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诊疗,早期发现并发症和术前对并发症的充分估计、准确处理和预防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胆囊切除 并发症 诊疗
胆囊疾病在我国是常见多发病,在外科急腹症中居第三位,在胆囊疾病中以胆囊炎并发结石最为常见,仅次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伴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胆囊疾病接受手术治疗的人数不断增加,所以进一步探讨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诊疗就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60例,男性142例,女性118例,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78岁,平均年龄49岁,260例患者均因胆囊炎并胆囊结石入院。入院后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均无明显手术禁忌症而行胆囊切除术,术后共发生并发症9例[1]。分别是术后并发切口感染、脂肪液化3例,并发心肌缺血1例、并发胰腺炎1例、并发下肢血栓性静脉炎2例、并发脑梗1例、并发胆囊术后综合症1例。
2 诊疗结果
2.1术后并发切口感染和脂肪液化,该并发症主要发生在肥胖患者、化脓性胆囊炎患者,肥胖患者术中切开皮下脂肪时不能用电刀,这样可减少术中对脂肪组织的破坏。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应保护好切口,减少污染。有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发生可能的患者,术后应严密观察切口情况,发现切口有渗出或分泌物,要增加换药次数。每次换药后用波姆光治疗仪烤切口、使切口保持干燥、到拆线时可间断拆线,适当延长全部拆线时间。如到拆线时切口渗出较多无Ⅰ期愈合可能,则拆出全部缝线,充分引流后行Ⅱ期缝合。术前适当使用抗生素,可减少上述情况发生[2]。
2.2术后并发心肌缺血,患者术后发生胸部不适、心悸、心前区疼痛,应给患者做急诊心电图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后立即给对症治疗。
2.3术后并发胰腺炎,患者术后出现剧烈腹痛,且伴有恶心、呕吐次数增多,既往有胆源性胰腺炎病史。排除胆汁性腹膜炎和切口疼痛,急诊查患者血、尿淀粉酶,确诊后给对症治疗。
2.4术后并发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术后发生下肢疼痛,甚至肿胀。则有出现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可能,应给患者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确诊后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血塞通治疗,保守治疗无效,必要时行溶栓取栓术。预防该并发症的关键是,术后少用甚至不用止血药物,早期下床活动。
2.5术后并发脑梗,术后患者出现肢体运动障碍或无力等情况,应行头颅CT检查,确诊后给对症治疗。
2.6术后并发胆道术后综合症。该并发症极为少见、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向右肩部放射痛、类似胆囊结石症状。但不伴有黄疸、实验室检查及B超、CT静脉胆道造影结果不能明显提示病变部位及性质,治疗上首选消炎利胆、解痉止痛等保守治疗。如效果不明显,则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3]。可使上述症状得以缓解。
3 讨论
胆囊切除术绝大多数为择期手术,所以术前医生应对患者健康状况作系统评估,尽可能估计到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特别是术前检查时发现的合并症,要提前采取措施,避免术后并发症出现,术前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应治疗好转后再行手术治疗。一般情况下高龄患者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其手术风险增大,心脏病患者术后死亡率是一般患者的2.8倍。术后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也变大。术前有胆源性胰腺炎发作病史的患者,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可能也变大,术后可预防性给药。术后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不仅可以预防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还可预防粘连性肠梗阻,促进切口愈合。总之,术前充分估计做好预防,术后严密观察,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患者就能按时出院,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参 考 文 献
[1]黄莛庭主编.腹部外科手术并发症.
[2]唐伟松,李小毅,杨志英,王欣,李秉璐.预防性抗生素在普通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7.445.
[3]龚昭,周新瑾,周永碧.十二指肠乳突切开术治疗单纯胆囊切除术后原因不明的顽固性腹痛84例,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6 338-339.转贴于
关于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诊疗体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