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部分地区男性不育的影响因素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0744 日期:2025-07-31 来源:论文网

     作者:于建春 李欣迎 宁鲁勇 林静 刘秀丽 刘向东 王平 刘华强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男性不育的因素。 方法 对山东省部分地区男性不育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结果 影响男性不育的单因素分析显示,生理因素有睾丸、附睾、阴茎、输精管及射精异常,身高和体重低;行为因素有饮酒,食用棉籽油,喜穿紧身裤;环境因素有工作强度大,接触噪音以及精神压力大;社会因素有职业为农民和工人及年人均收入低;多因素分析显示,职业为医生、科技人员、干部、教师,身高高、射精情况正常、不饮酒以及不食用棉籽油为男性不育的保护因素。 结论 加强宣传,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生育健康教育,有助于降低不孕不育的发病风险。

【关键词】 男性;不育;影响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ale infertil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MethodsAll males with infertility in three coun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Results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an association with male infertility of the following factors: physiological factors including problems with testicle, epididymis, penis, spermaduct and ejaculation, short stature, low body weight; behavior factors including drinking alcohol, using cotton seed oil in cooking, and wearing tight panty;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cluding high physical workload, exposure to noise and stress; social factors including non-professional occupation and low income. Multivariat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being a professional, having a high stature, normal ejaculation, non-drinking and using no cotton seed oil in cooking were protective factor for male infertility.ConclusionHealthy lifestyle and reducing exposures through public education are needed to reduce the risk of male infertility.

  【Key words】 Male infertility; Risk factor; Survey

  不孕不育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中国发生率在10 %左右,其中男性原因为30 %~50 %[1,2]。因此,本研究在山东省部分地区开展了一次男性不育影响因素调查,旨在从生理、心理、社会诸多方面探索引起不育的因素,为不育症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有利的信息。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008年9月~12月山东省3个县20~50岁已婚不育(结婚后至少2年、同居、有正常性生活、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而不能生育,女方身体正常)男性,原发不育527例,继发不育324例,共计851例,平均不育年限为(6.94±5.192)年,不育患者就诊者为368人,就诊率为43.2 %。选取与不育组同一生活区域,年龄20~50岁已育男性1 307例为对照组。

  2.调查方法和内容:根据以往文献资料,在专家指导下,专门设计调查影响山东省男性不育因素的调查问卷。由调查员向调查对象清楚介绍各指标的评价方法和反复说明调查目的以求得到真实的数据。调查对象根据自身情况回答内容,由调查员负责填写。手淫史与性交次数调查时调查员与调查对象单处一室,无其它人员在场。

  3.评价标准:(1)工作强度。包括大、中、小强度,按个人感觉衡量自述,每周有4 d及以上天数感觉工作后劳累,则为大,1~3 d为中,无劳累感则为小;(2)接触噪音。工作环境如有噪音则为接触,如无则为不接触,偶尔处于噪音环境视为不接触;(3)饮酒。指近2年每周3次及以上,视为饮酒,偶尔饮酒视为不饮酒;(4)食用棉籽油。1年之中有3个月及以上时间食用为经常食用,3个月以下时间食用为偶尔食用;(5)喜穿紧身裤。指1年有3个月及以上时间穿紧身裤为喜穿,否则为不喜穿;(6)手淫史。指调查对象在婚前与婚后曾至少1年且平均每月超过3次有用手抚摸自己的外生殖器以求达到性兴奋的行为;(7)性交次数。指每周性生活次数;(8)精神压力。根据生活事件精神压力分类表判断,重大压力与较大压力为大,中等压力为中,一般压力与较轻压力为小;(9)重大不良生活史。指近2年中调查对象遭遇配偶或家庭成员死亡、离婚、分居、判刑入狱、失业和性障碍等事件。

  4.生理特征检查:(1)身高、体重在调查现场测量;(2)睾丸、附睾、阴茎、输精管、射精等的异常根据病历诊断填写。

  5.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用SPSS 13.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将在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15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及赋值方法,见表1。表1 男性不育的影响因素及赋值

  结 果

  一、人口学特征比较

  2组年龄和民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育组职业为农民、工人的构成比例高于对照组,人均年收入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2。表2 2组人口学特征比较

  组别例数职业[例数(%)]农民工人经商医务工作者等年人均收入(元,±s)不育组 851711(83.5)60(7.1)39(4.6)41(4.8)5 237.9±465.4对照组1 307720(55.1)84(6.4)74(5.7)429(32.8)6 185.9±602.4

  二、生理学特征比较

  不育组平均身高和体重低于对照组,睾丸、附睾、阴茎、输精管、射精异常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3。表32组生理特征比较

  三、既往病史比较

  不育组遗传病史、精神病史、结核病史、精索静腺曲张、腮腺炎和高热病史分别为1、1、3、28、31、27例;对照组无遗传病和精神病史者,结核病病史、精索静腺曲张、腮腺炎病兄弟、高热病史分别为2、26、30、25例,2组既往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四、生活、工作环境及性行为方式比较

  不育组患者工作强度、接触噪音、饮酒、食用棉籽油、喜穿紧身裤、精神压力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2组重大不良生活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2组生活工作环境及性行为方式比较[例数(%)]

  组别工作强度小中大接触噪音否是饮酒不饮酒饮酒喜穿紧身裤不喜

  五、多因素分析

  职业为医生、科技人员、干部、教师是男性不育的保护因素,身高高、射精情况正常、不饮酒以及不食用棉籽油等也为男性不育的保护因素,见表5。表5 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

  讨 论

  一、男性不育的影响因素

  男性不育的病因很多,生理、心理、社会诸多因素均可对此影响。本次调查发现不育组较对照组在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诸多因素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 男性不育的生理因素,无论是身高、体重还是生殖系统的异常,均直接影响男性的生殖过程,因此,与男性不育密切相关。本次调查中,生殖系统异常,无论是睾丸、附睾、阴茎、输精管还是其射精情况,不育组均较对照组病情严重,为不育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有的因素相对危险度达6倍多。这与张锋和张翠莲等[3,4]的研究结果一致。男性不育的行为因素,如饮酒、食用棉籽油、穿紧身裤等则间接影响男性的生精过程及精子质量,也是影响不育的因素之一。本次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工作环境及社会因素,如工作强度大,接触噪音、精神压力大、职业以及年人均收入等也通过各个环节对内分泌、生殖过程等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生育能力。对不育产生影响。王益鑫等[5]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二、预防男性不育的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育龄群众自身素质:通过广泛有效的宣传工作,提高育龄群众的文化程度,提高育龄群众掌握生育知识的水平,使育龄群众自觉改变不良的生活与行为方式,远离有害物质,将影响不育的因素降到最低,或许是最为有效、最为方便、最容易接受的降低不孕不育发病率的措施之一。

  2.加强管理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在本研究中调查的851例病例中,只有368人去医院进行了检查,就诊率仅为43.2 %,就诊率低的状况应引起重视,因为其中有些病人并没有器质性病变,经过治疗完全可以治愈,因此,要加强生育健康知识宣传。重视不孕不育现状,为广大不孕不育夫妇提供心理或具体的行动支持与优质服务,就可以解决许多不孕不育夫妇的痛苦,早日圆他们的求子梦。

  3.加强生育健康教育降低不孕不育症的发病率: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影响不育的因素很多与生育健康关系重大,因此,加强生育健康教育,维护与促进广大育龄群众的生育健康,就能避免或遏制影响生育的不利因素,减少不孕不育的发生,降低不孕不育症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Hargreave TB.Genetic basis of male fertility[J].Br Med Bull,2000,56(3):650671.

  2姚文亮,吴飞华.男性不育发病原因的研究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6,17(4):227229.

  3张锋,张梅英,马桂芝,等.男性不育因素与临床治疗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12(2):123124.

  4张翠莲,张菊新,高航云.1236对不孕夫妇的病因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6):366368.

  5王益鑫,郑菊芬.男性不育研究新进展[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6,12(9):771774.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