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丹红注射液合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6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4169 日期:2025-05-26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 丹红注射液 血府逐瘀汤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由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导致严重心肌缺血的一种急性冠脉综合症,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笔者临床应用丹红注射液合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6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我院内科住院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2000年制定的UAP诊断标准[1]。并经过心电图,心肌酶,心脏B超等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心脏病。
  2.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予低盐低脂饮食,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他汀类降脂药物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并内服中药血府逐瘀汤。方药如下:桃仁15g 红花10g 当归15g 赤芍15g 生地20g 川芎10g 桔梗15g 川牛膝15g 柴胡15g 全瓜蒌15g 炙甘草10g 每日1剂,水煎温服。15日为1个疗程。
  3.观察指标
  观察本组病例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常规心电图12导联ST-T改变,电解质,血脂,血糖及凝血四项变化,并详细记录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每天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4.治疗结果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的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显效:胸痛消失或者基本消失;有效: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明显减轻;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所加重或者发生心肌梗死。本组56例,显效22例,有效29例,无效5例,加重0例,总有效率91%。    讨论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中医“胸痹”,“真心痛”的范畴。其病位在心,多为本虚标实之证。笔者认为“血瘀”的病机始终贯穿其发病的始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活血中药有一定的稳定斑块作用[3],血府逐瘀汤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方中:桃仁 红花可活血祛瘀,四物汤可补血活血,四逆散可行气止痛,配合枳壳,牛膝,全瓜蒌等理气宽胸,引血下行。全方活血祛瘀而不伤正,宽胸理气而不耗气。近年来大量临床证实该方能延长心肌耐缺氧时间[4]并保护缺血心肌,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有消减斑块形成及稳定动脉硬化斑块的作用,从而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文献证实[5]: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静滴丹红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以丹参及红花为有效成分提取物。经研究证实[6]:丹红注射液可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和释放一氧化氮(NO)及血浆内皮素(ET),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众所周知:TC和LDL-C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因子,降低TC和LDL-C水平能显著改善减缓肢体和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早期冠状动脉硬化和内皮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液中有NO的减少和ET水平的升高,而丹红注射液可以抑制NO的降低,并且拮抗ET的强缩血管活性,从而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通过对比观察,较单纯西医标准治疗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并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参 考 文 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
[3]文川等.活血中药对APOE基因缺陷小鼠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4):345-348.
[4]高承贤,丁志山.血府逐瘀汤抗心肌缺血和耐缺氧作用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2):45-46.
[5]李维彬,刘冰.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00例疗效观察.
[6]管高峰等.丹红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脂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23(4):304-30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