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疗法
对于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现代医学"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3243 日期:2025-08-25 来源:论文网

     作者:周海峰,赵林颖,鲁宪凯,周泽敬,常颖

【关键词】 健心汤;耳穴贴压;心力衰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疗法

对于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现代医学依诊疗指南要求规范,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强心甙、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及相关防治措施。但由于药物不良反应使其应用的局限性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中医认为,该病病机以阳气亏虚为本,瘀血水饮内停为标,立足整体辨证施治,对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更具优势。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心汤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同时与单纯常规治疗的55例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5例患者为2005年1月-2008年6月本院门诊及部分住院诊治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在Ⅱ~Ⅲ级。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30~65岁;病程1~3年;其中冠心病33例(心肌梗死12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2例。对照组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28~64岁;病程1~3年;其中冠心病29例(心肌梗死10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2例。

  1.2 病例选择

  观察病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慢性收缩性心功能不全诊疗指南建议”中标准[1],均经超声心动图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排除标准:①由于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所致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及各种药物过敏者;③重度心力衰竭,心功能属Ⅳ级;④合并有肝、肾及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⑤精神异常和不愿合作者;⑥凡能增加死亡的因素:心源性休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梗阻型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未修补的瓣膜病、心包填塞、肺栓塞、有明显感染者以及没有控制的高血压病等均不纳入本研究。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入选后进行常规治疗,包括规范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洋地黄制剂。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健心汤合耳穴压豆。健心汤药物组成:黄芪30 g,党参15 g,制附子(先煎)10 g,肉桂6 g,葶苈子20 g,桑白皮12 g,大腹皮12 g,茯苓12 g,猪苓12 g,白术10 g,丹参20 g,牛膝15 g,桃仁10 g,当归10 g,赤芍10 g,川芎10 g,白芍10 g,炙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耳穴压豆取心、肺、脾、肾、小肠、三焦、内分泌,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于上,每次选穴3~5个,每次按压1~2 min,每3~5 d更换药籽及穴位,疗程为24周,分别于16、24周观测相关指标。

  1.4 观察项目

  1.4.1 临床疗效

  主要依据心功能改善情况判定疗效。显效: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改善2级或以上,心力衰竭症状基本控制;好转: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治疗后心功能无改善显效与好转均判定为有效[2]。

  1.4.2 超声心动图检查

  应用Sepuoia512型超声心动仪,治疗前后取左室长轴切面,在二维引导的M型超声图上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内经(LVEDP),用Trichholz法计算LVEF。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表2)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本组治疗16周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同一时点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归属中医“胸痹”、“心悸”、“喘证”、“饮证”、“水肿”等范畴,其病位主要在心,但涉及其他脏腑,心之气阳虚是其本,血瘀、水饮是其标,故立温阳益气、活血利水为基本治法。自拟健心汤中党参、黄芪、附子、肉桂温阳益气而补虚;心力衰竭患者除常见乏力、气短、心悸等症状外,多伴喘促、咳痰、水肿、肺瘀血、胃肠道瘀血等,方中桑白皮、葶苈子泻肺实、清肺热、祛痰涎而平喘,使肺气宣降复常;大腹皮理气降胀,斡旋中焦气机;茯苓、猪苓渗利水湿;牛膝、川芎、丹参、当归、桃仁、白芍、赤芍活血温通经脉。诸药相伍,标本同治,共同达到泻利水湿而消肿的目的。与现代医学利尿剂应用相比,中医治疗既注重整体脏腑阴阳调整,又避免了单纯利尿剂所致水电解质紊乱的弊端。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黄芪除具增强心肌收缩力外,还能改善心衰患者体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异常激活,增强心肌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减轻心肌损伤,具有中等利尿作用[3];附子具强心作用,类似洋地黄类药物;党参提取物可增强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3];葶苈子具有显著强心和增加冠脉血流量作用,不增加心肌耗氧,还有利尿作用;当归、川芎、丹参等具抗心肌缺血,增强心肌收缩力作用,改善微循环等。耳针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中医理论认为,耳不仅与脏腑的生理活动有关,而且在病理改变上也是不可分割的,耳穴治病有广、廉、简、验、无不良反应等特点。耳压法是在耳穴表面贴敷压丸替代埋针的一种简易方法,既能持续刺激穴位又安全无痛。

  本观察结果显示,健心汤配合耳穴压豆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对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及LVEF变化有明显改善作用,并且随治疗时间延长,疗效呈上升趋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较好。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85.

  [3] 贺明珠.大剂量益气强心中药对充血性心衰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8):63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