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O/EB染色法检测缺氧条件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凋亡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4180 日期:2025-05-26 来源:论文网

           作者:李芳 刘攀 宋鄂 董宇 陈雪艺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的缺氧条件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缺氧3h、6h、12h、24h、48h、72h条件下培养视网膜Müller细胞,AO/EB染色后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 缺氧3h、6h、12h、24h、48h、72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7%、10%、13%、17%、23%,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逐渐增多。结论 为了确保缺氧条件下一定的活细胞数量,排除过多的细胞凋亡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缺氧条件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研究应选择凋亡细胞20%以下的缺氧时间(48h内)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时间范围。
【关键词】视网膜 Müller细胞 缺氧 AO/EB染色 凋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四大致盲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严重性也日趋明显[1]。在DR的发病过程中,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高糖和缺氧。高血糖状态可导致血粘滞度增加,引起糖基化终产物的堆积并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而缺氧促进许多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新生血管的形成,并导致视网膜血管充血、扩张、扭曲和出血,降低血-视网膜屏障的功能。视网膜Müller细胞是一种特化的神经胶质细胞,具有维持视网膜的正常结构、营养视网膜神经元、参与构成血-视网膜屏障等多种生理功能,而且还参与视网膜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2],研究证明DR的神经元的功能丧失和死亡归因于Müller细胞的反应性变化[3]。因此阐明缺氧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影响及其在DR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旨在观察不同时间的缺氧条件下视网膜Müller的凋亡情况,为进一步进行缺氧实验奠定理论和实验依据。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大耳白兔由吉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不限。
  2.主要试剂:DMEM培养基(Gibco BRL Co.),标准胎牛血清(Hylclone Co.),
胰蛋白酶(Hylclone Co.),AO(吖啶橙Acridine orange)/EB(溴乙锭Ethidium bromide,EB)染色剂(鼎国公司)。
  3.主要仪器设备:CO2恒温培养箱(Theromo Forma),低氧培养箱(Theromo Forma),激光共聚焦显微镜FV500(日本Olympus),20000T台式高速离心机(Sartouris),微量电子天平(Sartouris),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
  二、方法
  1.Müller细胞的培养及鉴定[4]:采用组织块悬浮法培养视网膜Müller细胞,GFAP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视网膜Müller细胞。
  2.实验分组:第2代培养细胞(P2)用于实验。将融合生长的P1代Müller细胞(细胞计数:7×105/ml)传代于24孔板中,使细胞均匀分布于各孔,至细胞达到80%融合时,放入5%CO2、5%O2低氧培养箱,低氧培养时间分别为0h、3h、6h、12h、24h、48h、72h,其中0h组为正常对照组。
  3.AO/EB染色检测Müller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细胞凋亡情况:(1)分别在缺氧0h、3h、6h、12h、24h、48h、72h后取出24孔板,吸出孔中液体,0.25%胰蛋白酶消化,转入EP管8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2)0.1mol/L PBS洗3min×1,8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3)0.5ml 0.1mol/L PBS悬浮细胞后,分别加入AO及EB各5μl,混匀,激光共聚焦显微镜490nm激发,观察细胞形态并计数。
  4.结果判定:活细胞(VN):核染色质着绿色荧光,且形态结构正常;早期凋亡细胞(VA):核染色质虽也着绿色荧光,但形态呈固缩状、圆珠状或新月状;晚期凋亡细胞(NVA):核染色质着橘红色荧光,形态也呈固缩状或圆珠状;非凋亡死细胞(NVN):核染色质虽也着橘红色荧光,但形态结构尚正常。每孔随机计数200个细胞,每组观察3孔,实验重复3次,结果以百分率表示。细胞凋亡率=(NV+NVA)/(VN+NVN+VA+NVA)×100%
  5.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结果
  AO/EB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培养细胞的形态(图1,2,3,4)。结果显示:缺氧0h的正常对照组细胞形态结构正常,呈黄色荧光;缺氧3 h组个别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并且核染色质出现橘红色荧光,提示出现早期凋亡细胞;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逐渐增多。在缺氧3h、6h、12h、24h及48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7%、10%、13%及17%,表明缺氧在48 h以内凋亡细胞增加不明显;缺氧72 h凋亡细胞达到23%,说明缺氧超过48h后细胞凋亡明显(见表1、图5)。

转贴于


  72 23图5不同缺氧时间AO/EB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
  讨论
  凋亡(apoptosis) 是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受内在遗传机制的控制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机体对有害因素引起的损害性的自卫反应。凋亡细胞在形态特征、生化代谢及生物水平上发生一系列改变,目前检测细胞凋亡的方法很多,但一般认为形态学变化是判断凋亡的基础[5]。本实验采用AO/EB两种荧光染料双染色,AO能透过胞膜完整的细胞,嵌入细胞核DNA中,使之发出亮绿色荧光,荧光较强时,可呈黄色;EB只能透过胞膜受损的细胞,嵌入核DNA,发橘红色荧光[6];有的细胞表面均匀的绿色亮荧光之间透出红色荧光,提示细胞中央有坏死或凋亡的细胞[7]。本实验结果显示Müller细胞在缺氧3h、6h、12h、24h、48h、72h,橘红色细胞逐渐增多,绿色细胞逐渐减少,细胞凋亡率在缺氧72h达到23%,表明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逐渐增多。我们应选择细胞凋亡率20%以下的缺氧时间(48h内)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时间范围以确保缺氧条件下一定的活细胞数量,从而排除过多的细胞凋亡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参 考 文 献
[1]Xiang H D.The morbitity of chronic complication of Chinese patiens with DM within 1991-2000.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2000,56:84.
[2]周霞,夏晓波视网膜Mǔ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体及其功能调节,国际眼科杂志,2003,3(3):56-58.
[3]E.L. Fletcher, J.A. Phipps and J.L. Wilkinson-Berka,Dysfunction of retinal neurons and glia during diabetes,Clin. Exp. Optom. 2005,88:132-145.
[4]E Song,Wei Yang,Zhi-Hua Cui,et al. Effects of high-concentration insulin on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cultured Müller cells in vitr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04,4:201-205.
[5]胡明昌,许宏岳.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6,17 (6) : 244.
[6]汪承亚,盛瑞兰.细胞凋亡与肿瘤.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1996, 16(4) : 291.
[7]Guan H J,Gong Q R.Modern Basic Ophthalmology.Beijing:Peopl-e,s Militar Medical Press,1998:534-535.

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