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润燥汤治疗干燥综合征60例的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2681 日期:2025-05-11 来源:论文网
【摘要】目的 观察润燥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分别采用西医和中医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 中医治疗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个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除有唾液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外,尚有其他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其他器官的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一般认为与遗传、免疫、病毒感染有关[1]。该病当属中医“燥症”范畴,也有将其归于“内燥”‘顽燥”、“燥痹”、“痹症”、“燥毒症”或“虚劳”范畴[2]。目前西医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且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存在着较大的副作用。而中医辨证施治对减轻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调整异常的免疫功能等具有一定疗效。因此,笔者自拟润燥汤治疗6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入选病例
  本研究自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在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风湿科门诊部住院部收集资料完备的病例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将病人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0例:女26例,男4例,年龄16-70岁,平均40.58±25.89岁,病程2-18年,平均6.42±3.60年;对照组30例:女25例,男5例,年龄45-63岁,平均39.82±11.35岁,病程2-13年,平均6.45±3.5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情况对比见表1。
  
  注:治疗前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几方面情况相似,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其诊断符合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分类标准[;中医诊断参照2000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治风湿病会议公布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未接受系统正规治疗,入组前肝肾功能均正常。
  1.3排除标准
  (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2)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3)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1.4淘汰标准
  病人进入观察期后,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作为淘汰病例,终止观察。⑴出现严重的不适表现,并且确定与所服观察药物具有相关性。⑵复查实验室指标出现异常,如肝肾功能异常等,并且确定与所服观察药物具有相关性。⑶中途自动退出或未按时定期复查。⑷意外事件及死亡。其中⑴﹑⑵﹑⑷作为安全性评估分析。
  2 研究方法
  2.1 观测指标
  (1)安全性指标: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
  (2)疗效性指标:
  ①症状及体征:口燥咽干症状,两目干涩症状,舌象、脉象。
  ②唾泪液流量测定及方法:
  含糖试验:将蔗糖压成片,每片800mg,放舌背中央,记录完全溶解时间≥30分钟为阳性。
  滤纸试验:用5×35mm滤纸1片,距一端5mm处折成直角,将该端置入眼睑结膜囊内,5分钟后取下滤纸,自折叠外测量潮湿程度,少于10mm为阳性。
  ③血沉检查。
  ④C反应蛋白。
  2.2给药方法
  治疗组:麦冬20g、生地15g、白芍15g、桃仁10g、玄参10g、丹皮10g、冬桑叶30g。按常规方法服用此方,每日一剂,每剂水煎取汁2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禁服辛辣刺激食物及酒类,避免劳累、受寒等,症状缓解后可间断给予巩固治疗。
  对照组:①口感者给予人工唾液。②眼干者给予人工泪液。③30例患者均予口服羟基氯喹200mg/日。④对合并有神经系统、肾小球肾炎、肺间质性病变、肝脏损害、血细胞低下尤其是血小板低的、肌炎等则要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2.3 疗效标准
  ①治愈:干燥症状消失,唾泪液流量测定结果正常。
  ②显效:干燥症状减轻或消失,唾泪液流量测定明显改善。
  ③有效:症状减轻或消失,唾泪液流量测定有所改善。
  ④无效:干燥症状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唾泪液流量测定无改善。
  2.4 统计学处理
  临床症状改善率及疗效分析采用Ridit检验和分析,临床资料分布及各项实验室指标统计均采用t检验。    3 结果
  3.1 临床疗效
  两组症候疗效比较,见表2。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注:治疗前两组在ESR,CRP两方面情况相似,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4周后,试验组观察指标有一定降低。而对照组变化不大,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
  3.3 唾泪液流量测定,见表4。
  
  注:治疗前含糖试验、滤纸试验两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含糖试验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治疗组对照组都有改善,经统计学处理P&<0.01,说明治疗都有促进唾液分泌的作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滤纸试验治疗组有一定改善,对照组变化不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4 安全性观察
  两组治疗前后行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说明治疗药物安全性尚佳。
  4 讨论
  干燥综合征除表现口眼干燥,也可累及其他系统如呼吸系,消化系,血液系以及肌肉关节等造成多系统,多器官受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目前西医治疗这一疾病的手段主要是对症及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疗效并不理想,同时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所引发的并发症,有时也是致命的。因此笔者力求在中医药的领域中寻求一条可行的道路,以期达到解除患者病痛的目的。该病当属中医“燥症”范畴,其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阴液亏损,津枯液涸,脏腑不荣,津液输布失常,标实主要是瘀毒互结,临证施治各有侧重。治疗以滋阴为主,辅以清热,解毒,化瘀之品组方。桑叶为君,清宣肺燥;麦冬增液润燥;生地养阴润燥;白芍益阴养血;桃仁活血化瘀;玄参养阴生津;泻火解毒;丹皮清热凉血。诸药合用,共达滋阴润燥之功。
  从此次临床观察结果分析,润燥汤可以改善患者的口感,眼干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体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且安全性较佳。近年来干燥综合征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我们在干燥综合征的中药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研究方向上,将致力于从中医古代文献入手,研究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用药规律,以期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 考 文 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分会干燥综合征诊治指南(草案).
[2]路志正等著.痹病论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