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蒲朝晖 杨国栋 丁天玉 陈具堂 武俊斌 闫振录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平降饮胶囊 中医药疗法
平降饮胶囊是根据笔者多年临床经验整理而成的经验方,具有补益肝肾、滋阴潜阳、清泻肝火、降压宁神的功效,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应用多年,疗效颇佳。现将2003年7月-2006年9月在本院接诊并经平降饮胶囊治疗的资料完整的2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观察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高血压诊断标准
依据1999年10月中国高血压联盟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指南(1999)公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见表1。表1 成人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略)
1.2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以上轻度、中度高血压病诊断标准者;②中医辨证属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4型;③年龄在34~73岁之间;④知情同意者。
1.3 排除标准
①重度高血压;②继发性高血压;③近半年有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史;④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及严重心律失常;⑤合并心、肝、肾和造血等系统严重疾患者;⑥妊娠或近期准备妊娠的妇女及哺乳期妇女;⑦无法工作者;⑧不愿服本药观察者。
1.4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本院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220患者中,男128例,女92例;年龄34~73岁,平均49.1岁;高血压病史最短3年,最长18年;伴有血脂异常178例,2型糖尿病126例。
1.5 辨证分型
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高血压病辨证分型标准,其中肝火亢盛型98例,阴虚阳亢型79例,阴阳两虚型24例,痰湿壅盛型19例。
1.6 疗效标准
临床疗效判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高血压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 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 Hg,或收缩压下降&>30 mm Hg;无效:
未达标以上标准。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0例患者均口服平降饮胶囊(由怀牛膝、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生地黄、玄参、白芍、枸杞子、白蒺藜、钩藤、柏子仁、远志、生麦芽、半夏组成,由本院制剂室加工成胶囊,每粒含原药材0.5 g),每次4粒,每日2次,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各项指标。
所有入选病例在治疗前1周均停用其它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在治疗期间禁服其它降压、抗炎等药品。因病情发展变化需使用非治疗本病的药物,必须在观察表中记录。
2.2 观察指标与方法
参照文献[2-3]方法。①血压:测血压前让患者应保持安静休息15 min,于上午9时左右,采取坐位,用标准台式血压计测右上肢血压,连续测3次,取均值作为本次测量的结果;②测定血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空腹血糖(GLU);③中医临床症状(头痛、头晕、胸闷、失眠、多梦、耳鸣、烦躁、肢体麻木)积分。以上所有观察指标均在初诊首日,治疗后第1、2、3周及疗程结束(第4周)各观察记录1次;若有不良反应随时记录,实验室等安全性检查观察服药前后各做1次。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11.0软件处理系统,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2组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结果以—x±s表示,检验水准α=0.05。
3 结果
综合分析显示,平降饮胶囊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尤以头痛(84.76%)、头晕(92.31%)、失眠(88.29%)的改善为最好;220例患者用药4周后舒张压平均下降值为67 mm Hg;总有效率为95.90%;对血脂、空腹血糖等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且无不良影响。详见表2~表4。表2 平降饮胶囊对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略) 表3 平降饮胶囊对血压、血脂、血糖等改善情况(略)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表4 中医辨证分型与疗效的关系(略)
4 讨论
高血压病属中医学“头痛”、“眩晕”、“中风”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有“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的记载。本病的病因是肝肾阴亏,风阳上扰,气血逆乱所致。对于本病病机,目前中医界大多认为病之标是内生之风、火、痰、瘀,病之本是阴阳失调所致,以肝阳上亢、阴虚阳亢和阴阳两虚多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将高血压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4个证型。平降饮胶囊对上述4个证型均有较好疗效。
平降饮胶囊以滋水涵木治其本,平肝潜阳治其标。方中怀牛膝苦平归肝、肾经,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补益肝肾之效,为君药。代赭石苦寒、生龙骨甘寒共归肝经;生牡蛎、石决明咸寒归肝、肾经,均具平肝潜阳之效;四药相配,共奏降逆潜阳、镇肝熄风之效,是为臣药。生地黄、玄参均具甘寒之性而寓养阴清热之效,枸杞子甘平归肝、肾经,滋补肝肾之阴,白芍酸苦寒归肝经,养血敛阴、柔肝平肝;四药相合,养阴柔肝,滋水涵木,以制阳亢;白蒺藜苦平归肝经,平肝疏肝,钩藤甘寒归肝经,具清肝热、平肝阳之功,二药合用,条达肝气之郁滞,以利于肝阳之平降镇潜;柏子仁甘平归心、肾经,养心安神,远志苦温归心经,宁心安神、豁痰开窍,二药合用以利宁心安神;生麦芽甘平归肝、脾经,具疏肝和脾之效,可奏疏解肝脾之功;半夏辛温归脾胃经,具燥湿化痰之效,与生麦芽相合,又可防金石药物碍胃之弊,诸药相合共为佐使之药。全方共奏补益肝肾、滋阴潜阳、调养气血、宁心安神、清泻肝火、燥湿化痰之功,对高血压患者的头痛、头晕、心悸、胸闷、失眠等均有较好治疗作用。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代赭石、钩藤、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等中药具有降压作用,且分别兼有镇静、利尿、降脂、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管等作用;钩藤中含有钩藤总碱和钩藤碱,它可刺激心血管系统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和窦神经,反射性地抑制血管运动中枢,使外周血管扩张而降压。
本观察结果表明,平降饮胶囊药理作用和缓稳定,除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调节异常血脂、血糖等指标,对头痛、头晕、胸闷、失眠等症状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观察期间对肾功能无任何损害,未见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28.
[2] 黄继汉,郑青山.牛黄降压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的临床等效性试验[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4):249-254.
[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