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乳汤治疗产后少乳症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2195 日期:2025-08-14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少乳症;通乳汤;乳量

   母乳喂养具有增进母子感情,促进产后子宫恢复,增加婴儿免疫力的优势,已经成为一项世界性推广的工程,是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妇幼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现代产妇由于多种原因少乳甚至缺乳者较多,影响到母乳喂养。笔者运用通乳汤治疗产后少乳13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病例标准  ①产后3~20 d无乳汁分泌或乳汁极少(仅能挤压出数滴或仅能挤出30 mL以内);②健康且宜于哺乳并妊娠足月正常分娩的初产妇;③年龄在20~35岁之间;④其新生儿体重、生长达标。1.2 排除病例标准 ①乳房畸形、乳头内陷畸形,或过于肥胖者;②产后大出血或患各种产后病者;③不能坚持服中药者。 1.3 一般资料  136例均为2000年6月-2007年12月本院乳腺门诊患者。年龄20~35岁,平均28岁;产后3 d者56例,10 d者27例,15 d者26例,20 d者27例,平均9 d。乳量计分以卫生部妇幼司《母乳喂养培训教材》为依据统计,计为0分95例,计1分41例,平均0.301分;乳房症状及体征计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计为0分2例,计1分23例,计2分93例,计3分18例,平均1.93分。

  1.4 治疗方法

  1.4.1 基础治疗

  食疗:每日以猪蹄、黄豆各250 g加水750 mL炖1 h后分3次温服;每日2次热敷双乳并用吸奶器吸取乳汁,鼓励主动给婴儿多吸奶增加对乳头的刺激。治疗期间,禁用影响乳汁量和质及影响新生儿体重的药物。

  1.4.2 中药治疗

  全部病例予通乳汤调补气血、通络下乳。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200 mL,每日2次于饭后服用。方药组成:黄芪、熟地黄各30 g,白芍、当归、党参、柴胡、穿山甲珠、王不留行、路路通、鹿角霜、漏芦、桔梗各15 g,冬葵子、木通、通草各10 g。随证加减:气虚证明显者加茯苓、白术各15 g;血虚证明显者加川芎、桑葚子各10 g;肝郁气滞明显者加夏枯草15 g;肝郁痰凝明显者加瓜蒌仁15 g;血瘀证明显者加红花、三棱各10 g。

  1.4.3 疗程

  以上治疗连用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5 观察指标

  ①乳量:以卫生部妇幼司《母乳喂养培训教材》作为判断依据,即足够喂养为3分,基本够为2分,不够为1分,无乳为0分。②乳房症状及体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采用症状积分法记录乳房疼痛、乳房肿块的变化情况,轻度记1分,中度记2分,重度记3分,症状消失记0分。观察时间为7 d,每日记录1次。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136例患者经通乳汤治疗后乳量明显增多,足够喂养118例,基本够18例;乳房肿痛明显改善,无红肿113例,轻度胀痛13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见表1。表1 136例患者治疗前后乳量及乳房体征积分改善情况(略)

  3 讨论
  
  中医认为,乳汁为血所化生,赖气推动运行。故或因素体脾虚,生化之源不足,或因分娩失血过多,致气血虚弱,冲任空虚,不能化生乳汁,常出现乳汁偏少甚至无乳,或虽有乳汁,因气虚不能运达,亦少乳或缺乳;或产后情志抑郁,或素有肝郁,肝气郁结,气机不畅, 经脉闭阻,乳汁无以通达而缺乳。故缺乳的主要病因病机,一为气血虚弱,二为肝郁气滞。
  
  通乳汤为临床经验方,具有益气养血、通络下乳之功能。方中黄芪、当归、熟地黄、白芍、党参、鹿角霜具有益气养血之功;配以穿山甲珠、王不留行、路路通、漏芦等通络之品,取补虚之中寓通络之意,善于调补气血;桔梗、通草利气宣络;此外,针对产妇因精神恐惧或抑郁常出现情志失调辅以柴胡舒肝理气。诸药合用有调补气血、疏通经络之效,不仅能通乳,还能减少乳房肿痛,有治疗、预防乳痈之功,配合有补气养血之功的猪蹄、黄豆食疗,再配合热敷、吸奶器疏通乳络,共奏调补气血、通络下乳之功,故能取得很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63-16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