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疗法腹水液肝硬化
  张某,男,51岁,2007-01-02就诊。主因间断乏力、腹胀3年,加重20日入院。3年前无明显诱因" />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肝硬化腹水1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0970 日期:2025-08-02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腹水 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疗法 腹水液 肝硬化

  张某,男,51岁,2007-01-02就诊。主因间断乏力、腹胀3年,加重20日入院。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腹胀,经某医院诊断为肝硬化腹水,经治疗病情好转。3年来反复出现腹水,肝功能异常。20日前因情绪波动病情加重,腹部胀满膨隆,乏力明显,伴尿少,到当地门诊给予白蛋白10 g静脉滴注,每日1次,呋噻米注射液80 mg,每日2次肌肉注射,安体舒通片100 mg,每日2次口服,氢氯噻嗪片75 mg,每日2次口服及中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10余日,病情无好转。症状:乏力,纳差,腹胀,尿少,大便正常。查体:神清,精神差,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有肝掌、蜘蛛痣,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曲张存在,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指凹性水肿。B超示:肝硬化腹水,脾大(门静脉14 mm;脾前后径57 mm;腹水肝前液性暗区,最大前后径52 mm);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均阳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9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5 U/L,白蛋白(ALB)25.32 g/L,总胆红素(TBIL)31 μmol/L,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HBVDNA)2.27×106拷贝/mL;腹水常规检测:淡黄、清,李凡他试验阴性,白细胞0.03×109/L,未分类;血尿素氮(BUN)14.04 μmol/L,肌酐(Cr)138 μmol/L。西医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B级;腹水;肝肾综合征。中医诊断为鼓胀,证属脾肾阳虚。予常规保肝、降酶、退黄、利水消肿,补充白蛋白治疗外,加用拉米夫定片(贺普丁)(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0030581)100 mg,每日1次口服,另行腹水浓缩回输术1次。同时予自拟健脾温阳利水方(白术15 g ,泽泻15 g,猪苓12 g,茯苓15 g,桂枝9 g,车前子20 g,白茅根20 g,杏仁10 g,大腹皮15 g,生姜皮6 g,陈皮12 g,鳖甲20 g,丹参20 g,黄芪15 g),日1剂,水煎服;WS-311C型周林频谱治疗仪近红外线照射(北京周林频谱科技有限公司,110 V,60 Hz)肾俞(双),每日2次。2007-01-16尿量由原来的每日500 mL增加到800 mL;肝功能:ALT38 U/L,ALT40 U/L,ALB28 g/L,TBIL23 μmol/L, BUN10 μmol/L,Cr98 μmol/L。健脾温阳利水方加党参15 g、淫羊藿15 g。2007-01-20再行腹水浓缩回输术1次,其他治疗不变,尿量增加至每日1 300 mL,患者诉时有微咳,加麻黄9 g。2007-02-05行B超检查示:肝硬化、脾大(门静脉12 mm,脾前后径48 mm)、腹水消退;肝功能:ALT 30 U/L,ALT 25 U/L,ALB 35.32 g/L,TBIL 21 μmol/L,BUN 9.5 μmol/L,Cr 62 μmol/L,HBVDNA 1.22×104拷贝/mL,症状消失,治疗好转出院。

  讨 论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约占肝硬化腹水的5%~10%,是临床治疗棘手的问题之一,难治性腹水患者1年存活率仅为25%[1]。其机理主要是肝硬化时门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以及舒血管物质(如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一氧化氮等)增加,引起外周动脉阻力降低及扩张,有效血浆容量不足,通过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钠、水潴留,加重腹水的生成[2]。另由于大量腹水的存在,肾脏受压,减慢肾脏血液流动,加重肾脏损害,形成肝肾综合征。在大量补充白蛋白基础上,利尿、间断治疗性腹腔穿刺引流是目前多数医院治疗的主要方法。

  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是很重要的。病毒的大量复制能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加重,使病情恶化。用拉米夫定片口服可以抗病毒,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细胞的进一步坏死,减缓病情进展。
  
  腹水浓缩回输术将相对分子质量<4 500的物质如Cr、BUN、内毒素等滤出,而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被截流,减少了白蛋白的大量流失,有研究表明白蛋白截流率为95.74%[3]。通过腹水浓缩回输减轻了腹水对肾脏的压迫,使肾血流量增加,尿量增加;提高补体3(C3)和巨噬细胞水平,对防止腹腔感染有积极作用[4];使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降低,利于减轻水钠潴留[5]。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的单臌胀范畴,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由于肝脾功能失调,肝气郁遏日久而克脾土,脾土虚而不能制水,水液泛滥;肝脾日虚累及肾脏,脾阳虚无以温养脾土,使脾阳愈虚而成脾肾阳虚。用健脾温阳利水方健脾温阳利水,加大健脾温阳之力度,方中白术、黄芪健脾益气,泽泻、猪苓、车前子、白茅根、茯苓利水消肿,鳖甲、丹参软坚散结,桂枝、生姜皮温阳利水,大腹皮、陈皮理气消肿,同时肺为水之上源,加麻黄、杏仁宣肺利水,提壶揭盖,使腹水迅速消退。本方同时运用了健脾利水、温阳利水、清热利水、活血利水、宣肺利水等方法,使正气得复,瘀血得散,脉道通利,水湿消退。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茯苓、泽泻、猪苓、白茅根,白术、黄芪、鳖甲等有利尿,保护肝细胞功能,提高白蛋白水平,预防肝纤维化,改善肝内微循环,保护肠黏膜,减少毒素,调节腹膜孔,腹水回吸收增加等作用[6~8]。近红外线照射双侧肾俞,可以温通肾阳,补肾中之火,温肾中之阳气,化瘀以利尿。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难治性腹水,效果明显,明显改善了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陈成伟.难治性腹水的处理[J].肝脏,2002,7(增刊):48-49.

  [2]缪锡民,占雅琴.五苓散加味配合腹水超滤回输治疗难治性腹水46例[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4):22.

  [3]段宏宪,段慧.腹水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肝腹水16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9,9(2):5.

  [4]张金龙,黄志刚,莫国生,等.腹水浓缩超滤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42例[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3,21(4):294-295.

  [5]胡大荣,田惠英,王春莲,等.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顽固性腹水[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2):852.

  [6]周德文,周立勇(编译),尹玲豫(审校).术类的药理和药效[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6,11(3):120-122.

  [7]张子理,陈蔚文.党参、黄芪、白术、甘草提取部位对小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1):10-12.

  [8]徐晖.泽泻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04,20(3):7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