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祛湿中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关节疼痛的治疗作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3615 日期:2025-08-28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补肾祛湿;通脉壮骨汤;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活动期是该病发生发展、恶化或痊愈的关键阶段。目前,非甾体类抗炎药及糖皮质激素虽可控制症状,但不能阻止病情发展,且不良反应大。2008-2009年,笔者应用补肾祛湿中药拟方通脉壮骨汤治疗RA活动期患者38例,观察其对关节疼痛指数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1]:①晨僵至少1 h(≥6周);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6周);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6周);④对称性关节肿(≥6周);⑤类风湿皮下结节;⑥手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⑦类风湿因子阳性。7项中符合4项则可确诊为RA。RA病情活动性的判断:休息时有中等程度的疼痛、晨僵大于1 h、有3个以上的关节肿胀、关节触痛大于8个关节、血沉(ESR)大于28 mm/h,符合其中4项者则为RA活动期。

  1.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风湿病和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疾病及精神病、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患者;②曾经采用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剂量稳定未超过3个月者;③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对本药过敏者;⑤晚期关节严重畸形,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⑥未按规定用药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3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为2008-2009年本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均符合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共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入选病例分为2组:治疗组38例,男10例,女28例,平均年龄(42.3±12.9)岁,平均病程(5.3±2.4)年;对照组32例,男12例,女20例,平均年龄(47.3±13.2)岁,平均病程(6.2±2.1)年。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洛索洛芬钠片,每次60 mg,每日3次口服;来氟米特片10 mg,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通脉壮骨汤治疗。基本方:独活15 g,秦艽12 g,防风10 g,桑寄生15 g,杜仲15 g,甘草10 g,白芍10 g,党参15 g,茯苓15 g,牛膝15 g,青风藤20 g,姜黄12 g,淫羊藿10 g等。水煎服,每日1剂。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2]分别观察2组在试验的第0、7、14日关节疼痛的最高值,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

  2 结果

  治疗前2组VAS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具有可比性。与治疗前(第0日)比较,治疗后2组VAS数值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第7、14日2组VAS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RA活动期患者治疗前后VAS数值比较(略)治疗前2组ESR、CRP及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线平齐。治疗后,治疗组ESR、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2组RA活动期患者治疗前后ESR、RF、CRP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R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其发病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或先天禀赋不足,而致卫外不固,复因风寒湿热之邪侵袭经络关节,使经络闭塞,气血不通,不通则痛,而发痹证。其中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瘀血内生,是痹证的主要病理环节。又肾藏精,主骨生髓,若肾精亏虚,则骨髓失充,筋骨失养,发为痹证。通脉壮骨汤方以独活寄生汤为基础加减化裁而成,方中独活为君药,祛下焦、筋骨间风湿;细辛散阴经风寒,搜筋骨风湿;防风祛风胜湿;秦艽祛湿舒筋;独活、细辛入少阴、通血脉,偕秦艽、防风疏经升阳以祛风;桑寄生益气血、祛风湿,偕杜仲、牛膝健骨强筋而固下;白芍、当归养血活血;人参、茯苓补气健脾;肉桂温通血脉;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扶正祛邪,具有养血益气、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之效。本观察结果显示,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同时加服通脉壮骨汤,可降低RA活动期VAS数值,ESR、CRP、RF等指标明显改善,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提示中医药从抑制RA的活动期关节疼痛及抑制免疫炎性损伤等角度发挥治疗作用。但中药是否能够阻止RA病情的进展而使患者免于致残,其疗效是否能够与西药控制病情药相当,单纯采用中药能否延缓RA的骨破坏等,还需进一步观察探讨。

参考文献


 1 张缪佳.风湿性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8-9.

  2 Jensen MP,Karoly P,Braver S.The measurement of clinical pain intensity: a comparison of six methods[J].Pain,1986,27:11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