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鲜芦荟外敷治疗蒽环类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效果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2206 日期:2025-05-06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蒽环类化疗药物
蒽环类化疗药物是血液科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主要包括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等,是一类细胞周期非特异性化疗药,属于发疱性强刺激化疗药物,一般经静脉方式给药[1],其静脉炎发生率极高。2006年7月~2008年8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病人应用蒽环类化疗药物过程中出现静脉炎98例,采用新鲜芦荟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蒽环类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病人98例,其中男52例,女46例;年龄18~67岁,平均41岁。应用蒽环类药物后出现沿穿刺静脉走向轻度发红、疼痛32例,中度发红、疼痛41例,重度发红甚至变紫变硬、疼痛自穿刺点沿静脉走行向远处放射者25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敷贴法 共78例病人应用此方法,其中25例为预防性应用,53例为轻度或中度静脉炎病人。将新鲜芦荟叶片用清洁刀片剖开,沿静脉走行敷于病人皮肤发红疼痛处,剖开外敷的芦荟长15~20 cm或根据静脉发红处的长度决定,宽6~8 cm,厚0.5 cm,纱布覆盖后用胶布固定,4~6 h更换1次。如应用芦荟预防静脉炎,静脉穿刺后于穿刺点上方2 cm处开始外敷,外敷长度为15~20 cm,2~4 h更换1次,直至化疗结束。
  1.2.2 捣烂敷贴法 共45例病人应用此方法,均为中度和重度静脉炎病人。取新鲜芦荟1片,先切成小块,然后用清洁消毒过的玉器或石器将叶块捣碎成糊状后敷于患处,再用纱布包好,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1.3 治疗结果
  98例病人经新鲜芦荟外敷治疗后,静脉炎均有不同程度的消除及好转。皮肤轻度发红、疼痛消除时间为6~24 h,静脉弹性恢复好,均可再次应用。皮肤中度发红、疼痛消除时间为1~3 d,32例病人静脉弹性恢复正常,9例病人触之血管稍滑,均可再次应用。皮肤重度发红、变硬、疼痛显著消除或好转时间为3~5 d,13例病人静脉弹性基本恢复正常,可再次应用;12例血管变滑变硬再次穿刺较困难。25例预防性应用者发生静脉炎4例,均为轻中度,继续应用芦荟后静脉均恢复至可再次应用状态。 2 讨  论
  蒽环类化疗药物造成的静脉炎是血液科临床工作中较常见的问题,很多病人因发生静脉炎导致血管疼痛变硬而无法再次应用,随着化疗的进行,穿刺越来越困难,给病人增加了痛苦,同时加重了护士的工作量,因此预防和治疗此类静脉炎尤为重要。特别要注意的是,一旦出现静脉炎,6 h以内处理有效,且处理越早效果越好[2],对血管的恢复及血管以后是否可继续应用均起关键作用。
  芦荟为一种古老的传统常用中药,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对芦荟的药用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药理研究表明,芦荟凝胶具有散瘀止痛、抗炎解毒、促进损伤组织细胞修复的作用,因此对蒽环类化疗药物造成的静脉炎具有很好的消炎、镇痛作用,可促使静脉修复。一般芦荟鲜叶的外用方法都比较安全,用前可做皮肤试验,方法十分简单,即睡前将芦荟凝胶涂于上臂内侧或者大腿内侧柔软处,第二天清晨观察若皮肤没有出现异常症状,就可以安全使用了。如果皮肤发红或者出现斑疹,可以用清水冲洗,停止使用。本组病人无1例出现过敏反应,并且通过我们的临床应用证明,新鲜芦荟预防和治疗蒽环类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有明显作用,且方法简单,经济实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俊英,向秋芬,张梅. 蒽环类化疗药物外渗因素及护理进展[J]. 护理学杂志, 2004,11:48.

[2] 苗维法,李学桐. 化疗药物外渗及引起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J]. 齐鲁护理杂志, 2004,10(9):67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