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秀娥 任正永 辛艳秋
【关键词】 孕期 健康教育 剖宫产率
剖宫产是处理难产及高危妊娠的有效分娩方式。近20年来中国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的的状况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1]。其中不乏社会因素剖宫产即无医疗指征由孕妇及家属要求的剖宫产增长迅速[2]。由于初产妇缺乏围生期保健知识,误认为母子平安最有效的分娩方式为剖宫产,对剖宫产术带来的严重后果与并发症了解不充分,在无剖宫产指征情况下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在Kalish等[3]的研究中指出,当病人要求进行剖宫产时,产科医生在尊重病人自主权和保证母婴健康前提下,必须帮助病人引导病人做出决定。可以看出产前教育的重要性。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已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课题。针对上述问题,本院从孕妇学校入手,对满32周的孕妇进行正常分娩、母婴保健等知识的健康教育,使得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显著下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07年1月~2008年6月在本院孕妇学校接受过孕妇学校健康教育的62例及同期在本院住院分娩但没有进行过相关孕期健康教育的60例孕产妇。2组均为胎龄大于或等于32周,年龄20~30岁,单胎、初产妇,无孕期并发症及合并症。2组孕产妇年龄、文化程度、现住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2组基本情况比较[例(%)]
2.问卷设计:依据《实用健康教育学》、《山西省爱婴医院技术指南》、《妇产科学》相关内容,由资深产科教授及健康教育专职人员指导,参照有关文献[4]自行设计的调查表。
3.调查方法:调查组从进行健康建卡初始即进行本组调查的初次问卷调查。待其入院后24 h内再对2组产妇及其家属针对上述问题由产科专职人员进行一对一的询问式问卷调查。在2组人员分娩结束后进行实际分娩方式的统计调查。
4.教育方法和内容:对地段内在本院进行产前健康检查及建卡的孕妇由家属陪同,在本院孕妇学校由专职产科教授每周2、5下午2 h,共进行12 h的产前教育。采用发放宣传资料、录相播放及专业人员现场指导的方式进行健康宣教,且为循环式授课。本轮缺课的学生下轮可补授。
5.统计学处理:调查记录及时的输入数据库,并对结果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
结果
1.孕产妇母婴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受教育组教育前母婴健康知识知晓率与未受教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教育后教育组孕妇母婴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教育前和未受教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孕产妇剖宫产态度及行为比较:受教育组孕产妇和家属选择剖宫产的比例及实际剖宫产的比例均低于未受教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孕产妇母婴健康影响知识、态度和行为比较[例(%)]
讨论
分娩是妇女的一个自然的、正常的生理过程,由于产妇均为初产妇且独生女较多,依赖性较大,且其缺乏对分娩的直接体验,加之周围人群因分娩痛苦或困难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各种相关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使之对自然正常分娩有明显的恐惧心理,从而对自然经阴道分娩失去了信心,代之以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从未受教育组实际采取剖宫产者的原因分析来看,其中因恐惧要求剖宫产的人数较多,占到了自愿剖宫产人数的48.0 %(12/25);产妇或家属听信不正确的社会传言,对剖宫产的了解存在着误区。误认为剖宫产的婴儿聪明的,因此要求剖宫产的人数次之,占到了自愿剖宫产人数的32.0 %(8/25);有的产妇及家属因迷信而选择良辰吉日剖宫产的人数,占到了自愿剖宫产人数的12.0 %(3/25);为了产后不影响身休曲线以及不影响夫妻生活而选择剖宫产的人数,占到了自愿剖宫产人数的8.0 %(2/25);其中有一部分孕妇自愿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还同时存在着上述2种或2种以上的原因。孕妇选择剖宫产的人数中还存在着城乡差别。乡村选择剖宫产的占20.0 %(5/25),而城市选择剖宫产的为80.0 %(20/25)。这与农村多胎生育的理念有关。在孕期接受过较系统的健康教育宣教者,选择剖宫产的只占到3.2 %(2/62),而未受教育组由于不了解剖宫产对母婴可能造成的危害性,选择剖宫产的比例较多,占到45.0 %(27/60)。实际采取剖宫产者干预组有4例均因有医学指征进行了剖宫产,而未受教育组各种原因进行剖宫产的人数为25例,构成比为41.7 %(25/60)。尽管本组结果较李源[3]等的研究79.3 %较低,但干预组与未受教育组采取剖宫产仍存在着差异。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会给病人带来的负面影响[4~8],因此作为医务人员有必要用上述逆向的方式去教育孕妇,使她们认识到采取剖宫产来结束分娩不是最佳选择。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增加产妇选择阴道分娩的信心,使自愿选择用剖宫产结束分娩的减少,同时也使剖宫产率显著下降。孕期进行剖宫产可能对母婴造成危害性的健康教育对孕妇选择分娩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工作中值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黄醒华.对剖宫产术的思考[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7):385388.
2宋波,张颖,赵温,等.影响孕妇分娩意愿的因素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2007,23(9)689691.
3Kalish R B, McCullough L B, Chervenak F A. Patient choice cesarean delivery: ethical issues[J]. Current Opinion in Obstetrics && Gynecology. 2008,20(2):116119.
4李源 ,赵艳晖. 剖宫产指征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J] . 中国妇幼保健 ,2007.22(1)3033.
5王润荣.边远山区剖宫产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7):164,166.
6王晓东,王世阆.关于剖宫产的分析与思考[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10):633635.
7LeinoKilpi H, Johansson K, Heikkinen, K, et al. Patient education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surgical hospital patients as a case in point[J]. Journal of Nursing Care Quality, 2005, 20(4): 307316.
8Kennare R , Tucker G, Heard A, et al. Risks of adverse outcomes in the next birth after a first cesarean delivery[J]. Obstetrics && Gynecology, 2007,109(5):27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