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方逍遥散加味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4069 日期:2025-05-25 来源:论文网
【摘要】目的 观察经方逍遥散加味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治疗组口服经方逍遥散加味,对照组以西药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5%。结论 经方逍遥散加味治疗慢性胃炎,能较快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关键词】慢性胃炎 经方 逍遥散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约占普通门诊病人的30%。近年来又有上升趋势,特别是女性患者增加明显,约占慢性胃炎患者的75%。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属祖国医学“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病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长期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笔者近年选取48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经方“逍遥散”为主方加味治疗总有效率达96%,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48例中,女性33例,男性15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1岁。西药对照组48例,女性35例,男性13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判定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两组病人均有上腹痛或不适,腹胀、嗳气、烧心、返酸、恶心、呕吐等上腹部或消化不良症状超过4周,多伴有失眠、多梦、胸闷、善太息、两肋胀痛、容易情绪激动等。所有病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实验室、B超、X线、心电图等检查排除心、肺、肝、胆、胰及其他器质性疾病。无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和精神病等全身疾病。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使用“加味逍遥散”为主方:茯苓12克,白芍12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当归9克,甘草10克,生姜三片,薄荷3克,枳壳10克,焦山楂10克,砂仁9克。如胃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木香加强理气止痛;嗳气较频者加沉香、旋覆以顺气降逆;腹胀甚者加陈皮、川朴;失眠多梦明显者加炒枣仁、远志;泛酸者加乌贼骨、煅瓦楞中和胃酸;嘈杂吐酸,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属肝火犯胃者加丹皮、栀子或左金丸重用黄连;气虚者也可加人参。1日1剂分两次服,一周为一疗程。如效果不显,可再服1—2个疗程,共服4个疗程。
  2.2对照组 阿莫西林(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0.25g/粒 国药准字H44022340):每次0.5g,1日3次;硫糖铝咀嚼片(沈阳克达药业有限公司0.25g/片 国药准字H10960186):每次1g,1日3次,饭前1小时及睡前服用;西沙必利(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10mg/片 国药准字H10960290):每次10mg,1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连服2周。
  3 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疗效判定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胃脘痛及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正常;好转:胃脘痛缓解及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胃镜检查有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无变化。 转贴于    3.2疗效统计 治疗组:显效3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平均症状消失时间5天,近期复发率(3月)6%。
  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5%。平均症状消失时间6天,近期复发率(3月)14%。
  P值:总有效率<0.01,平均症状消失时间>0.05,近期复发率<0.01。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慢性胃炎的病因较为复杂,一般认为与周围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因素长期反复刺激及易感体质有关,尤其是HP感染为最常见原因[2]。慢性浅表性胃炎HP检出率57.6%[3]。阿莫西林对HP有杀灭作用;西沙必利能够促进胃肠蠕动;硫糖铝能够保护胃粘膜;单纯采用抑杀HP、抑制胃酸分泌等西药,并不能完全解除症状和根治本病,且长期采用西药会产生副作用和耐药性。
  祖国医学认为忧思恼怒、饮食不节、劳逸失常,伤肝损脾,肝失疏泄,横犯脾胃,脾失健运,胃气阻滞,胃失和降,而发生慢性胃炎的各种症状[4]。如《沈氏尊生书?胃痛》所说:“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内科疏肝健脾养血代表方,被用于治疗有肝郁脾虚证的多种疾病。故笔者采用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作用的经方“逍遥散”为主方加味治疗慢性胃炎。本组病例多为情志不遂,由肝而及脾胃。肝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舒畅。若七情郁结,肝失条达,郁而横犯脾胃;或阴血暗耗,生化之源不足,肝体失养,皆可使肝气横犯脾胃。方中柴胡为君药,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肝藏血,体阴而用阳,故又选用性寒酸敛,善于滋养肝血的白芍为臣,疏肝而不劫肝阴,白芍得柴胡,养肝体而敛邪,一养一疏,正符合肝为体阴而用阳之生理需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去湿使脾胃运化有权,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且白芍、甘草又可缓急止痛。生姜温胃和中助苓术甘草以健脾,薄荷芳香疏肝脾之郁而又防生热。再加枳壳行气宽中,山楂消食止痛,砂仁行气消食止痛。诸药合用,使肝郁得舒,脾虚得健,血虚得缓而慢性胃炎诸症得愈。临床观察证实,经方的正确辨证施治,对现代临床有着较好的临床意义,可以有效的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
[2]刘文忠.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199.
[3]蔡光先,赵玉庸.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81.
[4]张万岱,陈治水,危北海.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3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