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失眠是指睡眠的开始和睡眠的维持发生障碍。长期失眠则会产生一系列精神及躯体症状,如伴有抑郁或焦虑状态等,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2008年5月一2010年10月,笔者在辨证前提下运用针刺配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病例,获满意疗效。方法 采取针刺(主穴:百会、神门、三阴交、四神聪、安眠。)结合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桃仁、红花、丹参、益母草、酸枣仁等) 治疗本病6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结论 本治疗方案对失眠有疗效 。
【关键词】 针刺 失眠 血府逐瘀汤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为门诊病例, 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60 例, 其中男29例, 女31例。对照组37例, 男13 例, 女24 例, 年龄在25~63 岁之间, 病程最短者6 个月, 最长者4 年, 符合《中医临床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2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制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一3)中有关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制定[l]:①几乎以睡眠障碍为唯一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入睡、醒后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②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③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一部分精神障碍症状,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④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
1.3分级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①轻度:睡眠时常觉醒或睡眠不稳,晨醒过早,但不影响工作;②中度:睡眠不足4小时,但能坚持工作:③重度:彻夜不眠,难以坚持正常工作。
1.4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①心脾亏虚型: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纳差倦怠,面色无华,易汗出,舌淡、苔薄,脉细弱;②心肾不交型: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脉细数:③心胆气虚型:心悸多梦,善惊恐,多疑善虑,舌淡,脉细弦:④肝阳上扰型:急躁易怒,头晕头痛,胸胁胀闷,舌红,脉弦;⑤脾胃不和型:胸闷暖气,暖腐吞酸,心烦口苦,苔厚腻,脉滑数。
1.5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失眠症诊断标准者;此次病程在半年到三年之间者。
1.6排除标准
①凡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治疗前1周使用过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者,或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⑤肿瘤患者;⑥药物依赖者:⑦未按规定服药,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定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针刺(主穴:百会、神门、三阴交、四神聪、安眠。)配合血府逐瘀汤治疗, 当归、生地、赤芍、枳壳、桔梗、柴胡、桃仁、红花、牛膝、丹参、益母草各15g, 酸枣仁20g, 川芎9g, 甘草10g。若痰阻食滞者加神曲、莱菔子各15g, 阴虚火旺者加麦冬20g, 水煎服, 每日1 剂, 每日2~3 次, 对照组采用朱砂安神丸每次6g, 每日2 次, 谷维素片每次2 片, 每日3次, 10d 为1 个疗程, 2 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评价疗效。
3 结果
显效: 容易入睡, 睡眠时间和质量较前有明显好转, 伴随症状消失, 次日精神饱满。有效: 入睡较容易, 睡眠时间延长, 睡眠时有时易醒, 伴随症状有所改善。次日精神尚好。无效: 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及伴随症状无改善。治疗结果 服药期间停用其他安眠镇静药。两个疗程后结果如下: 治疗组显效31 例, 有效23 例无效7 例, 总有效率88%。对照组显效: 9 例, 有效16 例, 无效12 例, 总有效率为67%。治疗时间最短者11d, 最长者30d。
4 典型病例
王某, 女, 48 岁, 2009 年6 月21 日初诊。失眠多梦1年余, 近1个月加重, 经常彻夜不眠, 辗转反侧, 难以入眠, 或稍能入眠, 但睡后即醒, 头晕胸闷, 健忘, 神疲乏力, 饮食减少, 曾多次去医院检查, 诊断为神经官能症, 服多种镇静安眠药物, 疗效不佳, 症状逐日加重, 又服养心安神、舒肝降火之中药30 剂, 亦未见效。后又给以针灸、耳穴压贴治疗近2个月, 疗效仍不明显。检查: 患者面色无华, 舌红、边紫并见瘀点,脉弦涩。根据舌脉, 为瘀血所致。针刺:百会、神门、三阴交、四神聪、安眠。血府逐瘀汤:酸枣仁20g, 当归、赤芍、丹参、益母草、生地各15g, 川芎、桃仁、红花各12g, 桔梗、柴胡各10g, 枳壳9g, 甘草5g。服上药5 剂后, 每夜熟睡5h 左右, 10 剂后, 头昏、胸闷等症状减轻。仍用原治疗方案, 治疗两个月后。睡眠正常, 头昏、胸闷等症状随之消失, 面色红润。舌边瘀点消失, 食欲增, 随访年余, 未复发。
5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工作、学习节奏亦越来越快,又有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失眠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虽然失眠的原因很多,但总与心脾肝胃及阴血不足有关。因血之来源由水谷精微所化,上奉于心,则心得所养。收藏于肝,则肝体柔和。统摄于脾,则水谷生化不歇。机体调节有度,化而为精,内藏于肾,肾精上乘于心,心气下交于肾,则神安志宁。若暴怒、忧郁、思虑劳倦过度等精神情志变化伤及诸脏而致精血内耗。久之则可形成顽固的失眠症。可见,失眠之症,虚证尤多。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治疗失眠症,尤其对心肾不交型患者和肝郁化火型患者,在其心腧、肝腧、胆腧穴施以拨揉或点揉的泻法,以及用轻柔的温补手法在肾腧穴、面门穴进行操作,会取得补其肾阴,泻其心肝之亢的效果,从而能获得非常满意的疗效。对多年失眠患者, 笔者常用血府逐瘀汤加丹参、益母草、酸枣仁治之, 每获良效,。失眠患者异常焦虑的情绪, 会导致大脑皮层紧张, 交感神经兴奋, 引起血管痉挛, 从而使脑供血不足造成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神经元异常放电, 这些又会加重失眠, 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但使用本方能有效扩张冠状动脉, 增加冠脉血流量, 改善脑供血,保护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 全方配伍有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局部循环和营养状况, 增加脑部能量代谢, 提高神经元细胞活力, 从而改善睡眠的效果, 故应用针灸结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尤其失眠病程久者, 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应用。
参 考 文 献
[1]程明.按摩治疗失眠体会[J].甘肃中医,2009,22(10):33-34.
[2]方圆.血府逐瘀汤治疗无瘀血表象之顽固性失眠[J].中医药导报,2009,15(12):56.
[3]高孟英. 血府逐瘀汤合酸枣仁汤治疗顽固性失眠40例[J].河南中医.2006,26(4):60.
[4]刘博.针灸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5)114-115.
[5]英健民.针灸治疗失眠症60例临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1):68-69.
针刺配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 60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论文大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