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童星 陈振雨 张维娜 任纪祯
【摘要】 目的 观察核心蛋白多糖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 选择6 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随机分成2组, A 组注射生理盐水, B组注射核心蛋白多糖,两组均于术后20 d行瘢痕内注射,术后30 d注射第2次。最后一次注射后21 d取材,测量瘢痕增生指数(SEI),观察成纤维细胞密度(NA)。结果 B 组SEI 和NA均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4、29.125,P&<0.05)。结论核心蛋白多糖可以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减轻瘢痕的增生程度。
【关键词】 核心蛋白多糖;瘢痕,肥大性;兔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decorin on hypertrophic scar of rabbit ears. Methods Six New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a hypertrophyscar model of ear and randomized to groups A and B. Twenty days after operation, normal saline was injected into the scar of rabbits in group A, and decorin in group B, the second injection was done 30 days postoperatively, the scar tissue was taken 21 days after the last injection. Scar elevation index (SEI) and density of fibroblasts were detected. Results The SEI and density of fibroblasts in group B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A,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3.154,29.125;P&<0.05). Conclusion Decorin can inhibit the formation of hyperplastic scar and alleviate hyperplasia of it.
[KEY WORDS] Decorin; Scar, hypertrophic; Rabbits
增生性瘢痕(HS)是组织创伤后一种病理修复的结果,其特征是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目前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1]。转化生长因子b(TGFb)是目前已经公认的与瘢痕形成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核心蛋白多糖是一种富含亮氨酸的小分子蛋白多糖,广泛分布在所有哺乳动物组织ECM中。研究发现它可以中和TGFb的部分活性[2]。有研究表明,在单层培养系统中,核心蛋白多糖具有拮抗TGFb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3]。体外三维立体结构模拟实验也证实了其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4]。本实验根据瘢痕形成的机制,研究重组鼠核心蛋白多糖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 进一步观察其药物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只,体质量2.0~2.5 kg,雌雄不限,由我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重组鼠核心蛋白多糖购自美国R&&D 公司,为冻干粉剂,按说明书稀释至5 mg/L。
1.2 方法
1.2.1 动物分组和模型的制备[5] 6 只新西兰大白兔单笼单只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为A、B 两 组, 每组3只。氯胺酮30 mg/kg肌肉注射麻醉,在兔耳腹侧面(创面尽量集中于距离兔耳尖端3~6 cm的区域)用圆形钻刀切除直径8 mm的全层皮肤并剥除软骨膜,每耳5 处,创面间距为1 cm,共60 个创面。术后第20天48处创面形成外观凸起的增生瘢痕,每组随机选取20个瘢痕块作为研究对象,共40块。用20 μL 微量注射器分别于瘢痕内及基底部注射药物20 μL,A 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B 组注射5 mg/L的核心蛋白多糖。术后第30 天注射第2 次。
1.2.2 标本取材及制备 分别于第2 次注射后第21天切取各组瘢痕20 块,为全层兔耳组织,包括部分软骨组织,标本用40 g/L多聚甲醛固定、脱水,常规石蜡包埋,行组织学检查。每份标本在瘢痕增生 最高处纵切面连续切片4张,切片厚度为3 μm,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胶原变化规律,计算成纤维细胞密度(NA)和瘢痕增生指数(SEI)。SEI是指整个瘢痕的厚度与周围正常皮肤厚度的比值。其中,SEI=1表示皮肤没有瘢痕增生,SEI&>1表示出现了增生性瘢痕。
1.2.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以±s表示,采用PPMS 1.5统计软件[6]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SEI比较
A组SEI为3.50±0.22,B组为2.98±0.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4,P&<0.05)。
2.2 两组NA比较
在400倍光镜下观察,A组标本瘢痕NA为(101.53±14.05)/HP,B组为(54.37±10.6)/HP,B组与A组相比,NA显著降低(t=29.125,P&<0.05)。
3 讨 论
严重创伤、烧伤及外科手术后常常遗留增生性瘢痕,轻则影响外观,重则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也会造成病人心理的异常。由于瘢痕的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临床上至今没有满意的防治方法。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类固醇激素、抗代谢药、免疫抑制剂、放射疗法和硅胶膜等,均因治疗后易复发或严重的全身性副作用而限制了临床应用。从瘢痕疙瘩形成的机制分析发现,无瘢痕愈合的关键并非胶原合成减少,而是胶原呈正常网状排列。恢复胶原的有序排列,改变胶原构型成为防治瘢痕的新思路。TGFb是一种强烈的促细胞分裂剂,对多种细胞的分裂、增殖和迁移起作用,在恶性肿瘤细胞中表达明显增高[7]。TGFb对炎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具有强烈的趋化作用,吸引这些细胞来到创伤局部,增强炎症的反应,使ECM过度表达而不易被降解,导致瘢痕形成。核心蛋白多糖是近年发现并证明与瘢痕形成密切相关的一种小分子蛋白多糖,能中和TGFb的部分作用,抑制胶原纤维形成。国外采用反义基因限制核心蛋白多糖在韧带、肌腱瘢痕中的表达,促使胶原纤维粗大,增强瘢痕的抗张力,获得成功。国内研究显示,瘢痕疙瘩中核心蛋白多糖的基因表达减少[8]。张志等[4]对核心蛋白多糖做了一系列的体外实验,研究显示在培养基中补充核心蛋白多糖,可以有效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收缩,减少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合成。
运用核心蛋白多糖抑制瘢痕增生只是一个初步尝试,由于其与TGFb的作用关系密切,所以这是一个有应用价值的研究。瘢痕形成涉及多种因素,核心蛋白多糖如何中和TGFb的作用,其具体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本文得到我院病理科和动物实验中心给予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鲍卫汉. 实用瘢痕学[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170171.
[2]ABDELWAHAB N, WICKS S J, MASON R M, et al. Decorin suppresses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induced expression of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ion in human mesangial cells through a mechanism that involves Ca dependent phospgorylation of Smad 2at serine240[J]. Biochem J, 2002,362(Pt 3):643649.
[3]胡大海,陈璧,曹茂开,等. 重组融合饰胶蛋白拮抗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J]. 中华创伤杂志, 2001,17:330333.
[4]张志,李孝健,梁达荣,等. 重组人核心蛋白多糖固相拮抗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刺激作用[J]. 中华烧伤杂志, 2006,22(3):207210.
[5]李荟元,刘建波,夏炜,等. 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1,17(5):276278.
[6]周晓彬,纪新强,徐莉. 医用统计学软件PPMS 1.5的组成和应用特点[J]. 齐鲁医学杂志, 2009,24(1):2932.
[7]刘瑞贞,徐珞,魏晓芳. 非小细胞性肺癌病人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8,44(6):471476.
[8]张维娜,吴延芳,毛凯平. 瘢痕疙瘩中小分子蛋白多糖decorin基因表达的研究[J]. 首都医药, 2003,10(2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