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从脾论治 综述
目前,中医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中医治法研究异彩纷呈,多种疗法各具特色,比较而言,从脾论治观点自成体系,较为切合临床实际,且已显示出较为满意的疗效和潜力。为深入探索其证治规律,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特将近10年来从脾论治COPD的概况综述如下。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脾论治的依据
肺系与脾胃系经络上密切相关,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众多学者从不同方面提出COPD从脾论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要氏[1]提出,脾虚是COPD的易发体质,是COPD迁延不愈和加重的重要原因。何氏等[2]认为,COPD虽以痰、咳、喘为主要症状,以痰、瘀、虚为直接病因,但脾土亏虚乃其根木。史氏[3]提出COPD形在于肺,病本在脾。陈氏[4]认为,COPD缓解期以肺脾肾三脏虚衰的本虚证为主,痰瘀贯穿本病的始终,而脾虚在痰饮及瘀血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与痰瘀一起共同影响本病的发病及转归,提出COPD缓解期的基本病机为脾虚血瘀。曹世宏[5]认为,COPD急性加重期虽以化痰祛邪为主,但善治痰者当治生痰之源。脾肺肾功能失调,可导致水液停积为饮为痰。而三脏之中,脾运失司,首当其要。故运用各种化痰措施时,勿忘健脾助运以杜生痰之源。稳定期治疗重在补益脾气。保持脾气健旺,可使机体正气强盛,肺气充实以抵御外邪侵袭。即《金匮要略》所言“四季脾旺不受邪”。
苑氏等[6]发现,COPD时由于呼吸及循环障碍造成的脏器淤血和缺氧,可引起明显的胃肠功能异常,如纳呆、大便异常、恶心、呕吐、食后腹胀等。同时,抗微生物药物和茶碱类药物对胃肠黏膜有刺激,应用后也会出现胃肠道异常。目前认为COPD是一全身性疾病,常伴有明显的肺外病变即所谓的“COPD全身反应”,表现有系统性炎症、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骨骼肌功能障碍等[7]。焦氏等[8]通过对59例COPD患者进行的前瞻性横断面临床调查发现,急性加重期见脾气虚证者占88.1%,缓解期占62.5%。
2 临床研究
2.1 培土生金法
汤氏等[9]应用培土生金法综合治疗,有效率为93.3%,培土生金治疗后营养学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有明显增高,同时用力肺活量、最大通气量有明显改善。林氏等[10-11]发现该法可以较好地缓解呼吸肌疲劳及肺功能进行性下降,并有减轻患者慢性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作用,同时还可以改善症状,并纠正COPD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减轻营养不良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话质量。王氏[12]应用补脾益肺丸治疗晚期COPD,总有效率88.37%,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的58.14%。冯氏等[13]采用健脾补肺法结合西药治疗COPD,结果2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有显著性差别,2组在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上均有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相对显著。张氏[14]采用益气扶正汤配合针刺治疗COPD 288例,亦取得满意疗效。
2.2 健脾和胃法
司氏[15]应用健脾和胃法为主,结果6 min步行距离、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及体重指数、呼吸困难指数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认为健脾和胃法能有效地减轻COPD患者的气流阻塞程度,增强肺功能,改善营养状态,提高体重指数,增加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在总体上改善COPD患者的预后。
2.3 健脾化痰法
李氏等[16]运用自拟化痰益肺汤治疗肺气肿37例,有效率为91.89%。许氏等[17]应用益气化痰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为73.9%。孙氏[18]应用健脾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痰湿蕴肺型60例,总有效率96.7%。
2.4 健脾清肺法
史氏等[19]应用健脾清肺法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证属痰热蕴肺兼肺脾气虚者,结果有效率96.88%,显控率为87.5%,同时还可明显减少患者后期的门诊和住院次数。赵氏[20]应用清肺健脾方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结果总有效率91.2%,显控率76.5%。
2.5 健脾益肾法
杨氏等[21]用健脾固肾丸治疗COPD 56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并认为本法比常规止咳、化痰、平喘中成药有更高疗效。赵氏等[22]采用健脾益肾中药配合肺康复锻炼治疗COPD,结果表明,本法对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均优于单纯肺康复锻炼。刘氏等[23]用化痰止喘汤治疗COPD,使急性加重次数减少,病情发作程度减轻。
3 机理研究
3.1 抗炎性反应
李氏等[24]研究发现,健脾方药如黄芪能抑制脂多糖引起的肺巨噬细胞内钙浓度升高,进而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生成。张氏等[25-26]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健脾活血方药(参七虫草胶囊)能使COPD大鼠模型肺组织TNF-α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同时可改善ET/NO失衡。王氏等[27]发现,应用益肺健脾方治疗COPD,结果痰中中性粒细胞、白细胞介素(IL)-8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说明健脾方药具有抗炎症反应作用。
转贴于3.2 抗蛋白酶作用
余氏等[28]观察肺舒胶囊(参蛤散加味)对COPD大鼠模型的影响,结果发现,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光密度值较模型组减小。
3.3 抗氧化作用
朱氏等[29]研究发现,益气健脾方治疗后COPD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升高而MDA水平降低,说明益气健脾方能改善COPD患者的氧化损伤。史氏等[30]观察清源化痰颗粒对慢支模型的影响,结果发现,肺匀浆MDA含量下降,SOD活力上升。
3.4 其它
周氏等[31]发现,健脾方药如黄芪治疗组支气管黏膜下炎症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减少,肺小动脉管壁、细支气管平滑肌厚度明显较模型组薄,认为黄芪能够减缓COPD患者的气道重构,延缓或阻止COPD疾病的进展。史氏[32]发现,具健脾清肺、化痰平喘作用的清源化痰颗粒能提高体内IL-2的水平。而IL-2通过与反应细胞上的IL-2R结合,诱导Th和Tc细胞增殖、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增强NK细胞及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活性、诱导干扰素产生等,进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叶氏等[33]发现,参麦注射液可改善膈肌舒张功能,延缓膈肌疲劳发生速度,改善膈肌疲劳程度,从而改善通气功能。
4 展望
目前,从脾(胃)论治COPD的研究较为活跃,不仅有理论探讨、临床疗效观察,而且还涉及到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理论探讨部分较为丰富和系统,临床观察部分显示从脾论治有较好效果,机理研究方面已涉及到抗炎性介质、抗氧化、细胞免疫调节以及病理学的改变等内容。但综观目前的研究现状还存在如下不足:①缺乏统一的COPD中医辨证分型及证候诊断标准,不利于研究结果的推广;②缺乏多中心、大规模前瞻性COPD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及临床试验研究;③目前从脾论治COPD多集中于缓解期,应用于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较少;④缺乏与中医药相对应的反映COPD脾虚证的实验模型,中医证与现代医学发病指标的相关性不够明确;⑤从脾论治方药组方的多样性,不利于临床及实验结果的总结、研究成果的推广,并进一步实现产学研的结合。因此,针对COPD脾虚证常见的特点和中医中药治疗COPD的优势,今后应该努力做到:①制定COPD中医辨证分型及证候诊断标准;②加强临床流行病学DME方法的学习,严格科研设计,进行多中心、大规模前瞻性COPD中医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试验研究;③加强实验动物病证模型的研制,从诱因、发病等环节尽量多地考虑中医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按辨证论治的精神,努力研制出COPD脾虚证的实验动物模型,从而更加准确地反映中医中药在治疗COPD上的作用、特色和作用机理;④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简化和统一中医药从脾论治的方药,以期筛选出疗效明确的方药作重点的药理、药效学、临床的实验研究,争取尽早揭示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量效关系和作用环节;⑤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强从脾论治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的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实现中西药的优势互补;⑥在进行临床试验研究时,应根据最新的COPD诊治指南,选取合适的西药对照药物,使研究成果具有更强的可信性,提高中医药在COPD治疗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要全保.慢阻肺从脾论治初探[J].中医研究,1999,12(6):4-6.
[2] 何慈胜,李映霞.培土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理浅析[J].江西中医药,2004,35(10):42.
[3] 史锁芳.应用“四季脾旺不受邪”理论治疗慢阻肺探微[J].国医论坛, 1999,14(2):14-16.
[4] 陈晓东.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从脾虚血瘀论治探析[J].中医函授通讯,2000,19(6):20-21.
[5] 史锁芳.曹世宏教授从脾论治肺病的经验[J].新中医,1998,30(10):13-14.
[6] 苑慧清,孔令彪,危北海,等.呼吸系统疾病对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8,6:122.
[7] 施焕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6.
[8] 焦 扬,傅开龙,孙海燕,等.慢性阻塞性肺病常见症状及证候调查[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7):497-501.
[9] 汤翠英,林 琳,许银姬,等.培土生金法综合治疗对COPD稳定期患者营养状况及肺功能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1):16-19.
[10] 林 琳,许银姬.培土生金法综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胃肠功能紊乱[J].中草药,2000,31(8):611-622.
[11] 林 琳,汤翠英,许银姬.健脾益肺冲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呼吸肌疲劳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11):10.
[12] 王 平.补脾益肺丸治疗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86例[J].四川中医, 2003,21(10):40.
[13] 冯学祯,姚惠青.健脾补肺法结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36例临床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06,36(9):82-83.
[14] 张 玲.益气扶正汤加针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288例[J].陕西中医, 2003,24(10):299.
[15] 司东波.调理脾胃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后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8):838-839.
[16] 李 光,陈德磊.化痰益肺汤治疗肺气肿37例[J].河南中医,2003, 23(7):31.
[17] 许得盛,王文健,陈伟华.益气化痰、益气健脾、化痰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比较[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8):12-14.
[18] 孙 霞.健脾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痰湿蕴肺型60例[J].中医药学刊,2006,24(2):371-372.
[19] 史锁芳,王德钧,谈 欧,等.健脾清肺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恶化的临床疗效及卫生经济学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9):7-8.
[20] 赵乐天.清肺健脾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 2005,26(11):17-18.
[21] 杨素娟,杨绍俊,杨斐斐.健脾固肾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56例[J].陕西中医,2003,24(4):299.
[22] 赵 文,罗凤鸣,何成奇.肺康复与补肾中药对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4(12):2643.
[23] 刘海燕,李建波.化痰止喘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SIgA的影响[J].河南中医,2004,24(5):27.
[24] 李 旭,黄成静,宋满景,等.黄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脂多糖引起游离钙浓度变化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882-5883.
[25] 张念志,赵丽萍,卓秀珍,等.参七虫草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2):107-109.
[26] 张念志,李泽庚,季红燕,等.参七虫草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 (10):39-40.
[27] 王 胜,季红燕,张念志,等.益肺健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液炎症细胞计数和IL-8,TNF-α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 25(2):111-113.
[28] 余 鸿,钟红卫,陈 滟,等.肺舒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肺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6,14(3):1-3.
[29] 朱渊红,王 真,张 弘,等.益气健脾方对气虚痰湿型慢性阻塞性肺病氧化损伤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2):125.
[30] 史锁芳,曹世宏,李运蔓,等.清源化痰颗粒对小鼠实验性慢性支气管炎的抗自由基损伤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5):23-24.
[31] 周玉皆,鲁 珊,王志英.黄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气道重塑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9):2229-2230.
[32] 史锁芳.清源化痰颗粒对小鼠慢性支气管炎IL-2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医研究,2000,13(3):12-13.
[33] 叶笃药,吴 萍,牛汝楫,等.参麦注射液改善疲劳膈肌舒缩功能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9):679-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