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输液护理非安全因素浅析及处理措施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3508 日期:2025-05-19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分析、总结输液区存在缺陷的原因,探讨相应防范措施。方法 对出现的34例缺陷进行分析,归纳。结果 通过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降低了隐患发生率。
【关键词】 输液区 护理非安全因素 措施
  1.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门诊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共接受1254余人次静脉输液,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41例。
  1.2 方法 对41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归类。其中由环境因素引发2例,占4.8%;患儿病情及家长因素引发24例,占51.2%,由医嘱缺陷引发8例,占19.5%;由于药品质量等问题引发7例,占17.1%。
  2 讨论
  2.1 环境因素 发生2例。患儿就诊时陪护人员较多,个别家长不配合开窗通气、空气消毒,造成空间狭小、空气流通不畅,加之无法严格按病种隔离治疗,易导致交叉感染。
  2.2 患儿病情变化及家长因素 患儿有病时家长多愿意选择门诊治疗,但由于患儿机体各系统功能发育不完善,有病时多表现为发病急、症状不典型、病情变化快等,在门诊治疗过程中常发生病情变化。其中急腹症9例,传染病5例,高热惊厥10例,均及时转入相应的科室。另外,患儿及家长对输液速度快慢意识不足,随意调整滴速也是一大隐患,据统计,有80%患者自行调快滴速[1]。
  2.3 医嘱因素 正确的医嘱是安全输液的基础,本科一年内发生医嘱缺陷8例,分为两种情况:第一,药物剂量与幼儿实际年龄、病情不符。由于药物市场活跃,新药不断推出,名称繁多,存在多种制量、制剂,医生对新药的规格、用药剂量不熟悉。第二,不合理配伍用药。
新药配伍禁忌对照表没有公布,无法查找,造成两种药物接触后发生反应,如,先锋必加入葡萄糖液后出现沉淀;头孢曲松纳与含钙药物相遇后发生混浊;青霉素注射液与双黄连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中出现不溶微粒等。
  2.4 药品质量及其他因素 共发生7例。有些药物外包装相似,容易造成视觉混淆,如,链霉素易被当成红霉素发放,地赛米松易被当成维生素B6发放等。另外,个别药物存在质量问题,如,注射液内有杂质,粉剂不能完全溶解等。
  2.5 青霉素更换较频繁,在更新批号期间,新老批号用药容易混淆。
  2.6 其他因素 小儿头皮剃毛损伤1例、小儿坠床等。
  3 对策
  3.1 提高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监督制度 采取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重点教育,使每一位护士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建立每周、月、年安全分析制度和奖惩制度;及时了解新上市药物常识,协助医生把好医嘱关。    3.2 细观察、勤巡视 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及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根据不同年龄和病情,及时调整输液速度,严格掌握药物在有效时间内输入,确保治疗安全和疗效;提示患儿和家长不要随意调整滴速,输液期间不能离开输液区,以免带来不良后果。
  3.3 遵守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落实消毒隔离的制度;输液区内坚持定时开窗通气、喷洒过氧乙酸,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对不配合、不理解的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尽量按病种分室输液,减少交叉感染;使用剃头刀时,不要使用过于锋利的新刀片,用完后用酒精擦拭消毒。
  3.4 严格落实查对制度 护士接到患儿家长递给的注射单和药物时,首先根据注射单核对药物、配伍禁忌、过敏试验的药物批号及结果,与上次使用的间隔时间等,特别是青霉素类药物等,将患儿的姓名、药名、剂量等详细注明在输液瓶上再行加药。然后由另一名护士核对无误后再次与患儿家长正事无误方可进行穿刺。药物发生投发错误时,护士要耐心解释,必要时先用科内储备药垫上,以免耽误患儿治疗及引起家长不满,事后主动帮助协调解决。
  3.5 规范青霉素的使用 做青霉素试验前要详细询问患儿本人及父母药物过敏史,当患儿父母一方有青霉素过敏史时,要慎用;对青霉素过敏试验阳性者,用红戳在门诊病历封面印上“青霉素皮试阳性”字样,以示醒目,并告知患儿及家长;当药房需要更换青霉素批号时,要提前1-2天通知科室,以便对正在使用青霉素的患儿做好宣传和重新做青霉素皮试的准备,防止差错;青霉素试验的结果和批号要记录在门诊病历本上,试敏结果要留在科室以便必要时核查。
  3.6 做好安全防范宣传工作 输液前护士要对每个患儿及家长交代好输液当中的注意事项,以便家长即时了解;输液区内配有电视,以便满足部分患儿输液时希望,使其保持安静,配合治疗,减少由于躁动造成的脱针现象;室内各床配有护栏。
  4 结论
  随着医药发展,新药层出不穷,新药配伍对照表无处可查;医疗制度的改革造成医护人员精简、临时聘用人员增多;患儿病情变化特点,病人的维权意识增强;儿科护理工作相对繁琐,家长要求较高,经济回报少,使得护士心理压力大,部分护士工作不安心或简化工作程序,这些都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存在。通过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监控措施、加强管理、改善环境,并提高护士们的安全意识、责任感和进取心,能够显著降低护理工作中缺陷的发生率,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参 考 文 献
[1]王虹,杨小文.输液滴速问题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4;21(11):46.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