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阴道镜在妇科普查中的应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1384 日期:2025-04-28 来源:论文网
【接要】为了解和诊治妇科疾病,我院于2009年对我县妇女进行了以宫颈癌为主的妇女病查治工作,共查治1489例,从宏观看,查出疾患20种,从微观方面,即阴道镜检出宫颈疾患9类,通过查治,为我县预防和治疗妇科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妇科普查 阴道镜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接受妇科普查并建册的已婚妇女1489例。
  1.2调查方法 由我院组织专业人员按统一制定的妇科普查内容,对查治对象逐个询问病史,视诊外阴,通过窥阴器取阴道后穹窿分泌物作显微镜化验,阴道镜检及双合诊检查。
  2 结果及讨论
  2.1宏观方面 外阴、阴道疾患仅占调查的7.2%,宫颈疾患占40.3%,其他疾患占53.4%,共查出疾患20种,其顺位为①宫颈炎:其发病与年龄、避孕措施、孕次、性交、分娩、宫腔操作的损伤而发生感染有关,发病率较高,它严重影响着妇女的正常工作及生活,而且和宫颈癌的发生有明显的关系。②宫颈肥大:慢性子宫颈炎时,长期炎性充血、水肿及炎细胞浸润特别是结缔组织增生,可使子宫颈肥大,其表面常由于糜烂愈复而较光滑。③宫颈充血与月经前后,盆腔充血有关。④阴道炎与性生活不洁、不节有关。⑤附件炎。⑥霉菌性阴道炎。⑦滴虫性阴道炎。后两种阴道炎与公共浴池消毒不严和使用浴盆、浴具以及家庭生活用品及与带菌者有直接接触有关。
⑧宫颈多处陈旧性裂伤与分娩时宫口未开全,过早用力所致。⑨宫颈息肉37例,一例多发性息肉病检为“炎细胞浸润”。⑩阴道白斑病因不明。卵巢囊肿,建议定期复查。子宫肌瘤(B超确诊):与女性激素相关,建议定期复查,无临床症状者无需治疗。尿道口充血,建议坐浴,多喝水。外阴静脉曲张:原因不明。前庭大腺囊肿:因前庭大腺腺管开口阻塞,分泌物积聚于腺腔而形成。水阴唇皮肤乳头状赘生物:定期复查。接触性出血为宫颈癌的早期临床表现,但阴道镜下未见异型血管,视为急性宫颈炎。宫颈萎缩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阜结节:定期复查。重Ⅱ0子宫脱出与分娩损伤,长期腹压增加,盆底组织发育不良或退行性变有关。   2.2微观方面 阴道镜是利用光学放大镜的原理,将宫颈表面形态扩大到20—40倍,并直接观察宫颈上皮及皮下间质内血管的不同表现,判断具体的阴道镜图像,估价宫颈疾病,指导宫颈活体组织检查的取材部位及评定宫颈疾病的随访结果。此项检查与宫颈刮片检查互相补充,是早期诊断宫颈癌的辅助方法之一,此次检出疾患9种,顺位为:①颈管炎,一般肉眼看不到,只有借助阴道镜,早发现并及时治疗,以免柱状上皮逐渐代替鳞状上皮,由炎到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予忽视,在这次普查中,于月经干净后3—7天行激光治疗的有245例,治愈200例,治愈率达81.63%。②纳氏囊肿:在慢性子宫颈炎时,由于腺体分泌亢进,腺体导管开口处,由炎症病变的挤压或鳞状上皮化生而覆盖腺管开口,使之被阻塞时,腺体分泌物不能排出而积留扩张成囊,可在阴道镜下先刺破挤出粘液后再上药。③树枝状血管33例:其中9例涂醋酸后血管应极反应差,建议宫颈细胞涂片。④走行血管粗31例:血管应极反应好。⑤双棘血管26例:与阴道后穹窿白带化验为滴虫者18例基本吻合,吻合率达69.23%。⑥糜烂愈复。⑦组织增生。⑧宫颈白斑。⑨小螺旋状血管,是宫颈癌的征象,后三类均要求活检,以便早期诊断处理,宫颈白斑被多数学者认为是“与癌有一定关系”,一般报道白斑50%合并癌。
  据报道[1]:肉眼观察宫颈光滑,但镜下见小螺旋状血管,活检,结果为鳞状上皮癌,相反有些病例肉眼见宫颈高度糜烂,但镜下仅见柱状上皮,不需活检。因此应用阴道镜进行普查初筛,可以准确提供活检部位,以提高宫颈病变诊断的准确率,阴道镜下取活检对宫颈、阴道、外阴疾患的诊断高于单用阴道细胞学检查,如三者结合运用,其确认率最高。
  在普查后的随访中,有82人到地区妇幼医院进行细胞涂片,涂片显示:未找到肿瘤细胞,这次普查,查出癌前期病变,未发现宫颈癌迹象,作为妇幼保健部门,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妇女保健知识,积极开展妇女病的普查普治,提高妇女的防病能力和意识,防患于未然。
参 考 文 献
[1]肖辉美等.阴道镜在临床及防癌普查中的应用.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年(第5卷)第一期.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