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过对健康人群80名白喉抗体水平监测情况分析而得,平均阳性率为76.25%,GMT为1:34.83.年龄组2—4岁组最高100%,18—25岁最低50%,各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别,男女性之间差别亦有显著差别,说明我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已处于完善状态,人群对白喉的免疫屏障已基本形成,如有外来传染源介入,不致引发暴发或流行。
【关键词】健康 白喉 水平 调查
我区自1986年起对适龄儿童进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及不断健全冷链系统以来,相关传染病发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白喉发病明显下降,1985年至今10年来无报告病例发生。为了解我区健康人群白喉抗体水平,掌握不同年龄人群的白喉免疫状况,预测流行趋势,制定消除白喉的有力措施,于1995年4月至5月对我区健康人群的白喉抗体水平进行了监测,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按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在2-4岁、6-8岁、13-15岁、18-25岁、16-31岁五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中随机抽取调查对象采耳垂0.2ML,分离血清-20℃待检。
1.2 标准白喉抗毒素诊断血球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提供。
1.3 方法按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推荐的微量血球间接凝集实验常规操作。判断标准,白喉抗体滴度。≥0.01Iu/ml为阳性[1]。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人群白喉抗体水平见表1
表1 各年龄组人群白喉抗体水平
2.2 不同人群康体水平及抗体阳性率 监测健康人群80人,抗体阳性61人,阳性率76.25%,GMT 1:34.83,抗体阳性率2-4岁组最高100%,18—25岁组最低50%,各年龄之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X2=18.4 P&<0.005)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组人群白喉抗体阳性率
X2=18.4 P&<0.005
2.3 不同性别人群阳性率监测的80人中,男性40人,阳性32人,阳性率80%,女性40人,阳性29人,阳性率72.5%,经X检验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X2=0.62 P&>0.01)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人群白喉抗体阳性率
3 结论
3.1从监测结果来看,我区健康人群白喉抗体阳性率为76.25%,GMT为1:34.83,一般公认白喉抗毒素的阳性率达70%,便可以控制白喉的流行与发病[2],由此说明,我区经过连续多年有计划的免疫接种,人群对白喉的免疫屏障已基本形成。据此,我认为如有外来传染源介入,也不致在我区引起白喉的暴发或流行。
3.2白喉在无预防措施以前发病多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但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已无儿童发病率的特点,而出现发病年龄高移的现象[3]。这次监测结果表明,各年龄组阳性率间差异有显著性,GMT 6—8岁组为最高1:78.45,26—39岁最低1:14.93,2—4岁,6-8岁组的阳性率和GMT明显高于18—25岁,26—39岁组。说明我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已处于完善状态。特别是基础免疫及7岁组的加强免疫的成功率高,提示18—31岁的免疫水平较低,应有计划的安排对18岁以上人群进行精致白破二联制剂的接种工作,提高免疫水平,控制白喉的发病。
3.3本次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人群白喉抗体阳性率间差异无显著性,同国内报道是一致的。
4 小结
本文通过对我区健康人群80名的白喉抗体水平监测。结果表明平均阳性率为76.25%,GMT为1:34.83,由此预测在我区不致发生白喉的暴发或流行。各年龄阳性率间差异有显著性,且2—8岁明显高于18—39岁组,提示我们应有计划的坚强成人的白喉相关制剂的预防接种工作。从而有效的控制和消灭白喉的发病。
参 考 文 献
[1]计划免疫论文汇编,华东区计划免疫协会委员会,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1986.5.
[2]辛以浩,文远等编审,传染病免疫预防—计划免疫,卫生部医学科学位会员会。1984.
[3]耿贯—主编流行病学中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346—374.
[4]四川医学院主编卫生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关于雁塔区健康人群白喉抗体水平调查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