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评估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 根据设定标准,随机选择90例患儿,其中45例作为对照组,常规给予抗病毒药物,补液对症治疗。另45例作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7%,住院时间2-6天;对照组总有效率84.4%,住院时间3-12天。两组总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采用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小儿腹泻 疗效观察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加以寒温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一旦调护失宜,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故而导致小儿腹泻。本文以中西医结合之法即运用中药散外敷脐部(即神阙穴)和来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90例患儿,起病时间2-6天,年龄6个月-3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男26例,女19例;重型腹泻18例,轻型腹泻27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重型腹泻18例,轻型腹泻27例。
1.2诊断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1]。患儿大便增多,日达3-5次,甚更多。腹泻便色淡黄,呈稀水或蛋花汤样。所有患儿均伴有恶心呕吐和不同程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镜检未发现脓球、血球及霉菌,大便培养为阴性。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
1.3两组病例均给予口服补液纠正或预防脱水,减少静脉输液。从腹泻一开始,就予口服足够的液体预防脱水。补盐液(简称ORS),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种配方,主要成分有氯化钠、氯化钾、碳酸氢钠和葡萄糖,加饮用水配制。服用方法:<2岁的小儿,1~2 min喂一小勺,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直接用杯子喝。如果患儿呕吐,停10 min再慢慢给患儿喂服,每2~3 min喂1勺,直到腹泻停止。另外患儿家长可自行在家配制口服液。如糖盐水,白开水 500 ml,加白糖 10 g(两小勺)和细盐1.75 g。患儿能喝多少给多少,不必限量。如伴水、电解质失调者可适当静脉补液。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自拟方药(公丁香30 g、茱萸30 g、肉桂20 g、白术30 g、车前子20 g、木香10 g)。将上述药物研粉,混匀,备用,每次取药粉2~3 g,瓶装密封备用,用时取药粉适量,加山莨菪碱用醋调成糊状外敷于神阙穴,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勿让漏气,1日1 换,2~3 d一疗程。对照组口服妈咪爱、思密达等调节胃肠道功能的药物。
1.4根据腹泻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2]。治愈:治疗72 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 h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 h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1.5 统计学分析所得实验数据采用t检验。
1.5 统计学分析所得实验数据采用t检验。
2 结果
表1临床疗效分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组别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n=45)359697.7%
对照组(n=45)2612784.4%
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小儿秋季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属于常见多发病。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时,因目前尚无理想抗病毒药物,临床多以对症治疗,因而病程常较长。西医常常会滥用抗生素且治表不治本,传统中医药在治疗小儿腹泻方面积累的丰富的经验。中医辨证多属寒泻或脾虚泻,认为小儿腹泻多因脏腑娇嫩、脾常不足、寒温失调、乳食失节等不同的外因,而致脾胃功能失常,脾虚湿盛所引起。中医理论认为病在肠,然其本在脾,故以调理脾胃为主。但是,由于2岁以后小儿口服汤药困难,故相当多的小儿腹泻不能应用口服汤药治疗。
肚脐称神阙穴,意指神气由所出入,是上腹与下腹之间的“一座门楼”,内连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现在药代动力学证明,脐局部无皮下脂肪,表皮角质层薄,经脐给药生物利用度高,且脐凹陷药物贴敷形成自然闭合状,使药物得以长时间有效,且神阙位于脐窝正中,下系水分穴,与脾胃贯通,有健脾和胃、止腹痛腹泻和强壮身体的功能,于此穴进行贴敷,可起到温脾肾的作用,它能斡旋深部气机、通彻上下、温脾补肾、助泌别、调水道、散邪去积,故不论寒、热、虚、实之候皆可用之,达到止泻的目的。
本研究采用止泻散与山莨菪碱调醋成糊状敷脐,传统的止泻散分别应用了公丁香、茱萸温中散寒;肉桂温补命门;白术、车前子、木香健脾渗湿理气;罂粟壳止痉。笔者在选方时考虑到罂粟的副作用,不适用于小儿,故而采用西药山莨菪碱代替罂粟,它是从我国特产植物山莨菪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具有止痛、抑制腺体分泌、增加心率的作用。本方利用山莨菪碱的止痉止泻作用,达到迅速止泻、缓解腹痛的目的,同时还用其减少腺体分泌的作用使肠道内腺体分泌减少,从而减少小儿粪便的体积,达到止泻的目的,从这方面来说,山莨菪碱的作用更优于罂粟壳[3-6]。通过本组45例腹泻患儿应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观察,取得显著疗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该方法简便易行,患儿无痛苦,家长乐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Vesikari T. Rotavirus vaccines against diarrhoeal disease [J]. Lancet,1997,350(90):1538-1541.
[2]方鹤松,魏承,段恕诚,等.腹泻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31(6):384.
[3]应雅丽.654-2、冬眠灵、西咪替丁混合三七粉敷脐治疗小儿秋季腹泻86例[J].实用临床医学,2008,9(11):101.
[4]黄玲丽.自制温脐散治疗婴儿虚寒型腹泻200例[J].长江学报,2008,5(1):10.
[5]梅雪.齐文辉七味白术散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08,9(7):89.
[6]马汴梁.敷脐疗法治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6-8.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45例疗效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