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性下生殖道支原体存在情况及与疾病关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2211 日期:2025-05-06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利用rDNA序列对女性人群下生殖道中的支原体进行检测与分型,并初步探讨支原体与女性下生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妇女保健门诊健康体检女性、孕早中期妇女,以及妇科门诊病人190例,收集阴道分泌物采用PCR-RELF法进行支原体检测及详细分型。结果 190例女性阴道分泌物中检测解脲支原体(Uu)阳性39例(20.53%),人型支原体(Mh)阳性52例(27.37%),Uu、Mh同时阳性26例(13.68%);支原体阳性率与研究对象的年龄,阴道炎、宫颈炎的发病,妊娠、绝经状态无关(P&>0.05)。结论 Uu和Mh是女性下生殖道共生菌,它可以正常存在而不导致疾病。
【关键词】 支原体感染 生殖器 女(雌)性 分子生物学
[ABSTRACT]ObjectiveTo detect and group mycoplasma in genitourinary track and investigate its pathogenicity in female crowd by rDNA array. MethodsSamples of vaginal discharge in 190 normal women were collected from gynecology clinic, detection and grouping for mycoplasma were done by PCR-RFLP method.ResultsOf 190 samples, 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 positive 39 (20.53%); mycoplasma hominis (Mh) positive 52 (27.37%); both Uu and Mh positive 26 (13.68%). The positive rates of Uu and Mh were not correlated with age, vaginitis, cervicitis, pregnancy, or menopause (P&>0.05). ConclusionUu and Mh are symbiotic in female genitourinary track, which may normally exist without causing any disease.
  [KEY WORDS]Mycoplasma infections; Genitalia, female; Molecular biology
  支原体是迄今所知能够自我复制并独立存活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种类繁多。支原体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并被认为与许多疾病有关联[1]。探讨女性生殖道中的支原体种类,以及支原体是否具有致病性、是否需要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末,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使支原体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利用rDNA序列对支原体进行分型,近年来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利用rDNA序列对女性人群下生殖道中的支原体进行检测与分型,并初步探讨支原体与女性下生殖道疾病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7年9~10月在南京兰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通妇科门诊及妇女保健门诊(包括健康体检妇女及早中期妊娠体检妇女)就诊的女性190例,年龄19~64 岁,平均34.88岁。女性阴道炎、宫颈炎诊断标准参照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6版。所有对象均有性生活史,在2周内未使用过任何抗生素,取样前3 d内未行阴道冲洗,无阴道用药及性生活,排除经期女性及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性病病人。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用灭菌棉拭子于阴道穹隆部采取分泌物,棉拭子在盛有生理盐水的尖底无菌试管中漂洗,洗涤液置-20 ℃冰箱保存待检。同时,于阴道侧壁上1/3处取阴道分泌物行常规检测。
  1.2.2 支原体的检测 参照文献[2]的方法。检索GenBank核酸数据库,设计支原体特异性16SrDNA引物对GPO-3和MGSO,其序列为,GPO-3:5′-GGGAGCAAACAGGATTAGATACCCT-3′;MGSO:5′-TGCACCATCTGTCACTCTGTTAAC-CTC-3′。引物由上海英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利用PCR 技术对从样本抽提的支原体总DNA 进行扩增,建立样本支原体特异性的16S rDNA 文库。分别用Alu Ⅰ和Rsa Ⅰ对该文库特异性片段进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随机选择的特异性克隆片段被分成不同的RFLP 类型,从每个RFLP 类型中选取一定的转化子进行测序, 测序工作委托上海博亚公司完成。应用Bioedit 软件将测序公司返回原序列进行编辑,非嵌合体序列在GenBank 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分析,寻找亲缘关系最近的菌体或者克隆。
  1.2.3 统计学处理 结果录入EXCEL数据库,采用STATA 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2.1 不同年龄组中支原体检出情况
  190例中支原体阳性65例(34.21%),其中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单纯感染分别为13例(6.84%)、26例(13.68%),二者混合感染26例(13.68%)。Uu、Mh阳性率在各年龄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支原体与女性下生殖道疾病及妊娠、绝经状态的关系
  支原体阳性率与女性下生殖道疾病及妊娠、绝经状态无关(P&>0.05)。见表2。表1 Uu、Mh在不同年龄组中的检出率表2 支原体与女性下生殖道疾病及妊娠、绝经状态的关系
  3 讨  论
  3.1 关于支原体的检出率
  近十几年来,国内研究陆续在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中分离到多种支原体。但是大多数研究中,除去Uu和Mh之外,其他种类的支原体检出率极低。我国学者在性工作者中进行的调查显示:除了Uu和Mh之外,生殖支原体(Mg)有较高的检出率[3]。本研究中,研究对象为健康人群及普通妇科门诊病人,阴道分泌物检测到的支原体种类仅为Uu和Mh两种,其他类型支原体(包括肺炎支原体、穿通支原体、发酵支原体、梨支原体等)均未检出。这与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得到的结论是相符的。
  本研究中, Uu阳性检出率为20.53%,Mh为27.37%。国内调查健康人群支原体携带率,其结果差异很大。有研究结果显示Uu为10.59%, Mh为5.34%[4],而另一研究的结果则显示Uu为54.4%, Mh为10.0%[5]。分析这一结果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取样人群的差异及检测方法的不同。国外有研究探讨培养法与PCR方法检测Uu和Mh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方法比较,Uu检测灵敏度为92.4%和93.8%,而Mh的检测灵敏度有较大差异,分别为62.8%和98.8%[6]。PCR方法真实性和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分辨力强,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该法应用于临床支原体检测将是发展趋势。
  3.2 支原体与致病性
  支原体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有调查显示,Uu的检出率在性活跃期达高峰,绝经后随着性生活减少,支原体感染率呈降低趋势[7]。还有研究认为,在女性怀孕期间,免疫力下降,阴道微环境适于支原体的生长,故女性怀孕期间支原体的感染率明显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妊娠与非妊娠妇女中,绝经与非绝经妇女中,支原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即支原体阳性率不因妊娠、绝经等不同女性生理期而有所不同。

  有研究报道,宫颈糜烂病人宫颈Uu感染率升高,而且随患病程度加重,感染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认为Uu与宫颈糜烂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关系[8]。还有研究显示,阴道清洁度异常组Mh检出率显著高于阴道清洁度正常组,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组Mh检出率显著高于细菌性阴道病阴性组,认为Mh 感染可能与女性下生殖道炎症相关[9]。国外有研究报道,阴道滴虫感染与Mh在阴道检出率有一定的相关性[10]。还有观点认为Uu感染是导致不孕不育及异位妊娠的重要原因。戴鑫琦等[11]研究显示,在输卵管妊娠者绒毛中Uu检出率明显高于宫内妊娠者。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女性阴道炎、宫颈炎与非阴道炎、宫颈炎组中,在不同阴道炎分类中以及慢性宫颈炎各类型分组中,Uu、Mh阳性率皆无统计学差异(P&>0.05)。故本研究认为,支原体中的Uu和Mh是女性下生殖道共生菌,它可以正常存在而不导致疾病。支原体对不孕不育影响及其在上生殖道的存在情况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85.

[2] 张丽娜,曹慧,崔中利,等. 红壤荒草地氨氧化细菌富集液16S rDNA文库的RFLP 分析[J]. 土壤学报, 2006,43(4):635-640.

[3] WEI P M, PU Y P, ZHAO J W. Prevalence survey on condom use and infection of urogenital mycoplasmas in female sex workers in China[J]. Contraception, 2005,72(3):217-220.

[4] 吴志华. 现代性病学[M]. 广州:人民出版社, 1996:130-141.

[5] 李启宁, 施飞兰. 健康体检妇女解脲支原体与人型支原体的检测[J]. 实用医技杂志, 2003,10(3):164-165.

[6] PETRIKKOS G L, HADJISOTERIOU M, DAIKOS G L. PCR versus culture in the detection of vaginal Ureaplasma urealyticum and Mycoplasma homini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 Obstetrics, 2007,97(3): 202-203.

[7] 刘朝晖,张淑增,任翊. 解脲支原体在正常人群宫颈的存在情况及分群分型[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19(3):161-163.

[8] 邵守进,李叶,张毅,等. 宫颈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宫颈糜烂的关系研究[J]. 中国临床医生, 2002,30(8):35-36.

[9] 温玉兰. 南昌地区健康成年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带菌率调查与致病性研究[J]. 江西医学检验, 2007,25 (2):149-150.

[10]CINDY VAN DER SCHEE, HANS J F, SLUITER S, et al. Host and pathogen interaction during vaginal infection by trichomonas vaginalis and mycoplasma hominis or ureaplasma urealyticum[J]. 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s, 2001,45(1):61-67.

[11]戴鑫琦,刘海霞,李玉军. 输卵管妊娠绒毛组织中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DNA检测[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4,40(1):52-53.

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