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合剂制备工艺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1650 日期:2025-08-09 来源:论文网

     作者:张平,刘志辉,刘汉清,钱芳

【摘要】 目的 优选血府逐瘀合剂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芍药苷含量为主要指标,干浸膏含量为参考指标,采用正交设计L9(34)优选血府逐瘀合剂的提取工艺;通过浓缩方法和浓缩程度考察浓缩工艺;以转速和时间为主要因素考察离心工艺。结果 血府逐瘀合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浸泡1 h,每次煎煮1 h,煎煮2次;采用减压浓缩至相当于每1 mL含1 g原药材;采用4 000 r/min持续7 min以上均可得到澄清药液。结论 此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关键词】 血府逐瘀合剂;提取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芍药苷

  Abstract: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Xuefuzhuyu Mixture. Methods Using the extracting rate of paeoniflorin as main indicator, the content of extracting as reference indicators, the extracting process was studied by L9(34) orthogonal method. Enrichment technique was reviewed by concentrated methods and levels. Centrifugal process was reviewed by speed and time. Results The optimum extracting procedure of Xuefuzhuyu Mixture was by 10 times of water soaking for 1 h, then decocting for 60 min and 2 times. Using decompressed enrichment, mixture was enriched 1 g herbs/1 mL. Clarify solution will be received if the condition up to 4 000 r/min and run more than 7 min. Conclusion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is reasonable and viable.
  
  Key words:Xuefuzhuyu Mixture;extracting process;HPLC;Paeoniflorin

  血府逐瘀合剂由桃仁、红花、赤芍等中药材提取精制而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功效,用于瘀血内阻,头痛或胸痛,内热烦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为了进一步完善该制剂的制备工艺,笔者以芍药苷含量和干浸膏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方法;通过浓缩方法和浓缩程度考察浓缩工艺;以转速和时间为主要因素考察离心工艺。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本制剂质量控制方法。

  1 实验材料

  Waters 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2487紫外检测器,BUCHIR-200减压浓缩装置(瑞士),101-1A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南通沪通制药机械设备厂),1/10万电子分析天平(BP-211D型,德国Sartorius)。
  
  桃仁、红花、赤芍、当归、生地黄、川芎、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江苏省药材公司提供)经刘志辉副主任中药师鉴定合格。甲醇、乙腈为色谱纯,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提取工艺

  2.1.1 因素及水平考察

  选择煎煮时间(A)、提取次数(B)和加水倍数(C)3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因素及水平安排见表1。表1 因素水平(略)

  2.1.2 提取方法

  取处方组成份量9份,浸泡1 h,按照正交实验设计条件进行提取。

  2.1.3 芍药苷含量的测定

  采用Agilent ODS22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检测波长:230 n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14∶86);体积流量:1.0 mL/min;进样量:20 μL;柱温:21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芍药苷完全达到基线分离。与邻峰分离度&>1.5,按芍药苷峰计算,理论板数均在3 000以上。
  
  精密称取以五氧化二磷减压干燥36 h的芍药苷对照品5.63 mg,置10 mL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制成含芍药苷563 μg/mL的对照品溶液。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适量,用流动相稀释成浓度为1.10、2.20、4.40、8.80、17.59、35.19、70.38、140.75、281.5、563 μg/L的对照品溶液,进样20 μL,以进样量(X)为横坐标,以峰面积(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Y=1 647 871.490 26X+10 984.183 82(r=0.999 98)。结果表明,芍药苷进样量在0.022~11.26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精密吸取血府逐瘀合剂2 mL,置25 mL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再精密吸取1 mL,置10 mL量瓶中,摇匀,用微量进样器准确移取20 μL,进行分析。正交实验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见表3。表2 正交实验结果(略)注:综合评分=(干浸膏含量/最大干浸膏含量)×30+(芍药苷含量/最大芍药苷含量)×70。表3 方差分析表(略)注:F1-0.05(2,2)=19.00,F1-0.01(2,2)=99。
  
  由直观分析可知:影响血府逐瘀合剂提取工艺的因素顺序为B&>C&>A,经方差分析可知,煎煮时间、提取次数和加水倍数对血府逐瘀合剂提取工艺均有显著性影响。但考虑到工业生产的实际和节能,笔者选择B2C3A2作为血府逐瘀合剂的提取工艺。取血府逐瘀处方量2份,分别置2 000 mL圆底烧瓶中浸泡1 h,然后按照因素10倍量水、1 h、2次提取做验证。结果见表4。表4 优选工艺验证(略)

  2.2 浓缩工艺

  2.2.1 浓缩方法

  取相当于2倍处方量的药液,分别采用常压浓缩和减压浓缩2种方式进行浓缩,浓缩至每1 mL含1 g原药材,按“2.1.3”项下方法测定芍药苷含量,结果见表5。表5 浓缩方式考察(略)

  2.2.2 浓缩程度

  取部分提取液分别采用常压浓缩和减压浓缩2种方式进行适当浓缩,按“2.1.3”项下方法测定芍药苷含量,结果见表6。表6 浓缩程度考察浓缩程度(略)

  经对药液的流动性、颜色、气味及芍药苷含量等综合因素的考察确定浓缩工艺:采用减压浓缩至每1 mL含1 g原药材。

  2.3 离心工艺

  取减压浓缩至每1 mL含1 g原药材的合剂,按表7条件进行澄明度的考察,并选择离心效果最好的6号样品按“2.1.3”项下方法操作、测定,测得芍药苷百分含量:减压离心6号样品芍药苷百分含量为2.88%,减压未离心的为2.89%。表7 离心工艺结果(略)

  3 讨论
  
  在提取工艺中,提取次数影响极显著但从直观分析中可以看出2水平效果最好。从正交实验3、5、6号的实验条件分析:并非水平数越高,芍药苷含量就越高。芍药苷的提取是一个综合过程,需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在验证试验中,芍药苷含量和干浸膏量与正交实验中5号就有比较大的差异,其原因可能与药材质量差异,提取过程中加热剧烈程度不同以及取样过程等有关。因此提取工艺的确定需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在浓缩工艺中,就浓缩方式考察:减压浓缩对芍药苷基本没有破坏,常压浓缩对芍药苷有较小破坏。而在浓缩程度考察中,减压浓缩对芍药苷有较小破坏但不显著,并且含量基本稳定;常压浓缩对芍药苷含量有较大影响,且不稳定,可能是药液中各物质在不同加热时间和体积状态下发生的增溶、沉降以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引起。因此,应尽量选择减压浓缩方式以最大限度保留合剂的原有成分,而不仅是为保持芍药苷含量不变。
  
  在离心工艺考察中,由于高速离心操作较过滤简便、可靠,因此选择高速离心作为除杂主要方式,但判断合剂是否达到标准较为主观。笔者认为,还是应该从流动性、颜色、气味和口感等方面做客观合理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79.

  [2] 贺石林.中医科研设计与统计学[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298.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