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颈部椭圆中心Tricks(时间决定造影剂动态成像法)扫描技术在主动脉弓分支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36例患者资料,机器为GE signa HD 1.5T磁共振仪;应用椭圆中心Tricks扫描技术,对主动脉弓分支血管进行连续不间断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强度投影技术对原始图像进行血管重现。结果:36例中有35例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显示良好符合诊断要求,1例检查失败。其中右侧锁骨下动脉狭窄5例,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2例;左、右侧椎动脉狭窄各3例;颈总动脉狭窄左侧3例,右侧5例;无名动脉狭窄7例,1例检查失败。结论:椭圆中心Tricks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弓分支血管走形及内腔狭窄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定位及治疗依据。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椭圆中心Tricks 主动脉弓分支血管狭窄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EC Tricks in the diagnosis of aortic arch branch vessels. Methods Thirty-six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with EC Tricks techniques by using GE signa HD 1.5T scanner. Aortic arch branch vessels were reconstructed with MPR and MIP techniques. Results The blood vessels of arch branch were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d in 35 cases, one case failed. EC Tricks revealed right subclavian artery stenosis in 5, left subclavian artery stenosis in 2, left 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 in 3, right 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 in 3, 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in 3, right common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in 5,and showed innominate artery stenosis in 7. Conclusion EC Tricks can clearly display the shape and degree of stenosis of aortic arch branch vessels and provide precise location and evidences of therapy for clinician.
[Key words]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EC Tricks; aortic arch branch vessels stenosis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血管性疾病发病率随之上升。MRA(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出现为临床医生诊治血管性疾病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然而主动脉弓分支血管,包括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右侧无名动脉及其相应的分支血管,常规MRA显示仍较为困难。椭圆中心Tricks扫描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笔者收集在本院行椭圆中心Tricks检查36例,旨在探讨椭圆中心Tricks扫描技术在主动脉弓分支血管中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007年8月~2008年1月椭圆中心Tricks扫描患者36例,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52~86岁,平均62岁。
2. 检查方法 全部病例均经肘静脉以3ml/s(注射速率)团注20ml(注射量)造影剂,团注开始6秒钟后启动扫描,范围包含主动脉弓部到Willis环的所有的血管进行连续不间断扫描约1分钟24秒,得到原始图像数据。
3. 设备与扫描参数 使用GE公司超导GE signa HD 1.5T MR扫描仪,采用颅、颈联合8通道线圈,以逆血流方向2D-TOF扫描得到三维图像做定位,行冠状位容积扫描。具体参数如下:TE:minimum,FA:30degree,BW:62.5,FOV:33cm,phase FOV 0.9,矩阵:272×192,层厚2mm,Temporal phase 11,zip 2。
4.图像处理及影像评价方法 将椭圆中心Tricks原始图像传输至ADW4.3工作站,以最大信号强度投射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多平面重建法(multiplanar reformat,MPR)重现血管。成像范围包括从主动脉弓部到Willis环的所有的血管。重点观察主动脉弓部到颈总动脉分叉水平。分别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主任医师评价是否存在狭窄,狭窄的程度,狭窄的范围。狭窄分级为:正常(0%);轻度(1%~30%);中度(31%~69%);重度(70%~99%),闭塞(100%)。
结 果
36例主动脉弓分支血管的椭圆中心Tricks检查中,有1例在检查过程中因造影剂渗漏,动脉期造影剂浓度过低,图像重建失败。余35例患者均扫描成功;其中30例在第三个时相动脉显影良好,余5例第四个时相动脉显影良好,均无静脉污染。所得35例原始Tricks数据均利用MIP及MPR分别重建无名动脉、左右锁骨下动脉、左右椎动脉图及左右颈总动脉像见(图1、3);MPR重建层厚根据血管病变情况调整,所有重建血管图像质量良好。血管狭窄情况见下表:
讨 论
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75%~85%[1]。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及椎动脉的狭窄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的狭窄导致颈内动脉系统供血障碍,均可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2~3]。调查[4]显示,在6420名病人中, 颈动脉分叉部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最高,占75%;但仍有11.6%的病人动脉硬化斑块发生在主动脉弓的三大分支血管,故单独显示颈动脉分叉可能漏掉相当一部分血管病变。因此,如何准确、清晰的显示主动脉弓的分支血管成为临床医师的迫切需求。而椭圆中心Tricks扫描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
1. 椭圆中心Tricks扫描技术特点 椭圆中心Tricks是将3D的K空间从中央向外分成许多节段来实现的,并按照椭圆中心的顺序采集视图,并且K空间中心的采样频率高于外部区域的采样频率,因此缩短了一个相位到下一个相位的时间长度。与其他脉冲序列相比,通过椭圆中心Tricks将造影剂的运动/流动状况细分成了更多相位,使其采集时间短于其他脉冲序列,故椭圆中心Tricks扫描技术具有非常高的时间分辨率。同时,椭圆中心Tricks扫描是一种CE-MRA多相单站采集技术,可以显示动态过程,如通过造影剂显示血液在血管系统中的输送情况。使用这种技术无需对造影剂进行定时或自动触发,不必计算造影剂到达时间,避免了因个体差异而造成扫描时机掌握不佳所导致动脉未显影或静脉显影污染[5]现象的发生。本组35例病例无一例发生静脉污染。故较短的中心填充时间与动脉首过时间的吻合能够保证影像高对比度及无静脉污染;对比剂峰值通过后继续采集较长时间的K空间周围部分数据以保证足够的空间分辨力[6];采集速度快还有助于减少非屏气三维快速TOF序列中的运动伪影。以上几点是保证椭圆中心Tricks扫描能够产生高质量影像的原因。
2. 椭圆中心Tricks与其它医学检查相比优势 椭圆中心Tricks是磁共振血管成像的一种新技术,其原理是通过静脉注射顺磁性造影剂显著缩短血液的T1时间,再利用3D梯度回波技术扫描兴趣区血管,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技术重建,从而得到轮廓清晰、信号强、可从任一角度观察血管的3D血管图像。(1)与传统非增强MRA相比,传统非增强MRA是利用MR的流动效应来显示血管的,该技术与血液的流动增强无关,不需空间予饱和,对平行于扫描平面的血管也能良好显示,因此可通过冠状位激发扫描显示包括颈部大血管根部至颅内Willis circle的颈部血管全程[7]。非增强MRA由于受血流方向影响,只能横断位扫描,难以显示颈部血管全程。椭圆中心Tricks还能显示无失相位的血管腔图像,对扭曲的血管、分叉血管及病变血管均能真实地显示,因而提高诊断狭窄程度的准确性。本组两例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病人,非增强MRA均未能发现病变。(2)与常规增强MRA相比:椭圆中心Tricks具有极高的时间分辨率,操作者不需要计算造影剂到达时间,只需在注射造影剂后6S启动扫描即可,操作简便易行。常规增强MRA由于其K空间填充时间较长,容易出现静脉污染;如果缩短采集时间,又会降低空间分辨率,难以满足诊断要求。(3)传统DSA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最主要的一点是选择性插管可引起1%的患者发生脑卒中[8]。另外,DSA仅显示血管腔内情况,对狭窄程度的判断,不同的操作者及不同的投照体位可引起不同程度测量误差[9]。而椭圆中心Tricks则非常安全,能多方位、多角度立体显示狭窄血管的程度及范围。(4)CT增强扫描虽能三维立体显示主动脉弓分支血管,但颈椎椎体与颈部血管难以区分开,局部椎体骨质的伪影影响了诊断的准确性;同时CT增强需要注射含碘造影剂,病人有过敏反应的潜在危险。
综上所述,椭圆中心Tricks扫描技术的出现弥补了常规MRA不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弓分支血管的缺憾;其不需要测试扫描延迟时间即可动态显示动脉、静脉,操作简便;另外椭圆中心Tricks扫描技术属于一种无创性检查,易于为患者所接受;更由于扫描层厚薄,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加之依托强大的后处理重建技术能清晰立体动态显示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及范围,为临床医生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随着磁共振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方法有可能成为主动脉弓分支血管甚至头颈部动脉检查的首选方式。
参考文献
1. 邬冬芳,何文,胡向东,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超声评价[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1),114-116.
2. 罗健君,李晓兵,许建铭,等.MR对比增强三维血管成像对头颈部动脉病变的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06,4(2):7-9.
3. 江金带,李扬彬,谭理连,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6,4(2):4-6.
4. Leon KE,John DC,Arthur HA. Intussuception in adults: Institution Review[J]. J Am Coil Surg, 1999,188(4):390.
5. Carroll TJ, Grist TM. Technical developments in MR angiography. Radiol Clin N Am, 2002,40(4):921-951.
6. Tatli S, Lipton MJ,Davison BD,et al. From the RSNA refresher courses MR imaging of aortic and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Radiographics,2003,23(Spec):59-78.
7. Anzalone N, Scomazzoni F, Castellano R, et 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intrainpiduals correlations of 3D time-of-flight MR angiography, contrast-enhanced MR angiography, conventional DSA, and rotational angiography for detection and grading[J]. Radiology, 2005, 236(1):20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