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8810 日期:2025-07-11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米索前列醇 催产素 产后出血 预防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者称产后出血。随着剖宫产率逐渐上升,剖宫产术后大出血亦随之上升,而其中尤以择期剖宫产发生出血占很大部分,如何预防和减少择期剖宫产术后出血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引起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原因中以宫缩乏力最常见,为探讨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防治择期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方法,我院应用米索前列醇单次直肠给药加静脉给药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9年2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孕周37-42周经择期剖宫产分娩的300例产妇。按产妇就诊时间先后,采用简单随机化分为3组,观察组:即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对照组1:即催产素组,对照组2:即米索前列醇组。
  1.2 纳入标准:头盆不称、臀位、胎儿宫内窘迫、骨盆狭窄等作为剖宫产指征
  1.3 排除标准:妊高征、贫血、乙肝、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瘢痕子宫、宫腔感染、胎羊水过多、巨大胎儿、胆汁淤积综合症、哮喘、青光眼、胆汁淤积综合症、低血压病史及出血性疾病等。
表1 三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1.4 给药方法:均采用剖宫产术后立即给药。实验组采用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0.4mg+静脉滴注催产素20U,对照组1采用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0.4mg,对照组2静脉滴注催产素20U。
  1.5 计量方法 出血量采用计量法(重量法及容量法)和目测法综合测量。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均按应(x-±s)描述,用SPSS V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及3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的q检验(Newman-Keuls法)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产后2小时出血量及24h内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见表2,表3,表4
表2三 组产后出血量比较       
  经过方差分析,得P=0.0000,按α=0.0500水准,故可认为各组总体均数不相等或不全相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3产后2h出血量两两比较       
  经过q检验,按α=0.0500水准,故可认为第 1组与第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组与第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组与第 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4产后24h出血量两两比较       
  经过q检验,按α=0.0500水准,故可认为第 1组与第 2组,第 1组与第 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 2组与第 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产后出血发生率 观察组发生产后大出血3例,(1%);对照组1产后出血7例(7%),对照组2产后出血9例(9%)。
  2.3 副作用 观察组2例,寒颤、体温升高&>38.5℃1例,未处理2h后降至正常。
3 讨论
  产后出血的4大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出血占首位,发生率为50%-70%,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2/3。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用宫缩剂有效,预防性用药是减少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但缩宫素对宫体作用强,对宫颈作用弱,作用持续时间短,并且存在个体差异。米索前列醇为20世纪80年代人工合成的前列素E1的衍生物,直接作用于子宫肌细胞膜前列腺素受体,激活子宫肌引致节律性收缩,对妊娠各期子宫体及宫颈均有收缩作用,口服、直肠、阴道用药均可。直肠给药后吸收迅速,2分30苗即可引起子宫收缩,30分钟达血药浓度高峰,半衰期为1.5小时,作用时间长,对子宫收缩作用强于缩宫素,能使胎盘迅速自子宫壁剥离,血窦及时关闭,缩短第3产程,减少产后出血。米索前列醇+缩宫素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经100例临床观察并与单用米索前列醇及缩宫素相比较发现,米索前列醇+缩宫素缩宫作用强于单纯应用米索前列醇及缩宫素,使产后24h内出血量明显减少。实验组产后大出血率(3%)比对照组(7%、9%)减少。实验组100例中出现2例寒战,体温升高均症状轻微,持续时间短,未处理而自行缓解,表明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副作用轻。利用缩宫素和米索前列醇片在吸收、排泄时间上的差异,通过增强子宫收缩,来预防产后出血,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联合用于预防产后出血,具有明显优越性,是一种方法简便、效果、廉价显著且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第1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5: 278.
[2]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24-227.
[3] 张颖杰,吴连方,单家治,等.临床妇产科诊疗关键.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193-199.
[4] 张光于,主编.产科急症.第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1. 53-58.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