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球蛋白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的恶性肿瘤,由具有合成与分泌免疫球蛋白能力的浆细胞克隆性恶性增生所致,侵犯骨髓及骨质可产生溶骨性病变,并可合成与分泌大量结构单一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轻链,引起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贫血、出血、肾功能损害、反复感染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占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10%左右 [1]。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3∶2;平均发病年龄约65岁,小于40岁者仅占2%左右。本文对MM的免疫学分型及影像学表现综述如下。
1 MM免疫学分型及其临床、实验室特点
MM是单克隆的B细胞浆细胞系恶性活化增殖所致,可产生免疫球蛋白分子。每种B淋巴细胞都有其独特的重链基因重排,并仅能表达一种重链及轻链类型,所以MM病人大多出现一种重链及轻链的免疫球蛋白增多,其他重链及轻链免疫球蛋白常正常或减低。根据血清异常免疫球蛋白的不同可分为以下8种类型:IgG型、IgA型、IgD型、IgM型、IgE型、轻链型、双克隆或多克隆型及非分泌型,各型独具特点[2]。
1.1 IgG型
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MM的50%~60%,具有典型的MM的临床特点。起病较其他类型MM缓慢,病程长。多伴低胆固醇血症。在IgG型MM病人,异常IgG型免疫球蛋白恶性增生,正常免疫球蛋白显著减少, 免疫功能降低,因此IgG型MM较其他类型易发生感染。早期多发生肺部感染,晚期尿路感染及败血症比较常见[3],发生高钙血症和淀粉样变性的概率较其他类型MM低。
1.2 IgA型
也较常见,约占MM的15%~20%。临床表现与IgG型相似。血清蛋白电泳可见M蛋白成分出现在α2区带,骨髓中可见火焰细胞,多伴高胆固醇血症,髓外浆细胞瘤较多见。IgA易形成多聚体,血浆黏滞度增高,易出现高黏滞综合征。常合并高钙血症及淀粉样变性,感染不常见[2]。一般认为IgA型MM瘤细胞增殖时间比IgG型MM短,恶性程度高,临床进展快,易产生抗药性,疗效及预后较IgG型MM明显为差。
1.3 轻链型
较常见, 仅次于IgG和IgA型,约占15%~20%。瘤细胞只分泌轻链,而不合成相应的重链,轻链的相对分子质量远远小于清蛋白,故在血清蛋白电泳上不出现M成分,临床上以血中正常免疫球蛋白含量降低,尿中出现大量本周蛋白为特征。病人发病年龄较轻,贫血、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骨损害均较突出, 大部分病人至临床就诊时已是病程晚期,出现浆细胞白血病的概率明显高于IgG和IgA型[4]。由于IgD型、IgE型MM血清蛋白电泳亦不常出现明显的M成分,易误诊为轻链型,所以对疑为轻链型者应做免疫固定电泳,除外IgD型、IgE型。
1.4 IgD型
1965年由ROWE及FAHEY首次报道,约占2%。病人发病年龄偏小,平均发病年龄55~60岁,略小于MM的平均发病年龄;多为IgD λ型,可占60%;易发生肾功能损害(约为50 %), 生存期短;髓外浸润多见,较易发生浆细胞白血病[4]。由于血清中IgD的正常含量很少, 血清蛋白电泳常不出现明显的M成分,且尿本周蛋白阳性率高,极易误诊为轻链型MM,需做IgD定量测定以明确诊断。对化疗的敏感程度同其他MM类似,但多数病人缓解期短,易复发及耐药,IgD型MM病人平均生存期要短于其他类型,预后差。
1.5 IgE型
此型罕见,国际上仅有几十例报道。与其他类型相比,IgE型MM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性[5]。肾功能损害常见,并有肾淀粉样变性的报道,易发生感染,红细胞沉降率大多增快,常伴有贫血,高钙血症少见。IgE型MM血浆总蛋白含量大多数正常甚至降低,球蛋白含量正常或仅轻度增高,这是IgE型MM较为独特的生化特征,所以常规的生化指标检测极易造成漏诊。IgE在血液中含量甚微,用实验室手段能检测到异常时,多是疾病晚期,对治疗反应较差,疗效及预后不佳。
1.6 双克隆或多克隆型
非常少见,约占1%,双克隆常为IgM与IgG联合,或IgM与IgA联合。双克隆型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多属于同一类型,即κ或λ。双克隆轻链型MM也有报道。双克隆既可来自单一克隆浆细胞的分泌,也可来自两个克隆浆细胞的分泌。多克隆者罕见。
1.7 IgM型
此型国内少见,除具有MM的一般临床特点外,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巨大,形状不对称并有聚集倾向,故最易引起高黏滞综合征。
1.8 非分泌型
约占1%,有典型的溶骨性病变及骨髓瘤细胞,但血清中检不出M蛋白,尿中无本周蛋白。此型又分为: ①不产生型: 约占15%,免疫学检查瘤细胞内无免疫球蛋白成分, 电镜下粗面内质网及高尔基体发育不良, 说明瘤细胞不能合成免疫球蛋白,是真正意义上的非分泌型; ②不分泌型: 约占85%,瘤细胞能制造免疫球蛋白, 细胞质内及细胞膜上均能检测到M蛋白,但分泌过程受阻,或合成的免疫球蛋白很快降解[4]。
非分泌型MM病人的发病年龄较其他类型小,几乎均有多处溶骨性病变,初诊时多为Ⅲ期,贫血多不明显,一般不伴有肾功能损害,血中正常免疫球蛋白大多明显降低[4,6]。诊断非分泌型MM时应注意排除以下几种情况:①轻链型MM,其血、尿M蛋白含量常很低(寡分泌型);②化疗导致的其他类型MM血中M蛋白消失;③骨髓转移性肿瘤。一般认为非分泌型MM与其他MM生存期相近,也有人认为非分泌型生存期略长,可达39~45月。
2 MRI表现
MRI检查可准确显示MM的浸润范围、病变形态特点、邻近结构的变化、软组织改变等,对于准确判断病情,正确制定治疗方案及疗效监测都有重要意义。
2.1 信号特点
与正常骨髓相比,MM在T1WI上多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在STIR及T2WI预饱和脂肪抑制序列上,病灶高信号与正常骨髓对比更明显,增强扫描时依其血供情况而有不同程度的强化。但也有少数病例骨髓瘤病灶在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多见于放疗后的病人,也可见于未经任何放、化疗的初诊的病例,其原因可能为纤维成分过多、细胞成分过少、蛋白成分积聚、出血、钙化、淀粉样物质过度沉积等。也有轻链型MRI呈长T1短T2信号的报道,病理显示为聚集的轻链病灶[7]。
硬化型骨髓瘤是MM的一类特殊类型,较少见,多见于伴病理性骨折及放、化疗后的病人,以IgD型MM较多见[2]。硬化区在MRI的T1WI和T2WI序列上均为低信号。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以下4种:①硬化与破坏混合存在;②破坏灶周围有硬化边;③破坏灶周围伴放射状骨针;④弥漫性多发性硬化。
2.2 形态
目前,对MM的形态学MRI表现研究较多,积累了较多经验。1992年MOULOPOULOS等[8]将脊柱MM在T1WI的表现分为3型:局灶型(62%)、弥漫型(24%)、混杂型(14%)。在此基础上,1996年STBLER等[9]通过细胞学对照将MM的MRI表现分为正常型、弥漫型、灶型、弥漫加灶型及“盐和胡椒”型等5 种类型, 其中后者为MM的特征性改变,具有鉴别诊断价值。同时,不同免疫学类型MM的MRI表现形态有一定的差异。KUSOMOTO等[10]总结61例MM的MRI表现发现,IgG型可见于正常型、弥漫型、局灶型、混杂型等各种类型;而IgA型多见于弥漫型或局灶型。
MRI以其特殊的优势,与X线及CT相比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在显示软组织肿块、压缩骨折及MM髓外浸润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2.3 MM神经系统浸润
有研究认为,IgA型、IgD型较易发生神经系统浸润,可表现为邻近骨髓瘤病灶的直接侵犯或远离骨破坏灶的孤立性病灶[11]。后者非常少见,约见于1%的MM病人,有人认为是经血源播散所致,多为弥漫性软脑膜浸润,少数为局灶性肿块,MRI上呈等T1等T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但其表现特异性不高,需与其他明显强化的脑膜病变(如炎性及肿瘤性病变)鉴别,明确诊断要依赖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3 MM的MRI鉴别诊断
目前,MM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及病理诊断,但在某些类型的MM(如非分泌型),常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常为阴性,病人仅表现为溶骨性病变,常误诊为骨的其他恶性肿瘤,延误治疗。这种情况下,对溶骨性病变影像学征象的认识就显得特别重要。
最易与MM混淆的骨髓源性肿瘤是转移瘤。国内外关于MM与转移瘤的MRI鉴别诊断研究的报道不少,结果表明,脊柱弥漫性骨髓浸润中MM多于转移瘤;“盐和胡椒”型改变是MM的特征性表现。在T1WI上,转移瘤病灶低信号与周围正常骨髓对比明显,MM由于广泛骨髓浸润,其正常黄骨髓残留较少,因而病灶与周围骨髓缺乏对比。文献报道,转移瘤椎体受累常表现为跳跃状分布,且同一病例的多个椎体呈不同表现[12]。
4 预后
MM的预后与许多因素有关,此方面的研究也较多。DURIESOLNMON分期系统综合多种影响因素(血红蛋白、血钙、骨破坏程度、血尿M蛋白水平),是常用的评价预后的分类方法[13]。但许多研究表明,免疫学分型与预后关系密切。一般认为,IgG型预后较好,IgA型预后逊于IgG型,轻链型预后较差[14,15]。WEBER等[14]研究无症状MM病人的预后,认为血清免疫球蛋白&>30 g/L、IgA型及尿本周蛋白&>50 g/d是判断MM预后的相对独立的指标,3项指标中具备两项以上,高度提示病变短期内进展(平均17周)。SIROHI等[15]研究最常见的轻链型、IgG型及IgA型MM经系统治疗后的预后情况,结果显示,轻链型预后较IgG型差,但若达到完全缓解,两者预后无明显区别。因此,在评价MM的预后时,一定要考虑到免疫学分型。
【
参考文献
】[1]ANGTUACO E J, FASSAS A B, WALKER R, et al. Multiple myeloma: clinical review and diagnostic imaging[J]. Radiology, 2004,231(1):1123.
[2]张之南,杨天楹,郝玉书. 血液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3411359.
[3]傅元芳,李启权,张学利. IgG型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及CT表现[J].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99,18(5):293295.
[4]BLADE J, KYLE R A. Nonsecretory myeloma, immunoglobulin D myeloma, and plasma cell leukemia[J]. Hematol Oncol Clin North Am, 1999,13(6):12591272.
[5]KAIREMO K J, LINDBERG M, PRYTZ M. IgE myeloma: a case presentation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Scan J Clin Lab Invest, 1999,59(6):451456.
[6]BOURANTAS K. Nonsecretory multiple myeloma[J]. Eur J Haematol, 1996,56:109111.
[7]BAUR A, STBLER A, LAMERZ R, et al. Light chain deposition disease in multiple myeloma: MR imaging features correlated with histopathological findings[J]. Skeletal Radiol, 1998,27(3):173176.
[8]MOULOPOULOS L A, DIMOPOULOS M 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bone marrow in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J]. Blood, 1997,90(6):21272147.
[9]STBLER A, BAUR A, BARTL R, et al. Contrast enhancement and quantitative signal analysis in MR imaging of multiple myeloma : assessment of focal and diffuse growth patterns in marrow correlated with biopsiesand survival rates[J]. AJR, 1996,167:10291036.
[10]KUSUMOTO S, JINNAI I, ITOH K, 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atterns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J]. Br J Haematol, 1997,99:649655.
[11]QUINT D J, LEVY R, KRAUSS J C. MR of myelomatous meningitis[J]. AJNR, 1995,16(6):13161317.
[12]KIM H J, RYU K N, CHOI W S, et al. Spinal involvement of hematopoietic malignancies and metastasis: differentiation using MR imaging[J]. Clin Imaging, 1999,23(2):125133.
[13]DURIE B G, SALMON S E. A clinical staging system for multiple myeloma: correlation of measured myeloma cell mass with presenting clinical features, response to treatment and survival[J]. Cancer, 1975,36:842854.
[14]WEBER D M, DIMOPOULOS M A, MOULOPOULOS L A, et al. Prognostic features of asymptomatic multiple myeloma[J]. Br J Haematol, 1997,97(4):810814.
[15]SIROHI B, POWLES R, KULKARNI S, et al. Comparison of new patients with BenceJones, IgG and IgA myeloma receiving sequential therapy: the need to regard these immunologic subtypes as separate disease entities with specific prognostic criteria[J]. Bone Marrow Transplant, 2001,28(1):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