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肠梗阻的螺旋CT诊断价值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1812 日期:2025-08-10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肠梗阻的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本文对56例经手术和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肠梗阻病例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结果 CT 显示扩张肠袢和萎陷肠段间移行区为梗阻可靠征象,56例肠梗阻中,肠粘连21例、肠肿瘤10例、肠扭转8例、麻痹性6例、肠套叠3例、胆石性3例、粪石性2例、血运性2例、放射性肠炎1例,螺旋CT对肠梗阻诊断符合率及病因符合率均为100%。结论 螺旋CT在评价急性肠梗阻方面有很高的价值。
  【关键词】 肠梗阻 螺旋CT 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CT in the diagnosis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Methods: This article in 56 cases of surgically proven comprehensive diagnosis and clinical cases of CT manifestations of bowel obstru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discussed. Results: CT shows expansion of collapsed bowel loops and bowel obstruction and reliable for the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the signs. 56 cases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dhesion 21 cases、Neoplasms in 10 cases, 8 cases of volvulus, 6 cases of paralysis, 3 cases of intussusception, 3 cases of gallstone, Bezoars of 2 cases、Blood supply of 2 cases 、Radiation enteritis in 1 case, Spiral CT diagnosis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rate and cause of the coincidence rate was 100%. Conclusion :Spiral CT in the evaluation of acu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have a high value.
  【Key words】 Intestinal obstruction Spiral CT Diagnosis
  肠梗阻是临床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往大多应用立位腹部平片来确定肠梗阻的诊断,但其正确率较低,仅有40-80%,尤其在确定肠梗阻的梗阻点、性质及原因方面存在很大局限性。随着CT 的应用,其断面成像、多方位重建技术和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在显示肠壁、肠腔和周围系膜结构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本文试通过对56例急性肠梗阻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 在评价急性肠梗阻中的价值。本文回顾分析了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56例肠梗阻的影像资料,旨在探讨不同原因所致肠梗阻的螺旋CT表现,并评价其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集了5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其中男36 例,女20例。年龄18至75岁,平均年龄48.5 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16例有腹部手术史。
  1.2 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GE light speed plus 4螺旋CT机检查。扫描范围由膈顶至盆腔, 扫描层厚10mm, 螺距0.75,移形带区进行5mm层厚薄层扫描、间隔2.5mm重叠重建。其中25例行增强扫描,造影剂采用碘海醇,流速3ml/s,剂量90ml。
  2 结果
  本组56例病例,39例CT表现为梗阻以上肠管扩张,肠壁变薄并有气液平面。7例CT仅表现为肠管积液或积气。梗阻点位于回肠25例,空肠21例,十二指肠2例,结肠8例。完全性肠梗阻23例,不完全性肠梗阻33例。完全性肠梗阻组扩张肠管直径平均5.5cm,不完全性平均3.1cm,经t检验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意义。完全性肠梗阻组显示梗阻远端结肠积气4例,不完全性组28例,P&<0.05有显著性意义。CT 显示扩张肠腔和萎陷肠段间移行带39例,占69.6%。梗阻原因:21例肠粘连(37%)中,16例有手术史,CT表现为梗阻以上肠管扩张并有气液平面,局部肠襻逐渐变细到塌陷长襻,而远端肠管正常,局部未见软组织块影;10例肠肿瘤(18%)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伴相邻肠壁局限性增厚(图1);8例肠扭转(14%)表现为U或C形肠袢,肠系膜血管向梗阻点集中(图2),“漩涡征”(图3),“鸟嘴征”,肠系膜结构模糊,腹腔积液;6例麻痹性(11%)中,其中胸腹部外伤、脊柱外伤引起的3例,胆囊炎、胰腺炎引起各一例,表现为小肠、大肠普遍性扩张;3例肠套叠(5%)多呈“同心圆”状(图4)或“袖套” 状(图5),可见肠系膜脂肪卷入其中;3例胆石性(5%)表现为Rigler 三联征,即肠梗阻、异位结石、胆系积气;2例(粪石性4%)表现为扩张肠管内有软组织样团块,外形不规则,其内密度可不均或夹有小气泡影;2例血运性(4%)中,1例由主动脉夹层、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栓塞引起,增强CT清楚显示出肠系膜上动脉内充盈缺损(图6),1例由过敏性紫癜致肠系膜血管回盲支痉挛出血引起,表现为肠系膜水肿及其分布区域肠壁水肿、增厚、僵保ㄍ?);1例放射性肠炎(2%),有明确的腹膜后淋巴瘤病史,经放射治疗半年,CT表现为肠壁增厚、僵硬及肠系膜索条影(图8)。
图1 结肠癌
升结肠起始部肠壁增厚,明显强化,管腔狭窄。
图2 漩涡征
扭转的肠管(①)带动肠系膜(②)及血管(③)顺或逆时针旋转所形成的漩涡状。
图3 闭袢性肠梗阻
①闭袢肠管壁增厚 ②肠系膜血管向梗阻点集中③远端萎缩肠管呈椭圆形
图4 同心圆征
①外层:鞘肠管 ②中间层:卷入的肠系膜及血管③内层:套入肠管
图5 “袖套”征
①鞘肠管呈喇叭口样 ②卷入的系膜及血管
图6 血运性肠梗阻
肠系膜上动脉充盈缺损
图7 血运性肠梗阻
肠系膜水肿(①)及其分布区域肠壁水肿、增厚、僵直(②)
图8 放射性肠炎
①肠壁增厚、僵硬 ②肠系膜索条影

3 讨论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发生障碍的状态,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确定有无肠梗阻、判断肠梗阻的部位、程度、原因和有无绞窄的可能等因素,是确定是否需要剖腹探查或保守治疗的关键。传统的腹部立位平片常为首选检查,但其对肠梗阻的诊断正确率文献报道不一,有20-52%不能肯定诊断,对梗阻的具体部位和原因更难作出精确的判断。随着影像学设备的发展,CT扫描由于其密度分辨率高,及无重叠结构的特点,除能显示肠腔扩张及气液平面以外,还能显示肠腔内外及肠壁本身的变化,而且对肠梗阻的移形带显示率高,能获得更多的影像学信ⅲ佣怨W璧牟课弧⒃颉⒐W枥嘈团卸暇哂泻芨咦既仿蔥1]。
  3.1 肠梗阻CT诊断依据多沿用常规X线诊断标准[2]:即肠管积液和(或)积气,小肠扩张直径>2.5 cm,结肠扩张直径>6.0 cm。CT通常能够显示近段扩张肠腔和远段萎陷或正常肠段间的肠移行区即移形带,常是病变所在部位。通过对移行带的分析,多数能够明确梗阻部位及原因。
  3.2 梗阻部位的判断:小肠较长,且相对位置不固定,判断梗阻部位相对困难。可以通过扩张和萎缩肠管的相对长度及粘膜皱襞形态综合判断。回盲部区病变引起的全小肠梗阻容易明确。结肠相对较短,且升降结肠位置较固定,发生梗阻时,较容易诊断。
  3.3 梗阻病因的判断:由于CT检查可以同时对肠管内外、肠壁、血管及临近组织器官等多方面情况进行详细观察,而病因不同其CT征象也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因此对肠梗阻的病因诊断敏感度高达95%,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检查方法。①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包括炎症和手术,前者可见于小肠和结肠,而后者多见于小肠,占小肠梗阻病因的50%~75%。粘连性肠梗阻的CT表现为近侧肠管扩张、远侧肠管正常、伴有或不伴有光滑的移行带、以及无明确器质性病变等,可以发现黏连索条和腹腔束带[3]。②纪建松等[4]报道肿瘤性肠梗阻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及95%,其CT表现为移形带区域肿块,增强后病变呈不均匀强化,肠壁环形或不规则增厚。突破浆膜层时可侵犯周围组织,表现为局部肠系膜浑浊。③肠扭转主要表现为U或C形肠袢、“漩涡征”、 “鸟嘴征”、 肠系膜结构模糊、腹腔积液等。“漩涡征”是小肠扭转的CT特征性表现之一[5],本组8例中有5例出现了“漩涡征”。所谓“漩涡征”,是指肠曲紧紧围着某一中轴盘绕聚集,形成CT上呈“漩涡”状影像。“鸟嘴征”是肠扭转的另一重要征象,其出现的位置提示扭转的部位。④肠套叠多呈“同心圆”状或“袖套” 状,由套入部与鞘部组成,形成基础是肠套叠由3层肠壁组成。卷入的肠系膜、血管形成新月形或半月形的脂肪密度透亮区,是肠套叠的重要征象之一。⑤异物:粪石性肠梗阻常表现为扩张的肠管内软组织样团块,外形不规则,密度可不均匀,可夹有小气泡影;胆石性表现为Rigler 三联征。⑥麻痹性、血运性、放射性肠炎所致肠梗阻相对少见。麻痹性常见病因有腹部炎症、腹膜炎,胸腹部外伤、脊柱外伤等,我院因外伤病人多所以麻痹性肠梗阻病例较多见。血运性肠梗阻通常由肠系膜血管栓塞引起,表现为增强扫描闭塞血管不显影及其分布区域肠壁水肿、增厚、僵直,肠系膜水肿。放射性肠炎根据病史大多可以明确。
  3.4 对有无绞窄的判断:绞窄性肠梗阻作为一种性质严重的机械性肠梗阻值得高度重视。由于绞窄性肠梗阻同时存在肠管通畅障碍和血液循环障碍,因而容易导致肠管的缺血坏死甚至危及生命,其未经治疗者死亡率较高。CT表现除肠梗阻的基本征象外,还有如下表现[6]:肠壁增厚、肠壁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增高或减低、肠管扩张、肠管内积气积液、肠系膜血管内血栓或栓子、肠壁不强化或强化异常、肠壁内积气、肠系膜水肿、肠系膜静脉和/或门静脉内积气、腹腔积液,病变可弥漫性或局限性分布。闭袢性肠梗阻是形成绞窄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肠扭转及其闭袢形成病例中,出现肠壁增厚、“靶环征”、腹水、肠壁强化减弱提示肠绞窄[7]。
  总之,螺旋CT对肠梗阻的存在及部位、程度、原因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可为临床拟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明 兵,李振勋,高源统,等.CT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10):896-900.
[2] Zalcman M, Sy M, Donckier V, et al. Helical CT signs in the diagnosis of intestinal ischemia in small bowel obstruction[J].AJR, 2000,175(6): 1601.
[3] 王彦华,张晓莹,唐震,等.粘连性肠梗阻的CT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3(3):347-350.
[1] 纪建松,王祖飞,赵中伟,等.螺旋CT及重建技术对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2):206-208.
[4] Chou CK,Mark CW,Wu RH,et al.Large perticulum and volvulus of the smaii bowel in adults[J].World J Surg,2005,29(1):80-82.
[5] 纪建松,王祖飞,徐兆龙,等.肠扭转的CT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 (11):1186-1187.
[6] Horton KM, Fishman EK. The current status of multidetector row CT and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of the small bowel[J]. Radiol Clin N Am,2003,41(1):199-212.
[7] 张文奇,王善军,洪伟丰,等.小肠扭转的螺旋CT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7,22(8):850-852.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