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医医院 中药临床药学 中药师
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是中医临床不可缺少的学科,随着中医药临床的不断发展,中药不良反应及中西药不合理配伍日见增多,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尤为突出。如何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防止和最大限度减少中药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此,笔者基于目前中医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中医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1 中医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现状
1.1 药师与临床沟通不够
目前,由于医院普遍存在重医轻药的现象,特别是中药更是如此,致使中药与中医分离,各自为战,几乎为分家的状态,对患者用药起不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中医师诊断疾病,通过辨证论治及处方后,对患者的诊治也就完成了“任务”。之后,中药师照方调剂、发药,不能直接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仅仅是对配错药负责,而在治疗方面不承担责任。由于中药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药,中医师丰富的临床经验又是目前临床中药师最为缺乏的,加上中医强调个体化用药方案,这些又增加了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难度,很大程度上局限了中药师的作用。
1.2 中药师整体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中医院的中药师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医药院校的毕业生,所学专业主要是中药方面的基础知识,临床知识相对贫乏,还有很多基层中药师学历更低,更缺乏临床知识,不能满足临床中药学服务的要求。中医院药学人员普遍存在学历、职称结构偏低、知识面较窄、知识运用率不高、知识老化等问题,如不努力进行自我强化训练学习,并由有关职能部门和医院从组织、经费上予以重点保证,是难以造就高水平临床中药学人才的。
1.3 医院领导对临床药学工作重视不够
有些医院的领导受传统观念的限制,对医院临床药学工作有片面性的认识,把临床药学错误地等同一般药剂工作,中药临床药学甚至可有可无,摆不到院长的议事日程上,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更是举步维艰,中药师的地位在医院难有作为[1]。除药师自身的问题外,医院领导对中药师参与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不够,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1.4 药学教育不适应
目前,我国的中药学教育主要以中药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主,缺少中医临床药学方面的课程,其培养的学生也难以适应临床中药学工作的要求。因此,急需改变现有药学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开设临床中药学专业。
临床中药学人才缺乏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药师缺乏临床经验,一些高年资的药学技术人员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与临床需要有差距,年轻药师的知识结构又不适应中药临床药学的要求;另一方面,临床中药学的人才培养制度尚未建立,人才问题显得相当严峻。
1.5 卫生行政监督不到位
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02年联合下发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医疗机构要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但在基层医院年终检查验收过程中,对临床药学工作的检查验收走过场的现象普遍存在,有名无实,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更是如此。对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工作的介入途径认识模糊,真正进入临床也无法定位。
1.6 缺少资金投入
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要有一定临床知识的中药人员、检测仪器、分析设备、计算机和必需的办公设施,对此,大多数中医院缺乏资金投入。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中药师素质
临床药学工作要求药师不仅具有药学知识,还要具有临床方面的知识及临床实践经验。要大幅度提高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水平,首先应该从力所能及的培训和教育入手,如培训班、函授等,尽快提高现有中药临床药学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临床需求。大专院校开设中药临床药学专业已是当务之急。
2.2 提高认识,重视中药不良反应
临床药学工作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应紧密结合,利用现有的药学资料开展合理用药咨询工作,对加强医学和药学的联系、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2]。中药不良反应是多方面的,如汤剂与中西药制剂合用、中药与西药同服的现象临床中非常普遍,一些配伍不合理、用药不对症、用药过量以及有毒中药的使用等现象都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另一方面,中药传统剂型改造是目前中药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由于中药成分复杂,有些处方并不一定适合剂型改造,如一些传统方剂在被改成注射剂等现代剂型的同时,也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中药有效成分复杂,质量标准不完善,或临床使用不规范,不按医嘱而长时间服药(如牛黄解毒片、朱砂安神丸等),都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上升。因此,应引起足够重视。
2.3 更新观念,转变工作重点
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药学服务,实现安全、高效、经济、合理的用药,应是临床药学工作的目的。临床药学工作应从目前的调剂、煎药、制剂转到临床药学服务上。为此,除了药师自身努力外,需要整个医疗服务大环境的改变,更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医院领导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监督,在政策和制度上落实临床药学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待遇,把中药临床药学作为优化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院药学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2.4 积极参与临床,指导合理用药
深入临床,加强沟通,了解患者用药的第一手资料,与临床医师共同进行理、法、方、药的探讨。以平等互助的心态处理临床药学工作中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通过对病历的研究,结合中医药特点,并利用现代医学有关生理、生化、病理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分析中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体内过程,为制定用药剂量、给药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2.5 面向患者,开展用药咨询
在医院门诊药房设立用药咨询窗口,由经验丰富的中药师主持工作,面向患者开展用药咨询,宣传用药知识以及配伍禁忌和可能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等,特别是中西药合用的情况。中成药中含有一些金属离子,可与某些西药发生螯合作用而降低疗效。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中西药物的配伍禁忌等。
3 结语
西药临床药学发展给中药临床药学提供了许多借鉴。我国应根据具体情况,建立适合中医医院特点的中药临床药学模式,中药师走向临床一线、走向患者,推动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是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其开展势在必行。笔者认为,要抓住机遇,转变观念,打破传统药学工作模式,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以开展中药临床药学为基础,创造条件,克服各种困难,使中医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从整体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刘洪庆,纪宝平.制约医院临床药学发展的因素探析[J].中国药业, 2004,13(11):62.
[2] 谢金洲.药品不良反应与监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