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胸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167 日期:2025-09-13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胸腔手术;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

  胸腔手术后,除少数胸壁手术外,均需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以起到引流胸腔内的气体、液体,促进肺膨胀,预防胸腔感染,重建负压作用,同时通过观察引流的性状和水柱波动的情况,发现某些异常的病情变化,协助医生正确诊断,及时处理,因此术后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引流管的护理

  1.1 首先保证引流管各部位衔接紧密牢固,严防脱节、漏气,引流管长度在1.3m左右,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出口平面60cm~90cm,以预防液体倒流入胸腔[1]。

  1.2 水瓶内液体应为500ml左右,玻璃管下端应浸入液面下3cm~4cm,以防气体进入,更换胸瓶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原则为每日更换一次,若引流量多,每超过400ml就应更换,防止胸瓶内液体过多,液压过大,防碍胸腔内的液体排出。

  1.3 引流术后,若病人血压平稳,最好使病人处于半卧位,利于引流及呼吸,并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使进入胸腔内的气体液体排出,促进肺膨胀。

  1.4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勿使其扭曲,成角及受压,应经常挤压引流管,防止形成血凝块而堵塞引流管。

  1.5 对于长时间带引流管的病人,嘱其下床活动时勿使水封瓶高于引流管出口,防止引流管液倒流至胸腔。

  2 引流管的观察

  2.1 引流液性状的观察 引流液的性状包括颜色、数量和气味。一般来说,术后早期引流液常为鲜红色,以后转为暗红色,并逐渐向淡红浅黄过渡,引流液数量逐渐减少,引流液的气味为血腥味而无其他气味。引流液性状常呈下列变化。

  2.1.1 引流液长时间呈鲜红色,且引流量多,每小时超过90ml以上,连续2h,同时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大汗、呼吸急促、脉快而细弱以及血压下降等症状时,应警惕胸腔内活动出血的发生[2]。

  2.1.2 引流液为暗红色,量较多。若已知病人胸腔内粘连严重,手术时分离组织困难,提示胸腔内渗血,在给予止血药的同时,应注意密切观察。

  2.1.3 引流液为混浊的咖啡色,有絮状沉淀并带有恶臭味,提示支气管残端瘘或食管瘘的发生。

  2.1.4 引流液为半透明的乳白色,而且引流量骤然增多,提示有胸导管破裂的发生。

  2.2 引流管水柱波动的观察 正常情况下,术后病人的呼吸水柱波动在3cm~4cm左右,以后逐渐减小。水柱波动的异常表现为波动过大和不波动[3]。

  2.2.1 水柱波动过大有两种情况,一是手术切除肺的范围较大而留下较大残腔所致,随着余肺的膨胀,残腔的缩小,水柱波动逐渐变小;另一情况,若水柱波动较大,同时伴有发烧、脉快、术侧呼吸音极低,说明有肺不张的可能,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肺的复张。

  2.2.2 水柱不波动

  2.2.2.1 引流管脱落至胸壁内造成引流管不通 病人常突然出现剧烈胸疼,此时应立即按压住内口,防止胸腔内的气体内口排至皮下,造成皮下气肿,并通知大夫重新安放引流管。

  2.2.2.2 引流管被固形物堵塞 胸部手术后,残留在胸腔内的血液经过肺的呼吸,拍打,凝血因子受到破坏,血液不凝固成流动状态,也有少数情况血液不易排出。此种情况异常危险,它既可以影响肺的膨胀,又可使胸腔内的活动性大出血不能被医护人员及时发现而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故对于引流管不通应积极查找原因。

  2.3 引流管内有气泡溢出

  2.3.1 肿物与肺组织 胸膜粘连严重或肺组织本身弹性较差,缝合时难免有缝合不严之处而造成漏气,表现为病人深呼吸咳嗽时有较多气泡溢出,少数病例平静呼吸时即有较多气泡溢出,对此可补充蛋白或血浆促进创面愈合,也可不做特殊处理。

  2.3.2 对于肺组织弹性良好,组织分离顺利,且胸腔内没有粘连的病例,若术后早期平静呼吸时就有大量气泡溢出,提示支气管残端缝线脱落,应立即行开胸探查手术。

  2.3.3 支气管残端瘘时引流管内也会有气泡溢出 综上述,胸部术后,引流管的管理固然重要,对于引流管的观察,特别是对于危及病人生命的异常变化的正确判断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孙即昆.肺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04~105.

  [2] 陈风才主编.胸部外科急救处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0~12.

  [3] 黎 鳌主编.创伤治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4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