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对阑尾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4510 日期:2025-09-06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探讨阑尾病变的多层螺旋 CT(MSCT)影像学特点及诊断要点。 方法 总结我院2005年以来20例阑尾病变的CT资料,结合MSCT强大的后处理功能(MRP、MIP等)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并与临床治疗情况对照。 结果 20例阑尾病变患者中CT诊断15例为单纯化脓性阑尾炎,3例阑尾炎性包块,1例阑尾黏液囊肿,1 例异位阑尾炎,1例阑尾腺癌。与临床诊断及病理结果相符。结论 MSCT 能清晰显示阑尾的位置及形态,对阑尾病变能做出准确诊断,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应成为诊断阑尾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阑尾病变


  阑尾病变包括阑尾炎性变及肿瘤,阑尾肿瘤较为罕见,临床以阑尾炎多见,从总体上阑尾可分为: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据统计,每一千个居民中每年将有一个人发生急性阑尾炎。发病原因大概可分为三大类:1.阑尾官腔的阻塞;2.细菌感染;3.神经反射;特别是第一类最为常见。第一类又可细分为:①淋巴沪泡的增生60%;②粪石阻塞35%;③其他异物4%;④阑尾本身;⑤盲肠和阑尾壁的病变;从病理上急性阑尾炎又可分为三种类型:⑴急性单纯性阑尾炎;⑵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⑶急性穿孔性(坏性)阑尾炎;临床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四肢无力,或头疼,头晕。另有1/3阑尾炎患者无明显症状(1)。阑尾肿瘤主要包括:类癌、腺癌和囊性肿瘤三种。原发性阑尾肿瘤属少见疾病,由于缺乏临床特异性症状、体征,临床表现与急、慢性阑尾炎极其相似,且常合并阑尾炎,因此也极易误诊。本文收集了20例阑尾病变CT影像学资料,以探讨MSCT对阑尾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收集了20例阑尾病变CT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15~60岁,平均年龄38岁。临床有右下腹疼痛15例,发热症状13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下腹部间歇性隐痛2例。  

  2. 方法 采用GE Light Speed 16CT机。扫描条件:120kV,250mA,层厚1.25mm,螺距1.75mm,速度0.8周/s,床速35mm/s,扫描范围从膈顶至盆底,部分患者口服20%碘海醇稀释溶液,对于怀疑阑尾占位患者,静脉内团注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Utravist,Sehefing)低剂量90ml,用高压注射器(MCT plus,medrad pittsburgs)于肘前静脉内注射,流率为3ml/s。

  结   果

  1. 单纯化脓性阑尾炎15例,CT可见阑尾肿大增粗(直径>6mm)、阑尾壁增厚、管状结构消失和阑尾石等。周围阑尾系膜脂肪密度增高。出现索条样高密度影。3例病人可见盲肠壁局限性增厚,呈阑尾-盲肠周围炎征象。2例可见增厚的阑尾壁表现为不同密度分层的同心圆样结构。6例可见阑尾系膜少量积液。10例可见盲肠周围点状淋巴结肿大,直径小于5mm。    

  2. 阑尾包块3例,CT可见阑尾区软组织样包块,小者2.3×3.0,大者6.1×5.8,其内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呈相对均匀明显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模糊,2例肿块内可见阑尾石。经抗炎治疗2周后完全吸收。1例合并回盲部梗阻,盲肠壁增厚,与盲肠占位不能鉴别,手术证实为阑尾炎性包块。              

  3. 阑尾腺癌1例,于阑尾远端可见软组织密度包块影,大小2.1×2.3,密度均匀,强化扫描呈均匀轻度强化,阑尾浆膜面模糊,周围脂肪间隙清晰,缺少炎性包块周围浸润模糊的特点,手术证实为阑尾类癌。            

  4. 阑尾黏液囊肿2例,于阑尾远端可见囊样低密度影,CT值20-38HU,边缘清晰,壁厚,可见点状及弧线状钙化,1例可见分隔。阑尾系膜密度正常,未见脂肪密度增高。

  讨  论

  1. 急性阑尾炎病理及CT表现 通常是由阑尾管腔阻塞引起。粪石、寄生虫、淋巴组织增生、肿瘤等常会导致或加重管腔阻塞。此外,邻近阑尾的胃肠道炎症等也可直接蔓延至阑尾。阑尾炎症时,管壁黏膜因炎性水肿而增厚,炎症渐向肌层和浆膜扩散,继而阑尾壁全层及邻近的腹膜、系膜、盲肠端也可发生肿胀,阑尾周围常出现炎性渗出液,病变进一步加剧可发生坏死、穿孔,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或弥漫性腹膜炎。

  急性阑尾炎的CT特征 急性阑尾炎的直接CT征象为阑尾肿大增粗(直径>6mm)、阑尾壁增厚、管状结构消失和阑尾石等(1)。有时增厚的阑尾壁表现为不同密度分层的同心圆样结构。但单凭这一征象有假阳性可能,Lane等(2)回顾分析4例假阳性病例,发现其中2例阑尾直径分别为7mm和10mm,1例有阑尾石显影,但均未发现阑尾周围炎性改变。当炎症向周围蔓延、扩展可造成阑尾—盲肠周围炎。CT表现为右下腹阑尾周围及盲肠内侧脂肪间隙模糊,出现条索状高密度影;阑尾周围液体渗出,盲肠内侧积液和(或)结肠后筋膜增厚等。这一系列征象虽无特异性,但常有助于阑尾炎的定位。本组病例出现率很高(53.33%~86.87%),是CT诊断急性阑尾炎较为可靠的间接征象(3)。因此,当CT图像显示阑尾增粗、壁增厚,同时发现阑尾周围存在炎性改变时,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才较为可靠。CT还能清楚地显示阑尾脓肿和炎性肿块等改变。      

  2. 阑尾黏液囊肿的CT表现 典型CT表现为阑尾区囊样低密度影,圆形或管状结构。CT值高低取决于囊内粘蛋白含量,囊内可伴有分隔。囊壁规整可见钙化。部分可见气体密度影 以往认为粘液囊肿由于阑尾闭塞所致,近年来研究注意到阑尾上皮不典型增生与粘液囊肿长生有密切关系(1),将本病分为三种类型:1潴留囊肿,囊壁为正常阑尾粘膜;2粘液囊腺瘤,伴有新生上皮,类似结肠的绒毛状腺瘤和腺瘤样息肉;3粘液囊腺癌,伴有异常增生上皮。类似结肠癌。                

  3. 阑尾腺癌的CT表现 阑尾区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均匀。可见均匀轻度强化。文献报道70%发生于阑尾远侧端,20%发生于中段,10%发生于基底部。(1)          

  4. MSCT的优势 MSCT扫描速度快,避免了肠蠕动产生的伪影,多平面重建可清晰显示阑尾的形态及走形,可显示阑尾全貌,有利于阑尾壁的显示,有利于鉴别病变的定位和诊断。                  

  5. 诊断与鉴别诊断 阑尾炎CT的直接征象是阑尾形态的异常,表现为阑尾外径肿大增粗和阑尾壁的增厚。增粗的阑尾边缘模糊,阑尾壁呈环周性增厚,密度接近或略高于邻近的肌肉组织。病理学上证明这是由于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水肿和炎性浸润所致。慢性阑尾炎的CT表现主要是阑尾及盲肠周围的慢性炎症表现,阑尾有不同程度的增粗、变形,阑尾腔闭塞,阑尾边缘毛糙,多伴有钙化或阑尾石。另一个常见的征象是阑尾急性炎症的蔓延造成盲肠与右侧腰大肌之间脂肪间隙模糊。阑尾炎蔓延、发展程度的不同,阑尾盲肠周围出现炎症反应的程度也不同:肠系膜脂肪可以由稀薄的混浊到出现条纹状影、局部筋膜增厚、少量液体积聚、模糊的软组织密度影等。当局部炎症被网膜包裹时,可形成类似肿块的影像,需与盲肠区肿瘤加以鉴别,盲肠肿瘤较少形成巨大肿块,肿块起源于盲肠壁,往往临近壁可见增厚,并可见溃疡征象,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程度不如阑尾炎明显。再结合临床症状应该不难鉴别。阑尾脓肿需与阑尾粘液囊肿鉴别。阑尾周围脓肿一般较为局限,呈团块状影,中心为液体形成的低密度,壁较厚且厚薄不均,有时脓肿内可出现液-气平面。

  综上所述,利用螺旋CT对阑尾炎进行诊断,可为临床提供更为丰富的影像学所见,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决定治疗方案和疗效观察方面也可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晓鹏 胃肠道CT诊断学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5~339

2. Lane MJ,Katz DS,Ross BA,et al.Unenhanced helical CT for suspected acute appendicitis.AJR,1997,168(2):405-409.

3. Curtin KR,Fitzgerald SW,Nemcek AA Jr,et al.CT diagnosis of acute appendicitis:imaging findings.AJR,1995,164(4):905-90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