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疱疹性口炎治疗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7400 日期:2025-06-27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疱疹性口炎 儿童 治疗
  (一)病因
  1.病原微生物 为单纯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分为两型,I型和Ⅱ型,I型病毒主要引起口腔与咽喉部粘膜,口腔周围与颜面皮肤,及腰以上皮肤和脑部感染。Ⅱ型病毒主要引起生殖器和腰以下皮肤感染,据分析,口腔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中,90%~95%系由I型病毒引起。在口腔和生殖器都有疱疹史的少数病例中,有可能与Ⅱ型病毒感染有关。
  单纯疱疹病毒属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当病毒接触宿主的易感细胞之后,即可突破细胞膜侵入胞浆,脱去外壳蛋白质进入细胞核,并在核内合成蛋白质和氨基酸,重新组成病毒颗粒,进而使宿主细胞破裂,释放病毒,导致病变急性发作,为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其病毒可潜藏于细胞内,在体内寄居终生。
  2.发病的诱因 当机体感染单纯疱疹后,可产生少量抗体,但不足以产生免疫力。若机体上呼吸道感染、发烧、消化功能紊乱、疲劳、免疫功能降低或局部受到刺激等引起机体、组织抵抗力下降时,即可使潜伏在细胞内的病毒活跃、繁殖而发病为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3.感染途径 为飞沫和接触传染。在正常人的唾液中,约有70%~75%可找到单纯疱疹病毒。易感者,尤其是高级神经系统尚未稳定的婴幼儿,主要是以唾液途径受到感染。
  (二)病理
  上皮细胞发生肿胀变性和皮内疱形成是单纯疱疹感染的病理变化特征。其中棘层细胞松解、水肿、膨大呈气球状,为气球样变,变性的上皮细胞破裂,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为网状性变。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溃疡表面有炎细胞、红细胞和坏死组织残余,深部及周围结缔组织水肿,并有炎细胞浸润,溃疡愈合后不留瘢痕。变性的上皮细胞核内有嗜伊红性病毒小体或病毒包涵体。
  (三)临床表现
  疱疹性口炎好发于6月至5岁儿童,2~3岁达最高峰。多为原发性,亦有多发性。口腔各部粘膜均可发生,包括角化良好的牙龈、舌背和硬腭等处。
  患儿发病时多有发烧、烦躁、拒食、咳嗽或全身不适等先驱症状,2~3日后即出现口腔体征。
  初起时,口腔粘膜充血、发红,并在发红粘膜上出现成簇的水疱,约1-2mm大小,因疱壁薄很易破裂,故临床难以见到完整的粘膜疱疹。
  疱破后形成小的溃疡,小溃疡可扩大融合成稍大溃疡,或由簇集的小水疱破裂后融合成大的溃疡。溃疡边缘不规则或呈多环状,溃疡面上有灰白色或黄白色假膜。溃疡面积大小和数目不等,数十个至上百个,在成簇的溃疡周围还可看到散在的小溃疡。此外,如果全口或全部牙龈亦充血、水肿,并有小溃疡和白色假膜,易出血,即称为疱疹性龈口炎(herpetic gingivostomatitis)。
  当小水疱破裂形成小溃疡时,患儿感剧痛,哭闹、拒食、流涎,此时往往才被家长发现,口腔体征明显时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发病后的3~5日症状最重。口腔体征出现后,全身症状逐渐消退。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发生于粘膜或皮肤,而且好发于唇红、唇、鼻翼、颏和颊部皮肤,以唇红和邻近皮肤多见。
当口腔周围的这些皮肤被损害时,在出现水疱前,局部出现灼热、发痒、肿胀感,相继出现红斑,很快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成簇的水疱,水疱可逐渐扩大融合,疱液由清亮至混浊,而后干燥、结痂,不留瘢痕。本病病程约7~10日,有自限性和复发性。   (四)诊断
  根据在充血的口腔粘膜上出现数目众多,丛集成簇并融合的小溃疡,以及小儿哭闹、拒食、流涎等症状不难做出诊断。可疑时可检查病毒包涵体,脱落细胞或血清抗体以协助诊断。
  检查病毒包涵体的方法,通常是取疱疹基底部液体涂片,用姬姆萨(Gimesa)染色,可观察到含有嗜伊红包涵体的多核巨细胞。
  近年来,由于细胞学、免疫学的迅猛发展,已能将单纯疱疹病毒进行型的鉴别,例如,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即可确定有无病毒感染及感染病毒的类型。
  脱落细胞检查可见气球样变性、多核巨细胞和毛玻璃样核等特征性细胞。多核巨细胞为核数目不等,形态各异,菱形、飘带形或桑葚形的细胞。它可能是由感染细胞和周围细胞融合形成的合胞体,也可能是因感染细胞核进行分裂而细胞浆未能分裂而成。有时疱疹性口炎需与复发性口疮鉴别。
  (五)治疗
  1.全身用药
  (1)病毒灵(吗啉双胍,ABOB) 每日每公斤体重10mg 分3次服。
  (2)板蓝根冲剂 1次半包至1包 1日3次 口服。
  板蓝根注射液 1次1支 1日1次肌注。
  (3)维生素C 100-200mg 1日3次 口服。
  (4)复合维生素B 1次1-2片 1日3次 口服。
  (5)抗生素药物预防继发感染。
  2.局部治疗
  (1)疱疹净(IDU,0.1%滴眼剂) 局部涂布 1日3次。
  (2)无环鸟苷(0.1%滴眼剂) 局部涂布 1日2~3次。
  (3)2.5%金霉素甘油 局部涂布 1日2~3次。
  (4)无刺激的药物漱口液清洁口腔或漱口。
  (5)0.025%硫酸锌液 局部湿敷 每次10~20分钟 每日3~4次。0.01%~0.025%硫酸锌液含漱每日3~4次。
参 考 文 献
[1]李秉琦.口腔粘膜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16-23.
[2]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粘膜病专业委员会.复发性阿弗它溃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1, 17(3): 209.
[3]陈适,徐小叶.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 2006, 33(24): 76.
[4]邓利琴,余乔立.儿童疱疹性口炎的病毒检测及治疗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 博士论文 2000年.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