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米非司酮 依沙吖啶 终止中期妊娠
近年来中期妊娠引产应用依沙吖啶其安全范围大,引产成功率高,但其胎盘胎膜残留率较高,清宫率高。本文应用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有效地减少了胎盘、胎膜残留,降低了清宫率,有效地缩短了引产和总产程时间,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择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本院住院并因胎儿畸形、非意愿妊娠等原因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16~26周孕妇105例作为依沙吖啶加米非司酮研究组,同期以相同原因要求终止妊娠的同孕周孕妇100例作为依沙吖啶对照组,2组孕妇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且均无依沙吖啶和米非司酮用药禁忌证。研究组初产妇23例,经产妇82例,年龄(26.35±2.54)岁,平均孕周(24.38±1.33)周,身高(160.00±3.26)cm,体重(60.0±4.54)Kg,对照组初产妇20例,经产妇80例,年龄(25.78±2.53)岁,平均孕周(24.70±1.32)周,身高(160.0±3.25)cm,体重(60.0±4.53)Kg,各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研究组经腹壁向羊膜腔内注入依沙吖啶100 mg,随即口服米非司酮50 mg,间隔12 h再服50 mg,如应用依沙吖啶后24 h若胎儿未娩出,再口服米非司酮50 mg,米非司酮最大用药总量为150 mg。用药前后2 h禁食。对照组依沙吖啶用法用量和方法同依沙吖啶加米非司酮组,不加用米非司酮。
3.观察指标:计算引产开始时间,引产开始至胎儿娩出为引产时间,胎儿娩出至胎盘自然娩出为胎盘娩出时间,出现规律宫缩至胎盘娩出时间为总产程,因胎盘胎膜残留而行清宫者所占百分比为清宫率,胎盘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为产后出血量。
4.统计学处理: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
2组引产成功率为100.0 %,研究组有2例在首次用药后24 h以内胎儿娩出,米非司酮用药总量为100 mg,其余病例米非司酮用药总量均为150 mg,依沙吖啶加米非司酮组引产时间最短22 h,最长38 h,对照组引产时间最短36 h,最长49 h,研究组引产时间及总产程均较对照组为短,清宫率研究组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出血情况,研究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2组引产时间、总产程、产后出血量、清宫率比较
讨论
中期妊娠引产中依沙吖啶因其安全范围大,引产成功率高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引产过程中产生的疼痛主要来自于子宫收缩和宫颈扩张。由于依沙吖啶引产引起的宫缩并非自发,易发生不协调性宫缩和强直性宫缩,加上中期妊娠宫颈成熟度差,导致产程延长,宫缩剧烈,宫缩痛加重。因此,宫颈成熟是引产成功的关键。过去认为宫颈在分娩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即子宫收缩使宫颈被动的扩大、回缩。然而免疫组化研究表明,宫颈在妊娠期并非静止,而是在多种因子调节下进行周期变化,包括宫颈变短、消失、软化[1]。正常宫颈组织主要由结缔组织组成,由胶原为主要成份,米非司酮可对抗孕酮的作用,使胶原纤维分解加强,扩张和软化宫颈[2]。中期妊娠对米非司酮直接作用于子宫螺旋动脉上的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影响子宫螺旋动脉胎盘血供[3],且可使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增加,导致蜕膜组织变性、水肿、出血、坏死、滋养细胞凋亡,导致蜕膜组织与绒毛膜板极分离、胎盘、胎膜、易于完全剥离,影响妊娠维持[4]。依沙吖啶能使子宫肌收缩频率、幅度及张力增加,经羊膜腔内注射,其作用较显著,但胎盘、蜕膜残留率较高,本研究对照组清宫率达64.00 %,与文献报道一致,观察组加米非司酮组后,清宫率为17.14 %,有效地减少了胎盘、脱膜残留,降低了清宫率(P&<0.05)。观察组自用药至胎儿娩出及总产程的时间均较对照明显缩短(P&<0.01),从产妇对宫缩痛反应情况来看,观察组宫缩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可有效促进宫颈成熟,明显缩短引产和总产程时间,降低宫缩痛的程度,有效减少胎盘、蜕膜残留,降低清宫率,减少了引产孕妇的痛苦和住院时间,是一种较好的中期妊娠引产方法。
参考文献
1潘明明,张振钧.分娩动因研究的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和产科杂志,1995,11(2):75-77.
2翁梨驹,焦丽娅.米非司酮配前列腺素终止早孕过程中宫颈组织变化[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9):522-524.
3罗晓青,王自能,叶涛.米非司酮对胎盘激素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4):254-255.
4王晨虹.米非司酮在引产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