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克州布鲁氏菌病监测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1328 日期:2025-04-28 来源:论文网
【摘要】目的 掌握克州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动态,为预测布病流行趋势、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疫情 监测 克州 新疆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它在世界及我国广泛地流行,染疫的家畜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及其产品或其污染物而感染布病。布病不仅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同时影响畜牧业、旅游业、国际贸易及经济发展。布病的损失是双重的,既人、畜两个方面都受损失。为了掌握新疆克州布病疫情动态、流行规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同时为预防布病流行趋势、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布病监测工作统一布署和要求,我们收集了2010年的布病疫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为克州三县一市(阿图什市、乌恰县、阿克陶县、阿合奇县)从事兽医、屠宰、皮毛乳肉销售加工等职业人群以及与动物密切接触的农区养畜大户、牧区农民,年龄7-60岁之间的重点人群。
  1.2 操作方法:按2008年卫生部编写的《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常规操作:以无菌操作采取被检验者静脉血液5ml,放置过夜,自然析出血清,然后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进行初筛实验,对反应阳性者或疑似阳性者,再用试管法(SAT)做血清试管凝集试验。使用的诊断试剂由全国鼠布基地提供,每次试验用阴、阳性血清各一份做对照。
  1.2.1 RBPT方法:在清洁玻璃片上加0.03ml被检血清,然后加入虎红平板抗原0.03ml,用牙签混匀,在5min内判定结果。
  1.2.2 STA方法:取10只小试管,分别编号:第1管加生理盐水2.3ml,第2管不加生理盐水,第3管至第10管加生理盐水0.5ml;第一管加血清0.2ml,混匀吸1ml分别加入第2.3管中,混匀从第3管吸0.5ml加入第4管,依次类推,最后弃去0.5ml。血清稀释度从第一管开始分别为1:12.5、1:25:1:50、1:100……1:6400。全部试验管、对照管、比浊管充分震荡后置37℃温箱中20h,取出后放室温2h,然后以比浊管为标准判定结果。人为1:100++以上的凝集现象为阳性。(表1)
   表1 试管凝集反应标准比浊管配制
  管号 抗原稀释度(ml) 生理盐水(ml)清亮度(%) 标记
   1 0.00  1.00   100   ++++
   2 0.25  0.75   75   +++
   3 0.5   0.5  50    ++
   4 0.75  0.25   25     +
   5 1.00  0.00   0     &¬_
  2   结果
  2.1 人间布病监测情况:对兽医、屠宰、皮毛乳肉销售加工等职业人群以及与动物密切接触的农区养畜大户、牧区农民,年龄7-60岁之间的人群进行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监测和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全州共检测重点人群血清1244名,阳性血清11份。    表2:人间布病疫情分布表
  县(市)   检测数   阳性数   阳性率%
  阿图什市   361     0     0
  乌恰县    300     0     0
  阿合奇县     328     4     0.82
  阿克陶县     300     7     0.43
  合计     1244     11     0.11
  2.2 克州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在此次的基线调查中,阿图什市和乌恰县在此次基线调查中虽未发现布病病人,但是我们不排除野生动物和家畜中传染源仍然存在,在今后的布病监测工作中,我们绝不掉以轻心和忽视、人间布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阿克陶和阿合奇县均发现阳性病人。阿合奇县4名阳性病人中3份是兽医、一份是牧民、阿克陶县7份阳性血清中6份是兽医、一份是屠宰人员。经克州地方病研究所实验室确认;阿合奇县和阿克陶县组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县级医院健康检查,综合判断为布病感染者。
  2.3 疫情处理:发现病人和感染者后及时进行治疗和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对家属中有病畜接触史者进行布病检查;疫情及时上报,并向全州通报。
  3 讨论
  3.1 经费不足,不能更好全面地开展监测工作。我州经济发展较快,养殖人员逐年增多,牛羊贸易频繁,为布病传入我州提供了机会,建议加大经费投大,扩大布病监测范围。
  3.2 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布病防治单靠卫生一个部门是难以独立完成的,需要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才能搞好。因此加强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协调职能尤为重要。
  3.3 今后的布病防治工作中,卫生、畜牧、工商等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人畜间布病疫情动态,控制布病的发生和流行;并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家有关布病防治的各项条例和规定,加强加强卫生监督机制和落实牲畜畜产品检疫、病畜淘汰、健康畜群免疫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和净化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布病传染源和传播因子的扩散。
  3.4 坚持开展疫情监测,尤其是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人群布病疫情的监测,掌握疫情流行规律和动态,做到心中有数。
参 考 文 献
[1]卫生部2008年编写《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
[2]雷连成,陈伟;布鲁氏菌鉴定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