,中耳腔长期无脓性分泌物,仅有一些稀薄粘液样分泌物者亦可规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范畴。对慢性分脓性中耳炎的治疗的认识经历了较长时期,直到Wustein[1]等在乳突根手术的基础上注意到患者听力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使我们认识到清除病变和提高听力一样重要,为寻找更理想为乳突鼓室成形的方法,Alleve[2]1989年要改良乳突根治术基础上开展了保留骨桥的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这就提高了术后干耳率以保留和提高了听力。我们认为外耳道骨壁完整、病变主要在上鼓室、鼓窦及乳突,咽鼓管功能良好,且无严重并发症的各种类型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为该术式的适应症。由于乳突腔内有巨大胆脂瘤或并外耳道骨壁破坏,有严重并发症,咽鼓管功能不良时均不适合采用该术式治疗,手术成功的条件:医方条件(1)良好精湛的医术是先决条件,(2)先进的设备如显微镜、电钻耳科、显微器械等是保障。患方条件主要是明确的适应症。术前应常规使用1%麻黄素滴耳、滴鼻,促使其咽鼓管粘膜收缩,保证咽鼓管的通畅,术后2周应行咽鼓管吹张。手术成功的关键仍然是彻底清除病灶[3],在清除病变的基础上重建听力,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重建方式。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病变隐匿,术中清除不彻底,亦或咽鼓管功能不良致术后引流不理想。该术式它中和了传统手术的优点,提高干耳率,大大地保留和提高了听力,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应予推广。

参考文献


  [1] Wustein H.The restoration of function of the middle ear in chronin otitis media[J]. Ann otol rhino Laryngol,1956,65:1020.

  [2] AllewaM.paparellaMM.MorrisM.etal.Theflexible/intarct-bridge tympano plasty[J].Otolarynogol clin North AM,1989.22.41.

  [3] 郭梦和,王锦玲,邱建华等.联合进路I期乳突根治和鼓室成形体会[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6,(4):24.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