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中下段1/3骨折是发生骨不连的常见骨折之一,于2009年3月-2011年3月应用不同方法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10例疗效满意。
1 资料
1.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病人,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25-70岁之间,骨折部位在胫骨中下1/3,粉碎性骨折6例,横行骨折2例,开放性骨折2例,致伤原因车祸7例,摔伤3例,均手术治疗,6例行带锁髓内针内固定,4例行钢板内固定术,骨折经过3-6个月治疗骨折断端清楚,骨痂形成不明显,骨折两端不连,部分还有局部骨质吸收间隙变大,X线示骨折修复过程停止,骨不连的诊断可确定。
1.2 本组6例胫骨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术 手术后观察3-5月骨折周边没有形成骨痂,故早期取出带锁髓内针近端的一个固定钉骨折处变成动力化局部产生摩擦促进骨痂形成,但病例中有4例仍然骨痂形成差故行局部注入自体髂骨抽骨髓约10-15ml左右,观察3月后明显的骨痂形成,骨折间隙变小,4例骨折行钢板内固定观察4-6月局部没有形成骨痂也同样行局部注入自体髂骨抽骨髓约10-15ml左右,观察3月后明显的骨痂形成,骨折间隙变小,疗效很好。
2 结果
10例病人中手术后无感染,随访9-14月,手术后3月均没有形成骨痂,再次手术局部注入骨髓后骨痂形成增快,骨折手术后7-8月均有骨性愈合,骨折线模糊或消失,骨痂生长良好。
3 讨论
3.1 解剖因素 胫前内侧软组织很薄弱,只有皮肤及较薄的皮下组织,胫骨90-95%有一条滋养动脉,当胫骨中下段骨折时往往滋养动脉也损伤,血流不通畅局部供血受限,同时骨折时髓腔及骨内外膜均遭到严重的破坏也导致随腔内外的循环破坏,影响骨痂形成。
3.2 手术因素 手术中进行骨折复位时骨膜广泛剥离,骨折复位欠佳,骨折处的缺损,开放性骨折的清创不彻底,内固定物不牢靠局部早期形成微动或病人过早下地行走负重,早期锻炼,也导致骨不连。
3.3 再治疗时机 内固定术后确定骨不连的时间差异较大,一般术后3-6月X线未见骨折愈合情况要进行早期积极的再治疗,我们主要应用髂骨抽骨髓骨折处注入,方法:在髂前上棘后下方定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单及洞巾局部给予利多卡因麻醉后用50ml注射器刺入皮肤皮下肌层及骨膜逐刺入骨髓腔里并抽取月10-15ml,骨髓,拔出注射器摇匀骨髓避免凝固,很快向骨不连处注入(首先在C形臂透视下定位,或在C形臂透视下注入)。主要目的是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滋养局部骨折断端。
3.4 注意事项 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发生原因很多种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术中使用合适的内固定物以保证坚强的固定。②开放性骨折者早期要彻底清创。③术中尽量要达到解剖复位。④手术后不能早期负重及行走。⑤如果一旦诊断骨不连早期行再次手术。
关于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10例治疗体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