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军队干休所7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及治疗现状调查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183 日期:2025-09-13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成都市军队干休所7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治疗现状及伴随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患病率。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查阅健康档案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成都市军队干休所70岁以上离休干部进行群体调查。结果 1440例中,高血压患者740例,患病率为51.39%,其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451例,占高血压的60.95%。高血压知晓率为91.89%,服药率为77.97%,控制率为61.22%。高血压组患者的冠心病、脑血管病、痴呆、致残、肾功能不全、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糖耐量减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结论 成都市军队干休所7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以ISH为主,高血压患病率高,知晓率、服药率及控制率也高,药物治疗以服用钙拮抗剂为主,积极治疗和控制高血压对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高龄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正在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为此,我们对成都市军队干休所70岁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及相关疾病进行了调查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4月至2007年6月,对成都市35个干休所≥7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调查分析,在我院高诊室进行调查,一次性完成(住院患者在病房进行),应答率100%。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内容有一般情况、高血压史、高血压发病年龄(指体检或就诊时第一次被诊断为高血压的年龄,共分为4个年龄组,<60岁、60~69岁、70~79岁、80~89岁)、高血压的知晓(明确自己患有高血压病)、服药(服用降压药)、控制水平(<140/90mmHg为控制良好,列为控制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病史等,测量血压(采用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3次,取平均值)、询问所需的相关资料。

  1.3 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999年的诊断、分级标准和危险度分层方法,收缩压(SBP)≥140mmHg和舒张压(DBP)≥90mmHg为普通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既往无高血压史者诊断为新发现患者;对既往确诊的患者现在血压无论正常与否都计为既往患者。糖尿病:有既往史或当年查体空腹血糖≥7.0mmol/L和餐后2h血糖≥11.1mmol/L;糖耐量减低:有既往史或当年查体空腹血糖<7.0mmol/L和餐后2h血糖≥7.8mmol/L<11.1mmol/L;高胆固醇(TC)血症:有既往史或当年查体TC>5.7mmol/L;高甘油三脂(TG)血症:有既往史或当年查体TG>1.7mmol/L:混合性高脂血症:有既往史或当年查体TC和TG均高于上述指标;慢性肾功能不全:有既往史或当年查体血肌酐>133μmol/L。冠心病、脑血管病等根据查体记录或病历中的临床诊断。

  1.4 质量控制 所有资料的统计均由体检组全体医护人员完成。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录入管理,采用Stɑtɑ/SE8.0二项分布进行可信区间的估计和计数资料比较的χ2的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调查1440例,男性1420例,女性20例。其中70~79岁的1075例,80~89岁的345例,≥90岁的20例。

  2.2 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情况及发病年龄分布 患病率:1440例中,非高血压700例,高血压740例,其中男性736例,女性4例,患病率51.39%。其中ISH 451例,占高血压的60.95%,既往确诊者698例,新确诊42例。高血压知晓率91.89%(680/740)。
  
  服药率:77.97%(577/740)。服药情况:高血压服药者中,服用钙拮抗剂的415例,占71.72%,服用ACEI类的81例,占14.04%,服用ARB的16例,占2.77%,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69例,占11.96%,服用α~受体阻滞剂的14例,占2.43%,服用复合制剂的62例,占11.79%。联合应用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的181例,占31.37%。高血压的控制率:<140/90mmHg 的占高血压患者的61.22%(453/740),占服药者的76.43%(441/557)。高血压的发病年龄分布:60岁之前发病者279例(37.70%),60~69岁发病者173例(23.38%),70~79岁发病者206例(27.84%),80岁以上发病者82例(11.08%)。组间比较以60岁之前发病者居多。
  
  心血管病患病率:本组老年人中,高血压组的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两组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心功能不全的患病率有统计学意义。高脂血症、糖尿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患病率: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相比较,高TC血症患病率,(13.08%与10.86%,P<0.01)及混合性高脂血症患病率(18.16%与14.32%,P<0.01)均明显升高。高TG血症患病率(15.12%与14.26%,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糖尿病、糖耐量减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病率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总的脑血管病患病率、脑出血、脑血栓、腔隙性脑梗死、致残和痴呆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吸烟、饮酒史和籍贯:本次调查表明,高血压患病率在吸烟者与不吸烟者之间、饮酒与不饮酒者之间、南方籍贯与北方籍贯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高血压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因此努力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至关重要。我国1991年全国普查,患病率11.26%,知晓率26.36%,治疗率12.12%,控制率2.90%。本研究结果显示,成都市军队干休所≥70岁老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为51.39%,知晓率为91.89%,药物治疗率为77.97%,控制率为61.22%。本组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虽高,但知晓率、药物治疗率及控制率也明显高于国内普通人群[1]和国外普通人群[2~5]。分析原因:(1)干休所门诊部及我院干部病房、高诊室对查体、测量血压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比较及时,治疗和卫生宣教工作比较到位;(2)本组人群虽平均学历层次不高,但经历特殊,经常学习,对科普知识有所了解,人口素质较高,有较好的医疗保障及较优越的经济条件,且大多数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比较重视;(3)优胜劣汰为自然法则,本组人群在70多年的人生历程中,经历了与多种疾病抗争,如不是在患高血压后及时就医治疗则不可能生存至今。本组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提高整体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提高老年人的远期存活率,基层保健工作大有可为。基层医生定期上门,测量血压,送药到人,还应以举办讲座或入户宣传的方式普及健康知识,强调高血压的危害和降压治疗与长寿的关系。
  
  降压药物的选择应考虑到国情和患者的实际经济能力,这也是提高服用降压药依从性的关键。本组以服用钙拮抗剂为主,联合用药也以钙拮抗剂与其它降压药应用为主,可能与钙拮抗剂药源广泛、价格便宜、且疗效确定有一定的关系。Stsessen[6]在对27项高血压试验的荟萃分析中发现,钙拮抗剂与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保护方面有相似的作用,但钙拮抗剂在预防卒中方面更有效,且优于其他降压药。降压治疗的目标血压是<140/90mmHg,要达到这一目标,部分患者需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7]。
  
  高血压的主要危害在于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本组冠心病患病率较高,但其中绝大部分未做冠状动脉造影,因此不能确定冠心冠诊断的准确率。但分组比较发现,高血压组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进一步支持高血压是冠心病和心功能不全易患因素的观点。本组脑血管患病率较高,诊断依据为住院病历或查体记录中的头颅CT结果,准确率较高。其中,脑出血发生率较低,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较高,分组比较发现,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在高血压组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可能与高龄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流动缓慢、血压波动较大、易导致脑血管破裂或血栓形成有关。本研究中,高血压组的致残率和痴呆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因此,积极的降压治疗应成为重要的预防手段。


  
  本组TC血症及混合性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在高血压组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而单纯高TG血症在两组间无差异,据此不排除高TC血症与高血压之间存在某种关联。
  
  高血压组的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升高,表明高血压易导致肾功能损害,而高血压与糖尿病并存者多见,可能与二者有共同的发病基础有关[8]。
  
  本组吸烟率为7.68%,低于巴西[9]、阿根廷[10]的吸烟率,且戒烟率较高,绝大多数已戒20年以上。本组饮酒率也低。被调查者中夫妻共健在者占80.84%(部分为再婚)。这些结果表明,不吸烟、早戒烟、少饮酒、夫妻共存或家庭完整,对老年人的长寿具有重要作用。1991年全国高血压普查结果,高血压患病率呈现由南向北逐渐升高的趋势,但本组南方籍贯与北方籍贯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组人群成年后转战南北、最后定居于南方、生活习惯无南北差异有关。
  
  将本组老年人高血压发病年龄分4个组,组间比较以60岁前发病者居多,但这部分人群仍存活到80岁以上高龄,足以说明积极的降压治疗给老年人带来的益处。进入老年期后,高血压发病年龄以70~79岁年龄组为多,应对这一年龄组人群进行高血压的一级预防。预防的最好途径是超重者减肥,适当增加体力活动,改变饮食习惯[11]。积极和预防会降低高血压患病率,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进一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方向华,汤 哲,平光宇等.北京社区老年群高血压防治现状的综合评价[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659~662.

  [2] Primɑtestɑ P,Brookes M,Poulter NR. Improved hypertension mɑnɑgement ɑnd control:results from the heɑlth survey for Englɑnd 1998[J]. Hypertension,2001,38:827~832.

  [3] Menotri A,Lɑnti M,Zɑnchetti A,et ɑl.Impɑct of the Gubbio populɑtion study on community control of blood pressure ɑnd hypertension.Gubbio Study Reseɑrch Group[J].J Hypertens,2001,19:843~850.

  [4] Fɑgɑrd RH,Vɑn Den Enden M,Leemɑn M,et ɑl.Survey on treɑtment of hypertension ɑnd implementɑtion of World Heɑkth Orgɑnixɑtion/Internɑtionɑ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risk strɑtificɑtion in primɑry cɑre in Belgium. Jociety of Hypertension risk strɑtificɑtion in primɑry cɑre in Belgium[J].J Hypertens,2002,20:1251~1253.

  [5] De Pɑblos~Velɑsco P,Mɑrtinez~Mɑrtin FJ,Rodriguez Perez F,et ɑl. Prevɑlence,ɑwɑreness,treɑtment ɑ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ɑ Cɑnɑriɑn populɑtion. Guiɑ Study[J]. J Hypertens,2002,20:1965~1967.

  [6] Stɑessen JA. Cɑrdiovɑsculɑr protection ɑnd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ɑ metɑ~ɑnɑlysis[J]. Lɑncet,2001,358: 1305~1315.

  [7] Rɑhn KH. Recent intervention studies with ɑntihypertensive drugs ɑnd their influenceon guidelines[J],Med Clin,2003,98: 771~775.

  [8] Mɑjer EJ. Genetic ɑnd environmentɑl influences on insulin levels ɑnd insulin resistɑnce syndrome[J]. Am J Epidemiol,1996,143: 323~328.

  [9] Guimɑrɑes AC. Hypertension in Brɑzil[J]. J Hum Hypertens,2002,16(Suppl): S7~S10.

  [10]Cɑrbɑjɑl HA,Sɑlɑzɑr MR,Riondet B,et ɑl. Associɑted vɑriɑbles to hypertension in ɑ region of Argentinɑ[J]. Medicinɑ,2001,61: 801~809.

  [11]Krousel~Wood MA,Muntner P,He J,et ɑl. Primɑry prevention of essentiɑl hypertension[J]. Med Clin North Am,2004,88: 223~238.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