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结合临床治疗实际,阐述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内容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护理 病情复发 服药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颅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硬化性动脉瘤和脑基底异常血管网等。多数患者发病时有明显的诱因,如用力劳动、情绪激动、恐惧、解大小便等。这些因素均能使血压突然升高而促使已有病变的血管破裂导致SAH。本病复发较多见,复发者病死率也较高。因此,预防复发至关重要。1977年1月至1991年6月,我科共收治SAH558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58例,男282例,女276例。年龄1-85岁。发病诱因为;动态发病470例,其中一般活动223例,用力劳动75例,解大便40例,排尿25例,情绪激动58例,看电视18例,恐惧16例,饮酒15例,静态发病35例,原因不详者53例。本组复发83例(二次出血71例、三次出血11例、四次出血1例)。本次出血距前次出血时间:一个月以内者61例,一个月以上者22例。
本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490例,呕吐471例,肢体瘫痪176例,意识障碍314例,颈项强直490例,克氏征阳性341例。颈动脉造影63例,其中提示动脉瘤15例,动静脉畸形7例,脑基底异常血管网6例,CT扫描86例,其中显示SAH者35例。腰穿523例,脑脊液变化均提示为SAH。经治疗后,治愈321例,好转129例,恶化30例,死亡78例(其中首次出血死亡41例,二次出血死亡29例,三次出血死亡8例)。
2、护理重点
对SAH除按一般神经科患者护理外,其护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如何预防再出血,SAH复发率为15.3%,本组复发率为14.9%。约1/3 SAH死于首次出血;1/2幸存者迟早复发,其中有1/3死亡。国内涨沅昌统计,复发性SAH病死率为50%。本组中二次出血病死率很高,复发次数越多预后越差。多数作者认为复发时间主要集中于前次出血后的一个月内,本组为61例,占73.5%。因此,消除复发的危险因素是降低SAH病死率的关键。护士必须熟悉复发的危险因素,预防复发,协助患者安全渡过复发期。
2.1 消除复发因素
2.1.1 心理护理:SAH头痛剧烈,某些患者还伴有肢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再加上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很容易产生急躁、忧虑和恐惧心理。因此,护士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给予患者热情关怀、安慰和鼓励,并向其详细介绍复发的危险因素和预防办法,稳定患者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例如,张某某,女,病后情绪低落,顾虑重重。第5周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但因害怕复发,不敢活动,经医护人员多次劝慰解释,情绪逐渐稳定,精神状态恢复正常,第8周痊愈出院。
2.1.2 绝对卧床休息:SAH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至少4周,过早下床活动可引起再出血。
然而某些年轻患者,不愿在室内大小便,对此,护士应耐心解释,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1.3 避免情绪激动:SAH患者必须避免生气着急、高兴或紧张、恐惧等情绪变化。本组情绪激动诱发SAH58例,占10.4%。例如,刘某某,女,58岁,因与儿媳吵架致SAH,病后25天,当其子来院探望,患者向儿子叙述与儿媳吵架情况时,突然昏迷,腰穿证实为再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2.1.4 保持大便通畅:SAH患者长时间卧床,肠蠕动减弱而引起便秘。排便时患者产生急躁情绪或用力过猛致血压突然升高导致再出血。本组解大便时发生SAH40例,占7.2%。
2.1.5 避免重体力劳动;少数SAH可远期复发,首次出血治愈后,患者逐渐失去复发的警惕性而参加重体力劳动。例如,张某某,女,50岁,5年前曾患SAH治愈。后来担水时突然发生剧烈头痛、呕吐,腰穿证实为再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2.1.6 对家属进行宣教:护士应向家属说明,本病容易复发,并详细介绍复发因素和预防复发的办法。耐心劝告家属,减少探视,避免与患者交谈和干扰其休息,医护与家属合作,共同协助患者渡过急性期。
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常见的SAH死因为脑疝、脑血管痉挛和肺部感染。如能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也可免于死亡。
多数SAH死于脑疝,其中以海马钩回疝最多,主要表现为一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本组有的SAH患者死于脑血管痉挛。主要表现为病后3-21天病情反复,如再次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和意识障碍加深,并出现肢体瘫痪等。少数SAH死于合并症,主要是肺部感染,SAH3天后,如患者体温逐渐上升,咳嗽,周围血象白细胞增多,则应考虑是否有肺部感染,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因此,我们对SAH患者严密观察症状,体温、意识、瞳孔和肢体变化,以便及时妥善处理。
2.3 用药注意事项
对意识清醒者给予足量的止痛剂和镇静剂,以减轻头痛或烦躁不安。对尿储留患者给予留置导尿管定期冲洗;便秘时给予缓泻剂或石蜡油,开塞露等等,一般禁用灌肠,以免引起血压和颅内压增高导致再出血。对某些伴有高血压的SAH患者,血压应控制在平时水平,必要时用降压药,但要定时观察血压,以免血压下降过低或过快造成脑缺血。本组1例65岁的女性患者,有高血压12年,SAH后5天。血压上升至28/16kpa,肌注利血平1mg,约40min后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面色苍白,但意识清醒,测血压为8/6kpa,立即给予升压药,持续8天,病后7周好转出院。用甘露醇降颅压时,应按时给药,以保持颅压的稳定性,有利于止血。脑水肿严重时可用氟美松静脉滴入,但量不宜过大,时间亦不宜过长,以免降低身体抵抗力而引起合并症。止血药以选择抗纤维蛋白溶解,对预防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具有一定作用。
2.4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时,护士嘱其继续避免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正确的太度对待病症的复发问题,防止再出血。
总之,严密观察病情,消除SAH复发的各种诱因,是做好该病护理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王群英,刘伟.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及预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第05期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9.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