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确诊子宫肌瘤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2.5mg,从月经第1~3天开始,连续服用3个月。结果 用药过程中均闭经,贫血得以纠正。子宫及最大肌瘤体积都较治疗前明显缩小。结论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有一定效果, 不良反应小,是一种理想的保守治疗方法。
【关键词】子宫肌瘤 米非司酮 疗效
子宫肌瘤(hysteromyoma)[1]又称子宫纤维瘤,来源于单克隆子宫平滑肌细胞,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可引起不孕、月经失调、痛经,是导致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近年研究表明,子宫肌瘤是一种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它的发生发展与孕激素有关。米非司酮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用药后可使肌瘤体积明显缩小。本研究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8月-2011年3月期间到我院根据临床症状、体检、妇科检查、B超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82例。因经期长,血量多而致贫血。无心、肝、肾疾患等米非司酮禁忌者,自愿要求药物保守治疗。
1.2 方法:从患者月经周期的第 1~3天开始,每日早餐后2h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续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最多使用 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2]:①于用药前后做妇科检查及盆腔B超测定子宫、肌瘤体积,同一患者用药前后及以后观察均由同一医生检查、同一机器检查,计算肌瘤体积。肌瘤治疗前后的变化以B超测量的体积为准。多发肌瘤则计算最大肌瘤体积。②月经变化:包括痛经的改善、经量的变化、 闭经及月经恢复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效果 82例患者在服药后1个月时均出现闭经, 痛经症状逐渐消失;76例贫血患者贫血均得以纠正。
2.2 子宫肌瘤的变化[3] 治疗3个月,子宫及最大肌瘤体积都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1),子宫平均体积缩小28.5%,最大肌瘤平均体积缩小44.3%;治疗6个月,子宫及最大肌瘤体积继续缩小,子宫平均体积缩小42.6%,肌瘤平均体积缩小56.2%,与服药3个月时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的前3个月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的幅度大,而在后3个月缩小幅度明显减小。见表
表 子宫及最大肌瘤的体积变化
2.3 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服药早期仅出现轻度恶心,无呕吐, 2周后症状消失,余无明显不良反应,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改变。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卵巢激素依赖性疾病,许多临床及实验数据表明,雌、孕激素是子宫肌瘤生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而孕激素在肌瘤生长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米非司酮[4]是一种在受体水平的抗孕酮和抗糖皮质醇的类固醇,其可以与孕激素受体结合,直接降低孕酮活性,抑制子宫肌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减少或阻断子宫动脉血流,使肌瘤组织和肌瘤组织内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小,影响肌瘤组织内正常能量代谢,肌瘤出现缺氧性坏死。因此,每日服用12.5mg米非司酮是治疗子宫肌瘤的理想剂量,较适合绝经前妇女子宫肌瘤的保守治疗,随着绝经和肌瘤的萎缩而达到治疗目的,而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的进一步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谢建军,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J] 中国医药导报2011,1;8 (1):16-18.
[2] 李静辉,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2009,1;4 (2):131.
[3] 王秀芝,服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糖皮质激素的影响及缩瘤效果的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842.
[4] 韩雪梅,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1,2;18(6):57-58.
关于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