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技术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作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2195 日期:2025-05-06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薄层涂片(LCT)对早期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效果。方法 采用LCT方法及2001 TBS诊断标准,对20 800名妇女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并以宫颈活组织检查的病理结果作为对照,评价LCT检查对宫颈病变的筛查价值。结果 共检出阳性病例2 104例,占10.12%,对其中2 067例行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活检)。LCT结果为宫颈低度上皮内瘤变(LSIL)者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为59.03%(559/947),宫颈高度上皮内瘤变(HSIL)符合率为47.51%(458/964),浸润癌的符合率为90.48%(19/21)。结论 采用LCT进行筛查,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结合宫颈活检能明显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关键词】 液基细胞薄层涂片 活组织检查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多相筛查
[ABSTRACT]ObjectiveTo assess the value of liquidbased cytological thin smear technique (LCTST) in screening early cervix carcinoma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MethodsLCTST and the 2001 Besthesta Test Standard were used to screen cervix lesions in 20 800 patients, and the finding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histogical report of cervical biopsy.ResultsThe positivity of 2 104 (10.12%) patients were recorded by LCTST screening, of which 2 067 cases underwent a biopsy. The coincidence of LSIL and HSIL diagnosed by LCTST and histology was 59.03% (559/947) and 47.51% (458/964), respectively. The coincidence of infiltrating carcinoma was 90.48%(19/21).ConclusionPrecancerous lesions of cervix can be detected early by LCTST. The combination LCTST and cervical biopsy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diagnosis.
  [KEY WORDS]liquidbased cytological thin smear technique; biopsy; cervix neoplasms;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multiphase screening
  宫颈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仅次于乳癌,在发展中国家其死亡率持续处于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的首位[1]。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发生在宫颈浸润癌前的病变,可以分为CINⅠ、Ⅱ、Ⅲ级,它反映了宫颈癌的发展过程。近年来,随着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在子宫颈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尤其对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具有重要作用[2]。本文应用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技术(LCT)对20 800例病人进行宫颈病变筛查,与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活检)结果加以对照,评价LCT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病人作为筛查人群,选择2004年6月~2006年4月就诊、同意行LCT检查者20 80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2岁,中位年龄为40岁。
  1.2 方法
  1.2.1 LCT标本采集 用特制的宫颈刷收集宫颈口及宫颈管内上皮细胞,并将收集后的宫颈刷放入盛有保存液的小瓶内,经自动制片染色系统程序化处理制成直径13 mm的薄片,并经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系统进行检测。
  1.2.2 宫颈活检方法 对复查LCT检查结果仍为ASCUS及其以上级别的病人行宫颈醋酸染色,在可疑部位取材活检;对宫颈无明显异常但LCT结果异常或高度可疑病变者,宫颈部位多点取活检同时行宫颈管刮取术,由高年资病理科医生阅片。
  1.2.3 结果判定 LCT细胞学的诊断标准采用2001TBS分类系统[3],描述性诊断分为:①正常或炎症;②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或腺细胞(ASCUS或AGCUS);③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④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⑤浸润癌(鳞癌或腺癌)。病理诊断分为:①正常或炎症;②宫颈上皮内瘤变,按轻、中、重分为CIN Ⅰ、Ⅱ、Ⅲ级或宫颈原位癌(CIS);③浸润癌(鳞癌或腺癌)。将LCT筛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并综合评价,其判定标准为:ASCUS为非典型细胞,性质不明;LSIL包括HPV感染和CIN Ⅰ;HSIL包括CIN Ⅱ、Ⅲ和CIS。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LCT检查
  本文20 800例标本共检出阳性病例2 104例,占10.12%,其中ASCUS 416例,占19.77%;LSIL 1 006例,占47.81%;HSIL 663例,占31.51%;浸润癌19例,占0.91%。
  2.2 病理学检查
  对其中2 067例LCT阳性者行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或炎症者135例,占6.53%;CINⅠ级者947例,占45.82%;CIN Ⅱ级者621例,占30.04%;CIN Ⅲ级者343例,占16.59%;浸润癌21例,占1.02%。L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见表1。表1 L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
  2.3 对LCT检查结果的综合评价
  LCT检查结果为LSIL者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为59.03%(559/947),HSIL的符合率为47.51%(458/964),浸润癌的符合率为90.48%(19/21),其中2例病人LCT提示ASCUS,3个月后复查确诊为宫颈癌。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较,LCT对LSIL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意义(χ2=1.28,P&>0.05),对HSIL的检出率差异具有极显著性(χ2=10.02,P&<0.01),对浸润癌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37,P&>0.05)。
  3 讨  论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世界妇女中宫颈癌每年的新发病例数为466 000例,其中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4],我国每年新发病例13万以上,约占世界上新发病例的1/4~1/3,每年约2万~3万妇女死于宫颈癌[5]。而且,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增长趋势,并呈现年轻化倾向,年轻病人的发病率以每年2%~3%的速度递增。本资料中年轻尚未生育的病人占相当大的比例,其中最年轻的宫颈癌病人为21岁。有文献报道,原位癌发展为浸润癌时间为3~4年,而CIN发展为浸润癌可能需要 8~12年[6]。宫颈癌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疾病,其关键就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处理[7]。因此,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转贴于 近年来,细胞学检查最显著的进步是2001年TBS诊断标准的修订及推广应用,这为LCT的普及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LCT薄而清晰,涂片质量高,异常上皮细胞易于辨认,可提高检测的阳性率,降低宫颈癌前病变的漏诊率、误诊率[8]。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应用LCT对妇女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可以检出绝大部分宫颈病变,其中对宫颈癌的检出率(90.48%)明显高于LSIL和HSIL(59.03%和47.51%),这可能与受检者因伴有炎症导致细胞改变较明显,把炎性反应性改变诊断为LSIL和HSIL有关。本文资料亦显示,LCT和宫颈活检对宫颈癌的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与宫颈癌例数较少有关,并不能否定宫颈活检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的诊断价值。本资料中有2例LCT检查为ASCUS的病人在3个月后复查时确诊为宫颈癌,分析漏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9]:①病灶小、采集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脱落的病变细胞数量过少;②病灶局限或宫颈肥大时取样刷未能刷到病灶,特别是病灶在接近穹隆部时;③急性炎症时标本采集前细胞已有破坏自溶,镜下结构不清;④高分化癌、疣状癌等细胞分化好、异型性不高,有时难与角化型核异质细胞区别;⑤小细胞癌等癌细胞小,相对一致,缺乏经验时可能漏诊;⑥子宫内膜腺癌柱状上皮细胞黏附性较强,脱落到达宫颈口时往往已溶解变性,不易辨认;⑦绝经妇女移行区(鳞柱交界处)上移,宫颈管狭窄,脱落的内膜细胞很难到达宫颈口,这也可能是内膜病变漏诊原因之一。分析本文2例漏诊原因,主要为刷取的病变细胞数量过少、细胞异型性不高造成的。因此,提高制片技术及诊断质量控制可减少可疑阳性或不确定诊断(如ASCUS等)报告例数,从而提高病变检出率。另外,对于临床上高度可疑 病变而L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的病人,应常规进行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提高病变检出率、降低漏诊率。本文资料LCT检查与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低于文献报道[10],究其原因,可能与本院没有开展阴道镜检查有关。结合阴道镜可观察子宫颈上皮、血管等微小变化,而且定位行宫颈活检的准确性也较高[11]。但阴道镜检查较难发现宫颈管内病灶,容易造成宫颈管内CIN漏检,而宫颈管刮取术(EEC)刮取的组织较多,且可刮取颈管深部组织,可增加颈管内病变的检出率。所以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CIN的阳性检出率,降低其漏诊率。本文资料显示,在无阴道镜明确活检部位的情况下,LCT检查对CIN的检出率仍较高,对于没有阴道镜设备的基层医院来讲,LCT仍是一种重要的宫颈病变筛查方法。
  总之,利用LCT技术对宫颈病变进行筛查,阳性者结合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其敏感度较高,诊断结果准确可靠,可对宫颈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目前临床上一种较为准确、实用的宫颈病变筛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玉玲,郑巧荣. 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J]. 医药论坛杂志, 2004,25(13):3436.

[2]黄志宏,钱德英. 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系统与阴道镜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J]. 实用医学杂志, 2003,19(2):135136.

[3]SOLOMON D, DAVEY D, KURMAN R, et al. The 2001 Bethesda system:terminology for reporting results of cervical cytology[J]. JAMA, 2002,287:21142119.

[4]PARKIN D M, BRAY F, FERLAY J, et al. Estimating the world cancer burden: globocan 2000[J]. Int J Cancer, 2001,94:153156.

[5]郎景和. 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断与治疗[J]. 中华妇产科学杂志, 2001,36(5):261.

[6]彭芝兰.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命名、分类、病理及转归[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19(8):455456.

[7]卞美璐.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处理[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19(3):139.

[8]王蓁,刘丽芝,王箴言,等. LCT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作用[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6,42(2):137139.

[9]吴坤河,赖日权. 宫颈癌液基细胞学筛查与组织学检查的对比[J]. 实用癌症杂志, 2005,20(1):99101.

[10]敖银柳,华海红. 液基细胞学在早期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J]. 海南医学, 2005,16(7),145155.

[11]耿力,周羡梅. 宫颈细胞学和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3,4(3):17921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