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4821 日期:2025-09-09 来源:论文网

     作者:陈贵平,朱红兵,郑燕,刘彦军

【关键词】 阑尾炎;超声诊断

  阑尾是位于盲肠末端较细的管状结构组织,正常阑尾超声检查不易显示,但在阑尾发炎时,阑尾肿胀、积脓,周围有渗出物等,能较明显地显示阑尾的增粗影像,目前,作为术前诊断方法,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已被肯定。现就作者收集整理的,经超声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炎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73例患者,术前均作超声检查,术后病理证实,其中:男性52例,女性21例,年龄9~67岁,平均35岁,患者有持续性或阵发性右下腹疼痛,或先有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继而转至右下腹疼痛的病史;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增高。
  
  采用Alock1400.SiemensG20.GE vivid7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7.5wHZ。病人取仰卧位,作常规腹部超声检查并在右下腹疼痛部位进行多切面,多方位和适当加压检查,仔细观察是否发现肿胀的阑尾或包块,发现后,测量阑尾或包块的各径线,记录各径线及阑尾、包块的形态、位置等,观察阑尾、渗液及周围组织的回声情况。

  2 结果
  
  73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证实,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4例、9例超声检查右下腹无明显异常声像图,未发现发炎肿胀的阑尾;5例显示阑尾增粗,直径约为6mm~8mm,其内回声光点增粗,分布较均匀(图1)横切阑尾时有“同心园”征象,该声像为急性阑尾炎短轴切面的典型征象;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1例,2例超声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声像图,39例声像图显示阑尾明显增粗,在9mm~12mm之间,壁增厚,均大于2mm,在部分图像显示清晰的病人中可见增厚的阑尾壁呈“双层征”,此征象在腔内有较多积液时显示更清晰,对阑尾横切时,“同心园”征象显示更明显,用探头加压扫查,“同心园”不消失,不变形(图2);其中13例腔内出现粪石的强光团回声,后伴声影;坏疽性阑尾炎13例,大多数显示阑尾肿胀,壁模糊,有回声中断,有的显示阑尾形态消失,盲肠区出现形态各异,边缘不规则的低回声暗区(图3);阑尾周围脓肿或肿块5例,脓肿声像图表现为阑尾形态已完全消失,阑尾区见到园形或卵园形低回声或无回声区,边缘杂乱不规则,后方有增强效应(图4),形成炎性肿块时表现为阑尾区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肿块,边缘较清晰,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

  图1 急性阑尾炎短轴切面“同心园”征象(略)

  图2 加压扫查“同心园”不消失、不变形(略)

  图3 坏疽性阑尾炎征象图4 阑尾周围脓肿征象(略)

  3 讨论
  
  在右下腹阑尾区作超声扫查时,正常阑尾不易显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时阑尾肿胀程度较轻,声像图也多不能显示,况且,是否能检出明显发炎、肿胀、化脓、坏疽,甚至形成脓肿的阑尾,还受诸多因素影响,如:阑尾位置深浅、肿胀程度、肠道胀气情况、超声诊断仪的档次、图像质量的优劣、超声工作人员的手法技巧及图像识别能力等。所以,我们认为,超声诊断阑尾炎结合临床十分重要,如有阑尾炎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有相应改变,超声检查发现肿大且较光滑的阑尾,即符合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如超声检查未能发现肿大的阑尾,并不能排除阑尾炎,超声检查还应排除泌尿系结石,女性病人还应排除妇科疾病,如宫外孕、卵巢囊肿蒂扭转等;如在肿胀的阑尾腔内及周围有明显的渗出液常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如有阑尾壁连续中断,周围渗出物较多,形成包块,已属于坏疽性阑尾炎;阑尾穿孔,发现脓腔、肿块,则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在超声工作中,一定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作多角度、多方位,耐心细致扫查,尽可能为临庆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 贾译清.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50~852.

  [2] 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14~41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