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中甘露醇的使用误区。方法 对2007~2009年我中心记录在册有关院前急救使用甘露醇的病历42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院前急救甘露醇使用误区分为常规使用、用量过大、过速、未兼顾其它合并症等四个方面。结论 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能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甘露醇 脑血管意外 院前急救
在院前急救中,迅速、准确的急救措施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控制,为临床进一步诊治赢得宝贵的时间,同时也为早日康复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使用甘露醇的情况,为了更好地提高我急救中心的院前救治效果,减少和杜绝差错,现就甘露醇使用的常见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防范措施。
一、院前急救中甘露醇使用的常见误区
常见的误区主要表现在:(1)凡考虑为颅内病变(如脑血管意外、脑外伤等),就常规使用20%甘露醇静滴;(2)甘露醇的使用量过大;(3)甘露醇静滴过慢;(4)未能同时兼顾心衰、肾衰、严重脱水等合并症。、
二、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急救工作中发现,只要怀疑患者是脑溢血或脑梗死,不少现场急救医生会立即常规应用20%甘露醇静滴,但在甘露醇说明书中明确禁忌症包括“颅内活动性出血者因扩容加重出血(颅内手术时除外)”[1]。在临床上,对于少量脑溢血和脑梗塞的鉴别,在症状和体征方面有时难于区分,临床上主要依靠头颅CT或核磁共振等检查加以区别。在未明确之前,使用甘露醇是有欠推敲的,除非患者出现明显的颅高压、脑疝的表现。脑溢血者的水肿高峰期一般出现在发病后24~48小时,持续5~7天[2]。使用甘露醇后血肿之外的脑组织脱水,使血肿、脑组织间的压力梯度增大,从而促使血肿进一步扩张或加重出血。有学者建议,脑出血患者首次CT检查确诊后,治疗主要是采取积极的综合措施,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CT,待病情及血肿大小均稳定后,再使用甘露醇,以帮助减轻脑组织水肿,对防止早期血肿扩张更有利[3]。自发性脑出血后6小时内开始使用甘露醇的患者,其血肿增大的发生率(37.8%)显著高于6小时以后使用甘露醇的患者(17.8%)[4]。另有学者研究也显示自发性脑出血6小时内开始应用甘露醇者,血肿增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6天后使用甘露醇者,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也明显加重[5]。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伤后10小时内开始使用甘露醇组,有84.2%的患者颅内血肿量增大;而伤后10小时后开始使用甘露醇组,血肿增大者比率仅占30.4%[6]。本药最好在监测颅内压的情况下使用,既防脑疝又防颅压过低。
根据甘露醇说明书,治疗脑水肿颅内高压时用量为“0.25~2g /kg”。当病人衰弱时,剂量应减小至“0.5 g/kg”。常规量(250ml)甘露醇易引发血肿扩大;不使用甘露醇虽不会引起血肿扩大,但对头痛等颅高压症状改善不明显;而半常规量(125ml)既能有效缓解头痛等颅高压症状,又不引发血肿扩大,是安全有效的甘露醇使用剂量[7]。故在临床实践中大多主张小剂量、短间隔使用及与速尿等交替使用,或改用甘油果糖等药物。同时大剂量甘露醇的应用往往导致肾脏损害的发生率大大升高[8]。甘露醇作为一种高渗脱水剂,如用量过大可造成高渗性昏迷,文献报道高渗性昏迷病死率可高达40%~70%[9],绝不能忽视。
大剂量使用甘露醇使血肿扩大的机制可能是:(1) 血肿周围脑组织急剧脱水后,使血肿与脑组织间的压力梯度增大,脑组织对血肿的支持力骤降;(2) 高渗的甘露醇会逸漏至血肿内,使血肿内渗透压升高,加剧血肿扩大,加重对脑细胞的损害[5];(3)体积分数为20%的甘露醇为渗透性脱水剂,在静脉滴注的早期可使血容量短暂性增加,升高血压,诱发继续出血[10]。但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严重颅脑损伤者(如大面积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的患者)可能使用大剂量(250 ml)甘露醇更为有效[11]。
20%甘露醇的脱水作用具有起效快,效果强的特点,为了使小剂量的甘露醇达到较好的脱水治疗效果,一般要求将其在30 min内(抢救脑疝时要求在10min内)静滴完,输入速度以10~15ml/min为宜,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作适当调整。慢滴法(20%甘露醇250ml,90min滴完)比快滴法(20%甘露醇250ml,30min滴完)对血浆粘度、全血粘度、血细胞比容的影响更明显、更持久[12]。甚至有学者研究后认为以0.5g/kg剂量静滴甘露醇,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并无降颅内压作用[13]。
一般脑血管意外病人多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肾脏病等其他合并症,在静滴甘露醇时须考虑到可引起循环血容量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引起或加重心衰[14];过多的利尿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引起血粘稠度增高,进一步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短时间内血压急剧升高,诱发或加重脑溢血;还可引起冠脉血管、肾脏血管痉挛,导致心绞病、心梗、急性肾衰等,特别是老年患者。对于脱水病人应在补液后身体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使用脱水剂,防止加重脱水及水电解质紊乱。
总而言之,甘露醇是一种强效的高渗脱水剂,具有抗自由基的作用[15]。对于脑疝、青光眼发作,在急救时可起到援救生命、减轻痛苦的作用,但有学者认为[16]:(1)高渗性脱水剂仅在临床确有颅高压者使用,不应作为常规用药,更不宜长期使用;(2)脱水治疗时,应掌握和正确记录每天液体出入量,监测血液电解质,作为平衡水、电解质的参考。故对于脑血管意外、脑外伤等除非出现明显颅压升高、脑疝表现,在未明确诊断前不建议常规使用甘露醇。对于血压很高、合并心衰、肾衰者又必须脱水处理者,可减小剂量或改用速尿、地塞米松、β-七叶皂苷钠等治疗,也可使用纳络酮、vitC、vitE等治疗,防止加重其他疾病。
参 考 文 献
[1]邵明立,郑筱萸,黄洁夫,等.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36—337.
[2]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9.
[3]夏一鲁,谢鹏,董为伟.原发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早期血肿扩大。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32(3):183.
[4]毛礼阳,孙露露.甘露醇于高血压性脑出血超早期应用对继续出血的影响.临床医学,2010;23(3):94.
[5]郭华,卢宏.中小量高血压性脑出血院前急救应用甘露醇探讨。中原医刊,2007;16(34):82.
[6]于广杰,孙思文,纪洋等.甘露醇对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影响。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7;10(1):57.
[7]孙雪波.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应用甘露醇的探讨。中国综合临床,2006;22(4):335.
[8]杜玉光,马越岭.甘露醇不同用量治疗脑出血致肾损害的临床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08;24(5):732-733.
[9]戴自英.实用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662—664.
[10]孟波。急性脑出血的病理机制及甘露醇的应用。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6;26(2):13-15
[11]夏广文,夏玉军.不同剂量甘露醇在不同类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398-400.
[12]李丙选,林妍,李玉枝等。甘露醇滴速对脑梗死患者血粘度的影响.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31(3):145.
[13]叶胜.甘露醇在急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9;422.
[14]张伟.甘露醇致老年脑卒中病人急性肺水肿五例报告。临床误诊误治,1998;11(1):55.
[15]罗建华。甘露醇临床应用新进展。中级医刊,1997,32(5):55.
[16]李小平,王玉敏,高义,等。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脱水治疗后发生多重损害一例。临床误诊误治,1996;9(1):31.转贴于
关于院前急救中甘露醇的合理使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