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疗法
  高脂血症是人类血脂相关基因功能缺陷和不同程度损伤引起的脂质代谢紊乱,在组织和生化学上表现" />

调脂汤合用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45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3596 日期:2025-08-28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高脂血症;调脂汤;辛伐他汀;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疗法

  高脂血症是人类血脂相关基因功能缺陷和不同程度损伤引起的脂质代谢紊乱,在组织和生化学上表现为血液粘稠度高,血小板聚集增强,血管壁脂质沉积,是冠心病、脑血管病主要致病危险因素。目前,他订类药物是临床常规用药,疗效确切,但有一定的肝肾毒性。笔者应用辛伐他汀合用自拟调脂汤治疗高脂血症4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的标准诊断;西医诊断依据全国血脂异常防治对策研究组制定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2]中高脂血症诊断标准:正常饮食,空腹检测,总胆固醇(TC)≥5.72 mmol/L,或三酰甘油(TG)≥1.70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4 mmol/L。

  1.2 纳入标准

  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停用其他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2周以上,经饮食宣教2~4周,符合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者。

  1.3 排除病例

  药物引起的高血脂症;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病患者等。

  1.4 一般资料

  90例均为本院2003年1月-2006年1月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入院先后,根据CHISS软件提供的随机数字表按1∶1比例随机分组。治疗组45例,男性30例,女性15例;40~50岁13例,>50~60岁22例,>60~70岁10例;病程2~17年。对照组45例,男性29例,女性16例;40~50岁14例,>50~60岁23例,>60~70岁8例;病程3~19年。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辛伐他汀胶囊(扬子江制药厂生产,批号20000636)20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组加服调脂汤(银杏叶、绞股蓝、黄芪、山楂、丹参、泽泻、虎杖、大黄、三七、川芎、瓜蒌、茵陈、柴胡等),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期间,清淡均衡饮食,调节情绪,适当活动,避免劳累,停用其他调脂药及中成药制剂。

  2.2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②实验室检查,包括血脂(TC﹑TG﹑HDL-C﹑LDL-C)、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于治疗前后各查1次。

  2.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标准。基本控制:血脂恢复到正常范围;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且有以下一项者: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 mmol/L,LDL-C下降≥2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且有以下一项者:TC下降10%~19%,TG下降20%~39%,HDL-C上升0.104~0.25 mmol/L,LDL-C下降10%~19%;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血脂检测无明显变化。

  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3 结果

  3.1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表1 2组高脂血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 注:2组疗效比较,P<0.05

  3.2 治疗前后血脂变化(见表2)表2 2组高脂血症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比较(略)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3.3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见表3)表3 2组高脂血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略)

  3.4 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治疗组未出现异常变化者。

  4 讨论

  高脂血症属于中医“血瘀”、“痰浊”范畴。多因嗜食肥甘厚味,伤及脾胃,脾失运化,或肝失疏泄,气机不利,酿生湿热,湿热内阻,致气滞血瘀,痰浊内停,痰湿瘀热互结,久则肝肾阴虚,精血不足,经脉失养,治以补气、活血、祛瘀。

  调脂汤以绞股蓝、黄芪为主药,补元气,使气旺周行全身而起痿废;山楂、丹参、川芎、三七、酒大黄、虎杖、瓜蒌、银杏叶行气、活血、祛瘀通络;泽泻清热化痰、导滞祛湿、活血化瘀;茵陈、柴胡疏肝调理气机。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祛瘀化痰通络之功效,“血瘀”、“痰浊”诸证自可渐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丹参﹑银杏叶、川芎、山楂、泽泻、三七、绞股蓝使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高,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脂质代谢[3-5];大黄中的儿茶素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血液粘度,促进胆汁排泄,减少胆固醇在体内沉积[6];虎杖主要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有调节血脂、降血压、改善微循环、保肝利胆、抗炎抗氧化作用;茵陈利胆保肝,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清胆固醇;柴胡含柴胡皂苷、柴胡醇,通过促进胆固醇在肝内转变成胆汁酸,加速胆汁酸排泄,减少胆汁酸吸收而降低血脂;银杏叶、三七、绞股蓝亦有保护肝脏和肾功能作用。

  本观察结果表明,调脂汤合用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在临床疗效、血脂改变、血液流变学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较单纯西药治疗可更有效的调节血脂,保护内皮功能,抗炎,抗氧化,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促使粥样斑块稳定,抑制血栓形成;并且可减轻或避免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标本兼治、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是治疗高脂血症的较理想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9.171-174.

  2 方 圻,王钟林,宁田海,等.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7,25(3):165-168.

  3 陶晋舆.泽泻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系列研究[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91,14(6):51.

  4 林秋实,陈吉棣.山楂及山楂黄酮预防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分子机制研究[J].营养学报,2000,22(2):131-136.

  5 戴汉百,孟庆玉,朱捍国.绞股蓝总甙对各种脂蛋白的影响[J].中草药, 1999,20(4):28.

  6 蔡海江,范乐明.中药丹参及大黄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LDL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3,9(1):108.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