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健脾补肾养血法治疗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39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2053 日期:2025-08-13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健脾补肾养血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健脾补肾养血法为主治疗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收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的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组39例,男8例,女31例;年龄39~69岁,平均(40.16±18.22)岁;平均病程(7.6±4.12)年;中期28例,晚期11例。对照组39例,男6例,女33例;年龄26~63岁,平均(44.31±16.15)岁;平均病程(6.89±3.7)年;中期27例,晚期12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分期等均比较接近,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及分期标准参照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及美国ARA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四君子汤、右归饮合防风汤加减治疗,以健脾补肾养血法为主,辅以祛风通络。处方:狗脊30 g,淫羊藿15 g,仙茅12 g,续断15 g,桑寄生15 g,巴戟天12 g,红花9 g,防风12 g,黄芪30 g,白术12 g,当归12 g,鸡血藤30 g,威灵仙30 g,蜈蚣(冲)2条,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600 mL,分3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共服用2个疗程。对照组服用雷公藤,33 μg/次,3次/d,疗程同治疗组。2组在治疗观察期间均未使用激素,但可配合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芬必得。

  2.2 观察指标

  ①临床症状:关节疼痛、肿胀、触痛。②实验室指标: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补体C3。

  2.3 症状、体征积分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会风湿类疾病协作组制定的指数计分标准[1]。

  2.4 统计学方法

   疗效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分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4级。临床控制: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实验室指标基本正常;显效: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或减轻,实验室指标明显好转;有效:症状、体征有减轻,实验室指标有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实验室指标无变化。

  3.2 综合疗效
  
  治疗组临床控制2例,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显效率46%,总有效率92%;对照组临床控制2例,显效9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显效率28.2%,总有效率74.36%。2组综合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3.3 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变化

  (见表1)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3.4 2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

  (见表2)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略)

  3.5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对照组有12例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3例出现白细胞下降,6例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而治疗组除2例有胃肠道反应外,余未见不良反应。

  4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复杂,多数学者认为与免疫调节失调有关,目前西医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与药物。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其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气所致。内因是基础,仅致病因素不足以致发病,《素问?评热病论》就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济生方?痹篇》谓:“皆体虚,腠理空虚、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说明体质在发病中的作用。近年来,有人根据中医久病入络、久病伤肾、久病多瘀等理论提出对本病的治疗宜补肾化瘀、祛风通络,收到较好效果[3]。另有实验表明,补肾中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介导作用可延缓雄性大鼠衰老[4],对保护关节软骨细胞、阻止软骨内胶原纤维原的转型、维持软骨形态和功能的完整性、抑制关节炎的形成和发展有积极作用。
  
  笔者认为,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以正气虚为主,治宜补肾健脾养血为主,兼以活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药用淫羊藿、狗脊、仙茅、巴戟天益肾壮骨;黄芪、白术健脾;当归、鸡血藤养血;红花活血化瘀;威灵仙、蜈蚣祛风除湿通络。诸药相伍,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而且其胃肠道反应及不良反应小。

参考文献


  [1] 王兆铭,郭小庄,张凤仙.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学[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89.553.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9.

  [3] 焦树德.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体会[J].中医杂志,1982,23(1):16-19.

  [4] 张 戈,史万忠,石印玉,等.补肾益精中药复方延缓雄性大鼠衰老作用的评价及其机制的推测[J].中医正骨,1999,11(9):3-5.

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