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脂代谢异常及策略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7395 日期:2025-06-27 来源:论文网
论文网:   血脂代谢异常是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血脂代谢异常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以及上述情况的不同组合。
  CMCS队列研究显示我国35~64岁人群吸烟率33.2%(男59%,女3.5%),高胆固醇血症9.7%(男8.8%,女10.8%),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12.9%(男15.1%,女10.3%),高甘油三酯9.3%,糖尿病5.1%(男5.5%,女4.7%),肥胖10%(男8.8%,女11.2%)。目前,上述情况还有上升的趋向。
  1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害因素
  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肥胖(BMI≥28kg/m2),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早发缺血性疾病家族史,年龄:男大于45岁,女大于55岁等。将以下人群作为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1)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史。(2)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3)有冠心病或动脉硬化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病或早死者。(4)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5)皮肤黄色瘤者。(6)45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妇女。
  根据血脂水平和危险因素的多少,对心血管病综合危险因素进行评估:(1)无高血压且无其他危险因素时,为低危组(即10年危险性<5%);当有高血压或其他危险因素为1~2时,胆固醇(TC)<6.2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4mmol/L,为低危组。(2)TC≥6.22mmol/L,LDL-C≥4.14mmol/L为中危组(10年危险性为5%~10%);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3时,血脂不高为中危组。(3)TC≥6.22mmol/L,LDL-C>4.14mmol/L为高危组(10年危险性10%~15%)。(4)有冠心病及其他危险症时为高危组。(5)急性冠脉综合征或缺血性心血管病合并糖尿病为极危险组。
  2 血脂代谢异常的干预措施
  有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和药物治疗,以使血脂达到治疗目标。
  2.1 TLC的基本措施包括(1)饮食调节:控制总热量、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增加植物性不饱和脂肪酸及粘性可溶性纤维摄入。(2)控制体重,保持合适的BMI。(3)适量体育活动。(4)戒烟。(5)限制酒精摄入。
  2.2 调节药物有: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胆酸螯合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其他如普罗布考等。
  3 干预时间及方法
  根据患者不同的危险等级,血脂水平的高低,确定何时进行干预,用何种手段进行干预,确定治疗的目标值,危险等级越高,宜越早进行干预,治疗目标值越低。见表1。
表1 血脂代谢异常开始治疗标准值及治疗目标值(mmol/L)
  
  目前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我国LDL-C总达标率仍然较低。调脂药物的应用应注意:使用有效的药物,并强调应用有效的药物剂量,即遵循双有效原则。心血管病二级预防药物要长期使用,才能长期获益。高危人群强化降脂治疗,是降脂治疗的趋势。提高降脂治疗达标率的关键在于提高广大临床医师对血脂认识和规范化降脂治疗临床实践能力,以及提高广大患者和公众对血脂的认识,目前而言血脂代谢异常防治形势严峻,面临挑战,因此任重而道远。
参 考 文 献
[1]王淼,赵东,王薇等.中国35~64岁人群血清甘油三酯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10):94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