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血管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了解其临床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 我院对52例以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为主要症状,经B超、CT、MRI扫描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平均大小约8.45cm,经股动脉穿刺,用5F导管及超滑导丝引入至髂内动脉并行髂内动脉造影,了解子宫动脉开口,通过超选择性双侧或单侧子宫动脉插管,用直径300-500μm的PVA微粒或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8mg左右(PLE)将子宫动脉栓塞。结果 51例栓塞成功,无严重并发症。随访3-12个月,所有病例月经恢复正常,贫血病例,血红蛋白升至正常范围。术后6个月经B超、CT扫描复查,肿瘤平均缩小2.35cm(72.2%),其中肌瘤大小经测量(与术前比较)缩小62.5%以上者22例,缩小45.6%者19例,基本消失的10例,1例出现栓塞反应,经药物治疗后栓塞反应消失。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能保留子宫生育功能、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好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血管栓塞术子宫肌瘤 栓塞剂 介入治疗法 临床价值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其中含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肌瘤是人体最常见的一种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间育龄期妇女[1],其生长和发生与雌激素有关。子宫肌瘤是一种呈球形实质性肿瘤,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当肌瘤长大包膜受压时发生中央性血供不足,使肌瘤失去其原有典型结构和外观时为肌瘤变性,有玻璃样变性,囊性变,红色变及肉瘤变性。主要症状有月经量改变(周期缩短,量多,经期延长)、阴道流血、疼痛、阴道分泌增多、贫血、压迫症状及不孕症等。治疗子宫肌瘤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血管栓塞术。患者年龄较大,近绝经期,症状较轻者,考虑药物治疗;年龄较轻,症状较明显,并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子宫肌瘤血管栓塞术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通过对52例子宫肌瘤病人进行选择性血管栓塞术治疗后,经追踪复查,效果均较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04-2009年,B超及CT扫描确诊的子宫肌肌瘤52例,年龄在28-50岁之间;主要症状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短、贫血;可有压迫症状、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及不孕症;单发者50例,多发发2例;肌瘤类型:肌壁间肌瘤38例,占73%,肌瘤大小均值约9.5cm;粘膜下肌瘤10例,占19.2%,大小均值约7.35cm;浆膜下肌瘤4例,占7.7%,大小均值约8.5cm,52例子宫肌瘤不合并子宫腺肌瘤,功能性大出血等病。
1.2 方法
(1)1000mA血管数字减影机一台,股A脉穿刺包一个,1%利多卡因适量,5F导管,超滑导丝等消毒包一个。机房按手术室原则进行消毒,医生及操作人员按手术要求进行穿戴,洗手;栓塞剂使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6-10mg(平阳霉素4-10mL,碘油6-10mL,按0.5-1:1配成)。52例子宫肌瘤患者均无禁忌症的基础上,经解释,说明,并经患者或家属签手术同意书后,方可进行血管栓塞术治疗操作。(2)于左或右股A皮肤消毒后,用1%利多卡因2mL皮内局部麻醉,再用针头刺入股A鞘内作鞘内麻醉;用带针芯的穿刺针,针斜面向上穿入股A,穿透血管壁后退出针芯,见有血液从针尾射出时,即可引入导丝,退出针,再经导丝引入导管,将导管引至髂内A,注入适量尤维显,电视观察及摄盆腔正、双斜位片观察,辩别及确认子宫A入口处,了解子宫A起点。再行选择插管,在电透下缓慢释放栓塞剂。栓塞剂(PLE)剂量释放以宫体大部分染色为准(并电子点片以保存资料)。在行子宫肌瘤血管栓塞术时要求严格操作规程,并注意以下几点:(1)在电视下缓慢释放栓塞剂,防止误栓,预防医疗事故发生;(2)栓塞剂量适当, 52例患者都用PLE栓塞剂,栓塞时以宫体3/5-4/5染色为准,或栓塞达到子宫螺旋A不显影为止,过度栓塞可造成持续性疼痛;栓塞不时则子宫肌瘤疗效差,子宫肌瘤血管栓塞时若有较大出血者,则加用海棉胶,可达有效止血作用。
1.3 栓塞时不良反应处理
子宫肌瘤栓塞术后多有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给予患者对症及抗生素治疗,1周左右症状基本消失。52例病人基本上无明显并发征,其中1例发热、下腹部疼痛持续约3周,经抗炎、,对症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
1.4 病例随访
对全部病例分别于3、6、9个月进行随访及B超、CT扫描检查,了解术后症状改变,术后不良反应及肌瘤大小情况。
2 结果
(1) 52例子宫肌瘤经超选择性血管栓塞术后,对52例患者进行分期(分3个阶段:3、6、9个月及以上)随访复查。术后结果:52例病人除1例病人术后反应较重作特殊处理外,3个月复查有51例病人症状基本消失。经B超、CT扫描复查有45例病人肌瘤大小缩小54.2%,6例病人肌瘤大小缩小约38.5%,无其它不良反应;术后6个月经B超、CT扫描复查,肿瘤平均缩小致2.35cm(72.2%),其中肌瘤大小经测量(与术前比较)缩小62.5%以上者22例,缩小45.6%者19例,基本消失的10例,1例出现栓塞反应,经药物治疗后栓塞反应消失。9个月及以上复查主要症状完全消失,其中2例已考虑1.5年后怀孕,肌瘤缩小74.6%及以上者占10例,41例肌瘤基本消失,均无异位再复发。(2)数据统计结果:52例患者,除1例栓塞失败外,介入治疗后肌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介入治疗前子宫肌瘤平均大小约8.45cm及治疗后3、6、9个月及以上,肌瘤平均体积分别为6.80cm和2.35cm,5cm,1.8cm,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行配对t检验:t=10.15,P&<0.05,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产科一种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生育期妇女,由于现代医药科技的发展,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法等[2]。对52例患者进行子宫肌瘤选择血管栓塞术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同其它治疗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少、安全可靠、效果肯定、经济方便,可完整保留有生育意愿妇女的子宫,副作用较少并易处理。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1)子宫肌瘤介入治疗机制:由于肌瘤血流丰富,因此栓塞剂主要被吸附到肌瘤内造成肌瘤血管床被栓塞剂长期栓塞形成肿瘤内部缺血坏死,肌瘤的凝固性坏死机化收缩使体积减少,从而解除压迫症状,正常肌层由于侧支循环建立而恢复正常血流[3]。(2)子宫肌瘤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不需开腹、不切除子宫,创伤小、痛苦小、不良反应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以使肌瘤体积显著缩小,多数症状改善,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可以作为一项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针对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子宫肌瘤,其疗效较为迅速,子宫肌瘤可明显缩小,且保持稳定状态。(3)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尤其适用于需要保留子宫及育龄的中青年妇女和伴发严重贫血、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的患者。对于年轻患者要求保留子宫者或要求生育者,它具有手术切除者所不具备的优点;保留子宫,可减少子宫切除后对患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不良影响。(4)它通常不影响患者其他疾病的治疗。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平滑肌瘤是近年来从国外兴起的一种新型治疗子宫平滑肌瘤的非手术技术,1994年法国医生Ravina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并取得成功后,各国学者对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这一技术的相关因素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经验[4]。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平滑肌瘤作为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药物治疗的替代治疗方法[5],它是一项较为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创伤小、止血迅速、患者易耐受、可以保留子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廉,病人较易接受。总之,子宫肌瘤介入治疗术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子宫肌瘤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是一项新型治疗手段[6],近期疗效肯定,大大提高了患者日后工作及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徐德福,武方明,彭栋,等.子宫肌瘤介入治疗术前后影像学动态观察的研究[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3(5).
[2]李彦豪.实用介入诊疗技术图解[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48.
[3]彭栋,徐德福,荣旗.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4,13(5):230.
[4]郭启勇.介入放射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62-68.
[5]丁同文.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4(5):402-404.
[6]王长福,张和平.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在植入性胎盘治疗中的初步疗效观察[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5:512-514.
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术临床价值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论文大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