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七叶皂苷钠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1647 日期:2025-08-09 来源:论文网

     作者:肖京,王京菊,李雁,翁维良

【关键词】 不良反应;七叶皂苷钠;静脉炎

β-七叶皂苷钠注射液(Sodium Aescinate,商品名Reparil)是由婆罗子的成熟果实提取并经冷冻干燥制成,具有抗渗出、化瘀血、消肿胀、清除自由基、控制炎症的功能,常用于脑出血、脑外伤引起的颅内水肿、脑功能失调、骨折、烧烫伤、脊椎骨关节病、静脉血回流障碍类疾病,及各种创伤和手术后水肿、血肿。由于其疗效确定,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1],但输液性静脉炎是其临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常会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直接影响到药物的临床应用。据报道,通过改变溶液pH值、调整溶液介质、输入加温液体等方法可预防输液性静脉炎[2-4],但尚缺少各方法之间对预防静脉炎有效性的比较。此外,鉴于药物组合对于特定病情的影响,有必要研究不同药物组合对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为了解β-七叶皂苷钠注射液临床应用的最佳输液组合,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笔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

  选择2006年6-12月在本院骨科住院需静脉输注β-七叶皂苷钠注射液治疗的患者,共100例,其中男46例,女54例。观察对象要求无外周血管病变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在同一静脉通路中,同时合用其它药物者不作为研究对象;因选用10%葡萄糖溶液作介质,故剔除糖尿病及高血糖患者。

  2 方法

  2.1 病例分组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产生随机表,采用单盲法将符合观察条件的患者随机分成A、B、C、D 4组。

  2.2 静脉穿刺方法

  严格选择和使用粗直、有弹性、易固定、血流通畅的上肢大血管进行穿刺,左右肢体交替。如有单侧肢体功能障碍,则选择健侧肢体血管进行静脉穿刺。滴速控制在(50±10)滴/min。

  2.3 用药组合方法

  (见表1)表1 不同用药组合的分组方法(略)

  已有报道证实,溶液pH值对输液性静脉炎有显著影响[4],故各组中加入碳酸氢钠以控制溶液pH值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2.4 结果评定标准

  观察用药连续7 d各组患者出现静脉刺激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静脉炎(血管刺激)的诊断和分级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的分级标准[5],将静脉炎分为0~Ⅲ度4个等级。0度:无临床症状(体征);Ⅰ度:红(疼或不疼)、肿(疼或不疼)、静脉无索条改变、触摸无硬结;Ⅱ度:红(疼或不疼)、肿(疼或不疼)、静脉有索条改变、触摸无硬结;Ⅲ度:红(疼或不疼)、肿(疼或不疼)、静脉有索条改变、触摸有硬结。统计时以症状严重程度最高的静脉为准。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采用秩和检验。  



  3 结果

  (见表2、表3)表2 各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略)表3 各组间两两比较的统计结果(略)

  4 分析

  表2显示,A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最高,而D组的发生率最低,B组与C组静脉炎发生率接近。

  各组间两两比较的统计结果显示,A组与其余3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B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而C组与D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以P&<0.05具显著性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尽管B组与D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别明显,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 讨论

  随着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日趋广泛,有关的不良反应日益受到关注和报道。其中,中药注射液通过静脉输入导致的静脉炎是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关β-七叶皂苷钠注射液的静脉输液反应及其相应的处理措施已多有报道。药物本身的刺激性和药物中的微粒可能是引致静脉炎的原因[6],此外,溶液的pH值、渗透压、滴速、静脉穿刺部位、穿刺针的管径和材料等都可能是影响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率的因素[7]。笔者发现,增加溶液量也可有效降低静脉反应的发生率,其原理可能是药物浓度稀释后其对静脉的刺激减小。

  本研究表明,在药物剂量相同的条件下,增大溶液量可以有效地降低β-七叶皂苷钠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在输液量相同的条件下,葡萄糖溶液组的静脉炎发生率较低。因此,在临床应用β-七叶皂苷钠注射液时,应首选葡萄糖溶液作为溶媒。如因病情需要,使用0.9%氯化钠溶液时,应适当增加溶液量以降低药物浓度。此外,临床的合理使用是减少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使用β-七叶皂苷钠注射液时应注意:①严格掌握药物的临床适应症;②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③选择药品说明书中推荐的溶媒,避免同瓶配伍用药;④输液时应选择合适的药物浓度和滴速,一旦出现异常反应,要立即停药,迅速给予抗过敏治疗。

参考文献


  [1] 周江林.七叶皂苷钠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01,3(10):793.

  [2] 张明学,刘 琳,赵巨光.山莨菪碱湿敷预防β-七叶皂甙钠致静脉损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5):366-367.

  [3] 张美玲.β-七叶皂甙钠加温静脉滴注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23(7):812.

  [4] 李葆华,张 进,黄润州.溶液pH值对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13-115.

  [5] 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Intravenous nurses standards of practice[J].J Intraven Nurs,1998,21(plus):34-36.

  [6] 郭海平,周丽华.β-七叶皂甙钠的严重不良反应[J].天津药学,2004, 16(2):48-50.

  [7] Kathy Kokotis.Preventing chemical phlebitis[J].Nursing,1998,28(11):4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