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观察补髓化痰汤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服用补髓化痰汤及美多巴,对照组20例口服美多巴,剂量为常规剂量,共服用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75%,结论 补髓化痰汤治疗帕金森病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帕金森病 补髓化痰汤 中药治疗
帕金森病是一种发生在中年以上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征性的缺失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主要以静止性震颤、肌僵直、运动减少和姿势调节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常规治疗多采用多巴受体激动剂或/及多巴替代疗法,但不能从根本上阻止本病神经原性的自然进展,而且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而出现疗效渐减而有严重副作用。我们采用补髓化痰汤合美多巴治疗肝肾不足痰浊内阻型帕金森病(综合征)患者,现就2000年9月至2010年8月治疗的45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45例病人,均为门诊和住院病例,符合帕金森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1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51岁,平均65岁。病程1年~15年,排除有严重心、肝、肾、内分泌、恶生肿瘤、精神障碍病例及不按要求完成治疗者。
1.2 诊断标准 根据2006年6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拟定。①一侧或双侧肢体震颤,头部摇动,手不能持物,行动缓慢,表情淡漠,或口角流涎,语言不利。②体检呈特殊屈曲体姿,头前倾,走路拖步,四肢肌张力增高。③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可检出脑脊液HVA水平降低。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在51~80岁之间;(3)中医诊断为颤病,证属肝肾亏虚,髓海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差或健忘,头摇肢颤、溲便不利,寤寐颠倒、神疲痴呆、迟钝少欲,腰酸腿软、不耐疲劳、舌质淡红体胖大、苔薄白、脉多沉弦无力或弦细而弱。
1.4 排除标准 (1)各种帕金森综合症;(2)有严重的心、脑、肝、肾、内分泌及造血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补髓化痰汤:枸杞、石决明、陈皮、钩藤各15g,鹿角胶、龟板、何首乌、半夏、菖蒲、生地、山萸肉各10g,制南星、炙甘草各6g,风阳内动加天麻、磁石、麦冬;气血亏虚加人参、当归、枣仁;淤血阻络加鸡血藤、丹参、全蝎。每日一剂,早、中、晚分服,每次服200ml,一月为一疗程,连服三月。
2.2 对照组 选用西药美多巴,剂量为常规剂量,服用3个月。
以上治疗组与对照组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临床上以改良《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表》及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制定的10项评分标准,作为病情及临床治疗疗效的评定指标,1-10分为轻度,11-20分为中度,21-30分为重度,以进度率(%)作为治疗标准。
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3.1.1 特别显效 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75%。
3.1.2 显效 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51%~10-49%。
3.1.3 有效 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26%~50%。
3.1.4 无效 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25%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10项症状变化前后对比见表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转贴于
P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4 典型病例
曹某,男,73岁,退休职工,2009年2月初诊。双手震颤,握物不稳2年余,有时头摇,头晕,目眩,记忆力差,言语失序。曾于2008年诊断帕金森病,予西药安坦、左旋多巴等药物治疗有效,但出现口干、恶心,视物模糊,意识不清等症状而停药。遂请本人求治。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肝肾阴虚,痰淤阻络。拟补髓化痰汤,加丹参15g,以滋肾柔肝补髓,化痰祛瘀通络。进药30剂后,双手震颤明显减轻,握物较稳健,余症明显好转,继续原方去菖蒲,加钩藤15g。服用壹月后,患者精神好转,双手震颤不明显,无明显不适,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效不更方,继服药壹月。再诊病情稳定,生活自理,嘱生活规律,情绪稳定,劳逸结合,戒烟禁酒等。半年后随访,患者病情无加重。
5 体会
帕金森病属于中医“颤证”等病症的范畴,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健康的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慢性变性疾病。病症难以控制,且病程长,病情进行性加重后期出现多种合并症。如何控制震颤、强直等病症、延缓病程预防和治疗合并症,是本病治疗的难点,正如王肯堂《症治准绳杂病》所云“夫年老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盛火,极为难治。”因此,应用中医药方法增强西药治疗作用,减轻西药副作用是尤为重要。西药安坦、左旋多巴等药物治疗有效,但长期服用副作用较大,老年人难以接受。其致病过程缓慢,病程迁延。《笔者临床观察,本病为脑髓与肝脾肾等脏受损而发生的退行性病变,关键在于髓海失养,肾虚精亏,脾虚失运,湿浊久留于内,化为顽痰,主治静脉致震颤强直难解,又生痰热,或日久生淤,致筋脉肢体失控,甚则头部震摇大动。本病病变以虚为主,虚实挟杂。
根据“损者益之,实者泻之”的治疗原则,笔者自拟补髓化痰汤以补髓益肾,化痰开窍为治疗大法,且随证加减运用。方中鹿角胶、龟板为血肉有情之品,通补肝肾,为补肾虚之要药,枸杞、首乌补肾生精,生地、山萸肉补益肾阴,石决明治肝肾、潜肝阳、半夏、陈皮健脾运湿,制南星、菖蒲开窍醒神,理气宽中,鸡血藤化瘀通络,全方达到滋肝益肾补髓,健脾化痰通络功效,重在滋补,兼通窍化痰,使补而不腻,遂生疗效。由于应用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可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充分发挥两个方面的优势,提高疗效。另外,帕金森病在治疗上要注重循序渐进,用药以稳定为主,需患者配合以安定情绪,避受外邪,生活规律,饮食清淡,戒烟戒酒等,方能延缓病情的加重,达到颐养天年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学组.帕金森病的诊断[J].中华神经杂志,2006.39(6):408-409.
[2]隆呈祥整理,中国老年颤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15(4):39-40.
[3]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3-209.
[4]黄培新,刘芪才.神经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81-422.
[5]赵虹,李如奎等.平颤汤治疗帕金森病临床与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9):12-15.
[6]韩娟,鲍远程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12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3):250-251
关于补髓化痰汤治疗帕金森病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