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药源性闭经;抗精神病药物;中医疗法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继发性闭经在女性精神病患者中比较常见,直接影响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采用多巴胺能物质、雌性激素或人工周期等治疗闭经,短期疗效尚可,但不持久,且有进一步加重闭经的可能性,故不宜采用。2007年1月-2008年5月,笔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5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组标准
①符合第3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各类精神疾病诊断标准[1],目前正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月经周期规律,入组前停经3个月以上[2]。②女性,年龄18~45岁。③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血瘀型、痰湿阻滞型、气血亏虚型、肝肾不足型。④排除下丘脑、垂体或卵巢疾病、子宫性闭经以及精神应激性、神经性厌食和肥胖性闭经等,有严重自杀倾向,无人监护或不能遵医嘱服药者等。
1.2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来源于门诊患者,共50例,对采用中药治疗均知情同意。年龄18~33岁,平均(24±4)岁;病程1~11年,平均(5±3)年;已婚21例,未婚29例;精神分裂症45例,情感性精神病5例;服用氯氮平[(300±150)mg/d]16例,舒必利[(600±150)mg/d]14例,舒必利[(300±150)mg/d]+氯氮平[(100~300)mg/d]3例,奋乃静[(16~30)mg/d]3例。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22例、痰湿阻滞型15例、肝肾不足型7例、气血亏虚型6例。入组前所有患者均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3~5个月出现闭经,且入组前停经3~12个月。
1.3 治疗方法
本研究为自身对照研究,入组病例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及剂量不变,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别合并中药治疗。
1.3.1 气滞血瘀型 证见月经数月不行,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腹胀痛或拒按,舌边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药用黄芪15 g,当归15 g,赤芍15 g,桃仁12 g,红花12 g,延胡索9 g,牡丹皮15 g,白芍12 g,香附15 g,益母草12 g,甘草6 g。
1.3.2 痰湿阻滞型 证见月经停闭数月,形体肥胖,胸胁满闷,恶心痰多,神疲,倦怠或面部肢体浮肿,苔腻,脉滑。药用柴胡12 g,白芍12 g,陈皮15 g,生半夏12 g,枳壳12 g,白术15 g,茯苓15 g,泽兰15 g,丹参20 g,川芎12 g,桃仁12 g,泽泻12 g,甘草6 g。
1.3.3 气血亏虚型 证见月经停闭数月,头晕目眩,心悸怔忡,面色萎黄,舌淡,苔少,脉细。药用当归15 g,黄芪30 g,白术12 g,熟地黄20 g,山药20 g,枸杞子20 g,鸡血藤20 g,鸡内金9 g,甘草6 g。
1.3.4 肝肾不足型 证见月经后期量少渐闭经,体质虚弱,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沉细。药用党参15 g,山药20 g,熟地黄20 g,杜仲12 g,山茱萸9 g,枸杞子15 g,丹参20 g,牛膝12 g,炙甘草6 g。
上述药物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1.4 观察方法与疗效标准
8周为1个疗程,每2周门诊复诊1次。分别记录病情变化、不良反应及月经情况。配合中药治疗前及治疗4、8周分别采用临床总体疗效评定量表(CGI)[3]、不良反应量表(TESS)[3]评定精神病临床总体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
闭经疗效评定标准:8周内月经来潮,继续观察8周未再停经者为痊愈;8周内月经来潮,需继续用药才能维持月经来潮者为有效;治疗8周仍未来月经者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软件包,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入组50例,中间脱落1例,共有49例完成观察。经治疗痊愈33例(67.4%),有效14例(28.6%),无效2例(4.1%),总有效率95.9%,其中治疗30 d内月经来潮者12例(24.5%),40 d内来潮者21例(42.9%)。依据CGI,入组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显效35例(71.4%),有效14例(28.6%);配合中药治疗后显效36例(73.5%),有效13例(26.5%),配合中药治疗前后抗精神病药物的显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TESS,配合中药治疗期间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入组前及配合中药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引起代谢和内分泌异常[4],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引起血中催乳素升高,从而导致闭经[5]。闭经对患者虽无严重后果,但对病情好转,尤其是未婚女性是一种不良心理刺激,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闭经与服药剂量正相关,将药物减量对部分患者可能有效,但减少药物剂量又将影响治疗效果,有可能加重病情。因此,药源性闭经在女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中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道难题。
中医学认为,正常月经的产生是脏腑、经络、气血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损伤脾胃,致化源不足,冲任失养,无血可行,或致脾失运化,痰浊内生,阻滞冲任,或湿从热化,侵扰肝经,疏泄失常,影响肾之藏泄,或肝失条达, 气滞血瘀,影响冲任之畅行,或痰湿内盛,肝气郁滞,痰气阻络。故治以行气活血、祛瘀通经、化痰祛湿、健脾填精、补肾益气、养血调经等。本观察结果显示,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剂量不变的情况下,予中医辨证治疗,可恢复月经周期,总有效率达95.9%,且未见不良反应,亦不影响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对精神症状无恶化倾向,提示中药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有效、安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90.
2 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17.
3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51-153,198-202.
4 丁 瑛,钱惠忠,王义强,等.通达汤系列方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药源性闭经泌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3):265.
5 马丽莉,王建平.抗精神病药物导致女性闭经204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2,4(4):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