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脓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2例移位服骨外科颈骨折,应用解剖钢板固定治疗,术后进行3-12月随访。结果 72例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恢复良好, 效果满意,患肩关节无疼痛,肩关节活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总体恢复满意。结论 解剖钢板治疗胧骨外科颈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肚骨外科颈骨折比较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 肢骨外科颈骨折 解剖钢板 内固定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常见的创伤,因其邻近肩关节,周围肌肉比较丰富, 内固定相对比较困难,治疗方法很多,大都难以解决固定时间长、尽早功能锻炼的问题。我科2001年1月一2007年6月,采用肪骨外科颈解剖钢板治疗72例肱骨外科颈复杂骨折获得了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1.l 一般资料
本组72例, 男46例, 女26例, 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2.6 岁。其中右侧42例,左侧30例; 受伤到就诊时间为1-4天;72例均在入院后72小时内手术固定。
1.2手术方法
臂丛麻醉,取三角肌前缘切口;暴露骨折端,复位,用持骨钳固定肱骨头,将合适钢板准确的置于解剖部位,钢板近关节端用松质骨螺钉,骨干部用皮质骨螺钉,如此可完成良好稳定的内固定。手术的关键是骨折端的解剖复位以及放置钢板时注意钢板应与骨折部位的解剖形态相吻合, 使钢板与骨骼形成良好的贴附。钻孔,螺钉固定。术后早期行肩关节功能锻炼,术后每月复查X线片1次, 骨折愈合后取出钢板。
1.3术后处理
对于使用解剖型钢板固定后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常规进行超肩关节支具制动, 3周后开始关节功能活动。
2 结果
术后X线片示36例全部解剖复位。本组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月-12月;骨折愈合时间1.5-4.5月,平均2.5月;无不愈合者及内固定松动 折断弯曲、感染等并发症。全部骨折均5月内临床愈合。
3 讨论
肱骨外科颈骨折, 断端位于关节面与骨干过度处,具有特殊的解剖形态和骨性结构,外观形态变化大,松质骨含量高。由于骨折端周围肌肉较多,骨折移位大,肌肉肌腱或关节囊易嵌入骨折端而阻碍骨折的整复,故手法复位牵引治疗等易致骨不连、延迟愈合或畸形畸合[1],特别是老年人易形成冻结肩。对合并肱骨头脱位者,更易损伤臂丛和腋血管。切开复位后过去常用克氏针或螺钉内固定,稳定性较差。普通钢板难以附着于骨面,形成良好的贴附固定,普通螺丝钉也难以在松质骨部位形成拉力。不适合的普通固定钢板形成不良占位, 增加了软组织的张力,加重了对软组织的刺激,使伤口愈合及术后功能恢复困难。解剖型内固定钢板系统的突出特点是钢板很薄,使软组织更容易闭合。它的优点还在于:钢板可牢固固定骨折远近端小骨折块, 这一点对累及关节的骨折尤为重要;充分考虑长骨松质骨的干骺端、关节端骨折的稳定固定,对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钢板具有多平面的外型构造,与关节端的骨骼外型相匹配,手术中无须塑型,钢板强度不受影响;使严重复杂粉碎骨折的复位变得简单;钢板中部有加压孔,并可通过它对骨折端加压。可依靠端侧松质骨螺钉的螺纹拉力作用使骨折端加压嵌合[2],近端多枚螺钉在同一平面向一个靶点方向固定, 对骨的把持作用相对增加,使内固定确切可靠,手术简单化, 同时解剖复位,加压固定,增加了固定的强度,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解剖钢板的自身设计合理性, 使其得以在应用中最大限度的恢复骨的正常解剖形态,良好的复位,坚强的内固定,早期的功能活动,使骨不断承受生理应力的刺激,促进骨改建使骨折愈合加快。解剖型的设计使钢板顺应骨性结构,其特有的T型外观,固定后对骨血运的影响相对较小。加之早期的功能锻炼,可最大限度的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从我们的临床观察来看,解剖型钢板的使用有创伤小、出血少、连接灵活,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内固定牢固等优点,使骨愈合加快,完全可以满足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固定要求。
参 考 文 献
[1]王桂生.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87-154.
[2]荣国威,翟桂华等译.骨科内固定[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409-411.转贴于
关于解剖钢板治疗脏骨外科颈骨折的应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